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平靜的悼念,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的群嘲

今天平靜的悼念,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的群嘲

前段時間有很多名人離世,大家言辭謹慎,沒人敢說最近死的人有點多。

那股悼念名人的風潮在霍金那天達到頂峰,也是從那天開始,我才接觸到一個新的句式:「一個時代結束了。」

最早不知道是誰說起這句話的,只是後來越傳越廣,被大家用來群嘲了。因為霍金最大的貢獻在於向普通人敞開了物理世界的大門,可是論專業成就卻略顯一般。

用他來代表一個時代,確實言過其實了。

只是不知怎麼,這件事就被一些人抓住不放,死命揪著當事人要問清楚:他代表的到底是哪個時代,他為什麼能代表這個時代,你讀過他的書嗎就在這信口雌黃。

相比之下,張國榮離世的紀念日則平靜了不少,大家慢慢接受了對於他的懷念,喜歡嘲諷「悼念狗」的人也悄悄躲到一旁,有點欺軟怕硬的意思。

這讓我想起了幾天之前的那股盛況,表現出來的完全是另一番場面。

霍金離世的那天,和菜頭髮了條微博,胡亂編湊了幾個名字,說他們的貢獻也不小,為何不曾被人知曉。

結果真的有人上了當,信誓旦旦地解釋了一通,被和菜頭當眾掛了出來,以此顯示人們有多麼熱衷於討論自己不懂的東西,一副釣魚執法成功之後的嘲諷語氣。

在那條被掛出來的微博下面,有一個人的評論我很喜歡,他說:

「終於被你逮到了一個。」

好像人們在悼念名人的資格問題上,重新開闢了戰場,並且愈發不亦樂乎。

實際上現在網路空間的討論語境被一步步地壓縮,但人們的表達慾望卻絲毫沒有剎車的意思,已經習慣了「偶爾去網上吵一吵」的大家,只好儘可能地選取一些旁枝末節去爭論。

這其中,關於該用什麼樣的言辭去悼念名人,成了一塊肥沃的土壤。

如果你也常逛社交網站,每有名人辭世,你總能看到這樣的表述:

「不出五分鐘,你的朋友圈將被一群根本不認識XXX,卻在拚命懷念的人佔領。」

「很多人只知道一本書名,就敢聲稱自己為XXX的離世而悲痛。」

「我賭十塊錢,又會有一群跟風狗開始胡亂地『一路走好』了。」

這語氣好像是在宣稱,你們有什麼資格去懷念這個人啊,你們根本都不了解這個人,沒看過他的書,背不下他的生卒年月,數不出他的影視作品,在懷念的隊伍里,你算老幾啊。

在他們的眼裡,發悼念朋友圈的人像是蝗蟲過境,會把他們的優越感掃蕩乾淨,讓他們不得不防。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預設陷阱」是零成本的,如若他期待的亂象沒有出現,也可以大方而欣慰地說「看來這個人還不夠有名啊」。

但倘若只有一個人中了圈套,那副「我就說吧」的面目就會立即上線。

所以我很喜歡那條「終於逮到一個」的評論,因為這句話充滿了嘲諷,為和菜頭精心埋下的伏筆終於有了一個缺口能繼續演繹下去,而露出不懷好意的祝福。

你看吧,嘲諷是個圈,沒人能逃得過去的。

跟風悼念的人很多,所以人們會打趣說:「一個人只有死了,才可以出名。」

比如我身邊的MJ歌迷,都是在MJ意外離世之後突然蹦出來的,並且每個人都跟你強調「我喜歡他很久了,真的。」

但是這話頗有點此地無銀,因為這本就是一句被動的解釋,人們喜歡一個人甚至要通過追他的年限長短來定義,有點好玩。

根本問題在於,即使是在一個人離世之後才開始了解他,甚至開始喜歡他的作品,這又有什麼不對嗎?

現在弄得好像每個人都會嚴格計算投入產出比,喜歡某個明星或名人就像投資一樣,無形中在為你以後炫耀你的「慧眼識金」和「與眾不同」積累財富。

不過也不能怪他們,還不都是被嘲諷之風逼得。

所以說,一開始為故事埋下邪路種子的,其實就是那群到處嘲諷別人「不夠格懷念」的人,他們誰也不喜歡,卻格外關注那些喜歡的人,試圖不斷提高門檻,把他們都排除出去。

這樣的行為,除了強行吵架之外,我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形容詞了。

知乎興盛的過程中,帶動了另一句話的風靡,是在「謝邀」之後必須加上的一句,叫做: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意思就是不要通過自己的主觀印象去提問,然後試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你要從根本上搞清楚,你的印象是不是客觀存在的。

講道理,這句話來當知乎的slogan更為合適,在那句「分享你剛編的故事」出現之前。

用這個思路去回答「為什麼跟風悼念的人那麼多」,還是比較合適的。

因為跟風悼念本來就沒什麼可以指摘的地方,倒不是說他們理所應當或裝逼無罪,而是說跟風的人是為了凸顯「自己很有資格」的優越感,嘲諷他們的人是為了凸顯「你們沒有資格」的優越感。

大家都是出來賣的,自覺自己比別人正義,這邏輯實在是說不通了啊。

更何況從我自己的客觀角度來說,我也確實只看到了嘲諷群體,卻未曾見過「悼念狗」的身影,頗有一種農民伯伯緊張兮兮大灑農藥,卻不見希望的田野上有一隻蝗蟲飛過的感覺。

處心積慮挖的坑,沒人跳了,雙方都有點尷尬。

實際上叫囂地最凶的,永遠不是那些「真的關注他很久了」的粉絲。一個名人的故去,真正「有資格」懷念的人和純粹跟風的人,總是能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和諧共處,互不打擾。

因為大家心裡都有數,自己到底幾斤幾兩能不能拿出來賣弄,賣弄的姿勢標不標準,這些一眼就能看出來,沒什麼必要去強行凈化一下舞台。

反而是有一批人站在中間,摩拳擦掌準備著下戰場,看起來是替天行道,替粉絲圈的良幣去驅逐劣幣,實際上也只是為了讓自己成為其中一幣而已。

他們好像掌握了「悼念」的尺度一樣,去評判哪種人可以悼念,哪些人不可以,扮演著正義使者一般的角色,喊出的口號也多是一些「我們只想留下真正的粉絲。」

哎呀,這年頭粉絲都有門檻了,想必那些名人們第一個不答應吧。

其實嘲諷是個很好的技能,用得好了顯得你風趣幽默又有正義感,可是用得不好或是濫用,那就不可避免地讓自己也處在了被嘲諷的位置。

網路上永遠埋伏著這樣一群人,隨時準備嘲諷所有人,好像不允許任何不合心意的事出現一樣,所有的規矩都要他們來定,不然就火力全開到處掛你。

今天有名人去世,就借你悼念的機會玩你一波,你真的以為他們就事論事捍衛名人榮譽嗎?他們只是恰好趕上了這個機會而已。

沒有霍金,也還有會別的事情可以提供舞台。

「悼念狗」只是個契機,在他們的眼裡,沒人能逃得過被嘲諷的命運。

最後

今天是張國榮的忌日,對於他的了解僅限於看過《霸王別姬》,知道他是個男的,唱過《我》,別的一概不知,在這裡緬懷一下。

就這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帶上詩酒花,和楷斯一起去旅行吧!
正月十五的燈籠,就是你用罐子變得新戲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