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與更多校長一道,平靜地做教育

與更多校長一道,平靜地做教育

■中國好校長·名校長工作室系列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 中國教育報 合辦

吳獻新校長工作室成立以來,不忘名校長領航初心,牢記示範引領使命擔當,秉持立己達人精神,著力建設「成長共同體」,建立有效示範引領模式,紮實推進教育幫扶,傾情傳遞教育大愛、傳播教育思想、分享實踐智慧,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創造性地發揮了名校長工作室的作用。

為了幫助工作室成員夯實專業功底,提升理性思維水平,提高辦學站位,增長識見之明,吳獻新藉助名校長領航工程這一高端平台,引領其工作室成員走進名校長領航培養基地講堂,走進領航校長所在學校,多聞多見,多思多問,在博習親師、論學取友中,實現相觀而善、共同成長。

吳獻新還送教千里之外,慷慨應允多所兄弟學校之請,組成送教團隊上門進行全員性對口問診和教學、管理示範。他打開校門,熱情接待八方來訪,與同仁坦誠相見,全方位呈現、分享其辦學思想和實踐探索,滿足更多地區和學校的學習渴求,實現在更大區域的教育幫扶和示範引領。

——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院長鬍淑雲

2017年歲末,正值北國嚴寒。處在遼寧北部貧困地區的阜蒙縣第一小學,卻迎來了火熱的日子。教育部首批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吳獻新校長工作室」的「送培送捐」活動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工作室10餘名成員兵分三路:吳獻新親赴主會場,為當地400餘名中小學校長做關於學校管理理念提升的培訓報告;工作室其他成員來到阜蒙縣第一小學進行現場指導、問診教學;吳獻新所在學校的兩名副校長則分別對該縣骨幹教師和班主任進行有關課程改革和關鍵能力提升的專題培訓。次日,工作室全體成員將準備的價值3萬餘元的圖書、體育用品送到了學生手中,並和阜蒙縣教育局達成協議,該縣校長、骨幹教師、骨幹班主任將分期輪流到吳獻新所在的魏書生中學跟崗培訓。這是工作室掛牌成立一年多來的第六次集中活動。以教育部和遼寧省兩級同步運轉的形式,工作室通過集中研討、同伴互助、交流診斷、研修考察、送教幫扶等形式,服務學校辦學,引領基礎教育發展。

共同成長合力破解

吳獻新是當代教育名家魏書生的嫡傳弟子。他是一名高度專註於教育工作的改革者,曾在參加工作5個月時即獲遼寧省語文教學比賽第一名,在參加工作11個月時獲全國語文教學比賽第六名。之後作為一名班主任,將一個後進班級帶成全校乃至全市最優秀的班級。多年來,從教師、班主任到校長,有著北方漢子特有的耿介與熱情的他,在辦學方面也多有成就。他基於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形成「六步教學分組學習模式」,將魏書生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做法序列化、系列化、細目化,並研發有效作業,減輕學生負擔。這些成就,讓他成為一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教育專家。然而,他並不滿足於一人一校的發展,作為領航名校長,他藉助名校長工作室平台,以建設「成長共同體」為己任,抓住課堂教學這個立德樹人的主渠道,指導工作室成員結合本校實際進行改進,帶領一室成員在破解瓶頸性教育難題中實現專業水平的提升和共同成長。

工作室把「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分組學習和有效作業」「良好習慣系列化、序列化、細目化」等作為研討主題,邀請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首席專家楊志成教授,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院長鬍淑雲教授等前來進行理論指導。工作室成員每人每年精讀5部名著,讀後要寫讀後感,做讀書筆記,實現深度學習,進行理論提升。各工作室成員還將自己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經驗、辦學特色經過梳理後進行交流,實現彼此間的取長補短,同伴互助。

在吳獻新的引領下,工作室把教育部領航班成員學校作為學習榜樣,瞄準教育發達地區,通過參觀訪學等形式來提升視野,在比較的過程中尋找差距和不足,同時也尋找和關注自身長處和優點,堅守住不動搖。工作室全體成員先後走進了廣東、陝西、甘肅、北京等地名校。這些學校或是百年名校,或是當地的領頭羊;它們的校長或是教育專家,或是改革尖兵。在和這些學校及其校長師生接觸的過程中,工作室成員的眼界提升了,境界提高了,思路拓寬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成員還集體來到習近平總書記下鄉的梁家河,在那裡尋找堅定的理想、克服苦難的決心、解決問題的辦法、改革創新的思路。

送教幫扶帶動全域

盤錦市大窪區田家學校是一所新建的城鄉接合部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設備設施先進,但生源質量一般。如何提升辦學質量,是該校面臨的嚴峻課題。校長白曉儉是吳獻新校長工作室成員,工作室掛牌第二天,吳獻新就邀請專家,帶領全體成員走進了田家學校,進行參訪調研、問診指導。在觀摩了校園文化、黨建工作以及彙報課後,首席專家楊志成對該校的辦學情況進行了診斷和點評,對學校的發展提出了明晰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意見與建議。在隨後的日子裡,工作室成員學校瀋陽市第十九中學、遼河油田興隆台第二初級中學以及盤錦市雙檯子區第三中學、興隆中學等學校都先後全員來到吳獻新任職的魏書生中學跟崗培訓,吳獻新也選派業務骨幹分別到各成員學校跟蹤指導。送理念、送經驗、送溫暖、送感情,互幫、互助、互促、互學,攜手進步、共同發展。作為工作室的主持人,吳獻新將工作室的重任放在了帶動更多地區協同發展與共同進步上,特別是要和邊遠貧困地區的學校結成互助幫扶對子,通過送教下鄉、協同研修、教師互訪、管理交流等形式,發揮「傳幫帶」作用,實現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由發達地區到邊遠地區教育質量全面提升。

為實現讓更多的孩子受到優質教育的夢想,工作室還送教千里之外,有了眾多的「編外」成員學校。福建晉江實驗中學是一所優質學校,為了在辦學上尋求突破更上層樓,該校尋訪到了吳獻新校長工作室,希望工作室能夠組織對該校全體教師的集中授課,並按照部門進行一一對口指導。於是,工作室讓成員韓維忠副校長組成由部門主任、骨幹班主任、骨幹教師為隊員的送教團隊,入住到晉江實驗中學。通過對全體教師輔導與部門對口問診,以及做一周校長、主任、班主任、教師來體驗示範,僅僅一周時間,學校在管理、教學各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送教團隊回程的時候,晉江實驗中學送上了一封感謝信,由衷地感謝工作室成員的辛勤付出和卓有成效的勞動。類似這樣工作室上門個別輔導的學校不勝枚舉,吳獻新校長工作室對室外成員別無二致。

「吳校長說的『我只想平靜地做教育』是我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我們工作室成員受到吳校長的影響,保持一顆堅守教育的平常心,堅持按教育規律辦學做事,都俯下身子,深耕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第一線,傳承、探索、發展各自學校發展之路。」遼河油田興隆台第二初級中學校長王強說,「加入吳獻新校長工作室,讓我對校長這一職業有了新的認識,找到源頭活水的同時,『家國情懷、使命擔當』這8個字深深烙在了我的腦海。」

創新機制有效引領

2017年8月14日,盤錦市政府、盤錦市教育局於工作室所在的魏書生中學召開了「分組學習、有效作業」模式推進會,面向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推廣魏書生中學的「分組學習」和「有效作業」模式。為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工作室充分利用盤錦市幾所成員學校的優勢,確定了「定期開放、成員示範、跟崗培訓、以點帶面」的培訓機制。魏書生中學每周四面向盤錦市中小學開放,先集中講解內容,再觀看示範課引領,最後深入成員學校進行跟崗,看如何切入和操作。以這種方式,僅兩個月就培訓了9批次2700餘人。

為滿足越來越多的各種培訓新需求,吳獻新順勢而為,進一步帶領工作室探索創建培訓孵化機制。以「項目合作、辦學移植、跟蹤服務、區域引領」為工作方法,工作室在廣東惠東、山東墾利、北京房山、河南洛陽伊濱等地,推廣工作室探索出來的辦學新成就。工作室將學校辦學經驗分解成「5個『四習慣』」培養、班級文化建設、「六步教學分組學習」、有效作業、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等若干個模塊,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需求進行項目合作,並提供跟蹤服務,以期實現對更多不同區域的引領。

「一年多來,吳獻新校長帶領其工作室成員辛勤耕耘,學而不厭,幫扶不倦,無私無隱,不遺餘力,立己達人,充分地詮釋了領航校長的情懷、境界和使命擔當,放大、豐富、深化了名校長工作室的價值和意義。」校長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北京教育學院培養基地導師、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院長鬍淑雲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04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如何打造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減負?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