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謀劃好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大文章

謀劃好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大文章

由國家五部門聯合頒發的《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是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重大舉措,是全面落實教師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重要體現。全文緊緊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師隊伍建設指示要求,圍繞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這個中心任務,謀劃好教師教育振興發展這篇大文章。具體來說,我的突出感受是三個字:「高、准、實」。

第一個是「高」,戰略定位高。「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力源泉。」《行動計劃》開篇即圍繞新時代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把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放在教育現代化發展大局中統籌考慮,既作為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又作為當前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同時,提出圍繞教師教育質量提升,在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和教師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重點著力,從機制上與政策上為教師教育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撐,真正做到「推進教師教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第二個是「准」,目標任務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教師提出了「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和「四個服務」等要求,這既有師德師風要求,也有專業成長期望。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源頭工程」,《行動計劃》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和期望,提出了「經過5年左右努力,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師教育院校和師範類專業,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的總目標,以及增強師德教育實效性、提升培養規格層次、改善教師資源供給、創新教師教育模式、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等5項具體任務,以新時代師德養成鑄造教師專業之靈魂,以專業化機構建設為教師教育振興之保障,以資源充分合理配置促進教師教育可持續發展,以滿足黨和人民需求為宗旨不斷創新教師教育。《行動計劃》準確把握我國教師教育事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目標明確、任務具體,為各地貫徹落實指明了方向。

第三個是「實」,政策舉措實。針對當下教師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文件提出了十大行動。如針對教師敬業精神不強,提出了「師德養成教育全面推進行動」;針對教師培養層次偏低,提出了「教師培養層次提升行動」;針對師範生生源質量下滑,提出了「師範生生源質量改善行動」;針對優質教師教育資源散失,提出了「高水平教師教育基地建設行動」等。在組織實施方面,從責任主體、經費保障、督導檢查等都進行了明確規定,確保《行動計劃》問題准、措施實、路徑明、責任清、保障有力。

江蘇是我國教師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從1902年創辦三江師範學堂、民立通州師範學校算起,師範教育已經走過了116年不平凡的歷程。傳承百年文化,江蘇教師教育始終在改革探索中謀求新發展。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江蘇教師教育的歷程,我們深刻地體會到,要辦好教師教育,必須強化政府責任,把教師教育放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堅持以師範院校為主體,為基礎教育提供穩定的師資保障;必須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必須繼承和發揚教師教育優良傳統,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創新發展;必須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使教師職業真正成為令人尊敬和羨慕的職業。

下一步,江蘇將根據《行動計劃》要求,制定實施方案,力爭到2022年構建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以本科和研究生為主、規模適度、布局合理、滿足江蘇基礎教育發展要求的教師教育新體系,培養新時代的優秀教師。重點從誰讀師範、誰辦師範、怎樣培養師範生、師範生如何入職等4個方面銳意改革,做強、做優、創新教師教育。

一是改革招生辦法,吸引優秀生源讀師範。將師範類專業納入高招和中招提前批次招生錄取,探索增加面試環節;擴大師範專業招生自主權,通過自主招生、二次選拔等多種方式,選拔具有教育情懷和教師潛質的學生;擴大教育碩士招生規模和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計劃,通過提高培養層次,提高生源質量。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激勵高水平大學辦師範。實施教師教育「雙一流」建設工程,支持師範院校增設教育碩士和教育博士授權點,同時大幅提高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讓培養院校有獲得感、榮譽感,吸引高水平大學辦師範。

三是實施精英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師範生。師範生培養堅持小班化、重實踐、雙導師。提倡小班化教學,原則上每班不超過30人。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推進駐校式培養,統一組織教育實習。構建高校和中小學教師培養共同體,培養過程中為每名師範生配備「雙導師」。真正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四是創新入職辦法,暢通優秀師範生任教通道。提高新入職教師專業化要求,幼兒園新補充的教師,應接受過系統的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義務教育學校新教師補充,應以師範生為主;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研究生到高中階段學校任教。探索優秀師範畢業生推薦就業制度,優秀畢業生可通過雙向選擇方式到中小學幼兒園任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採用先面試、再筆試的辦法招錄新教師。

教師教育是一項全局性工作,涉及人社、編製、財政、發改等多個部門,需要高校、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共同參與。落實過程中要注重構建內外聯動、權責清晰、協同推進體制機制,明確責任主體,細化任務分工,確定好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人,切實走好實施每項政策舉措的「最後一公里」,讓改革措施能落地生根、見到實效。(作者系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04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新動員令
優質達標 均衡發展提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