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實拍東北老煤城,零下三十度不怕,爐坑一趴,爐灰別扒,咱烤地瓜

實拍東北老煤城,零下三十度不怕,爐坑一趴,爐灰別扒,咱烤地瓜

天剛蒙蒙亮,送小侄女兒去上學,看見遠處泛著紫色的天光覺得很美,黑紅色的房子院牆配上灰色的雪,有厚重的層次感,人們還沒醒,整個天地睡眼惺忪的。

想到小時候冬天拿著手電筒上學,和同學結伴而行,我媽在身後喊:慢慢走,大膽走,越走天越亮。遠處一片狼藉的地方是垃圾站,每隔幾天有垃圾車來清理,確實有礙觀瞻,但老礦區就是這樣。

食雜店亮著燈,開始做生意了,除了日常用品,還賣豆芽,干豆腐,水豆腐,豬頭肉,燒雞,豬蹄,花生米這些熟菜,進去一趟,半桌酒席就有著落了。

老廁所。牆上的廣告挺醒目,讓人在酣暢淋漓之餘好好想想是不是手上還差顆鑽石,畢竟這個時刻的人們還是很愛思考的,手機拿出來就關機,只能冥想。

大煤道,之所以叫這個名,因為以前煤業興旺的時候,鐵道兩邊堆滿了高大的煤堆,我們小孩兒很喜歡走中間的枕木,奪危險,現在想想跟刀尖上舔血一樣冒險。

粉房子,經營項目繁雜,生活里需要的一應俱全,除了零售還有批發,十個起批,一塊錢的雪糕,買十個就8塊。

蓋被的煤堆,蓋被不是怕煤冷,而是怕刮大風把煤泥粉末都吹跑了,不罩上的話,一車乾爽的煤泥,在大煙炮狂風掃蕩之下很快就能消失殆盡,幾陣黑風,灰飛煙滅。

很有代表性的大門垛子,院牆還壘出了花色,東北人講究個實用,像這種裝飾性的粉飾不很擅長,很多人家往牆頭上插玻璃碴子,這防賊,實用,擅長整。

二大爺家的院子,跟電不要錢似的,插了好幾面單位活動剩下的紅旗,破頭爛齒的,我們一進院問他:這是打敗仗了?他搓搓手:奪熱鬧奪喜慶。特別熱愛生活。

車庫,裡頭有爐子,這樣車就不會凍得打不著火。

這車雖然穿衝鋒衣了也照樣挨凍,早上啟動是個耐心活兒,你得忍著凍,在冰窖一樣的車裡待上3-5分鐘,車才樂意動彈,乍一坐車裡,跟坐冰上了似的。

色調像不像《權力的遊戲》?

沒蓋被的煤堆,這不是煤泥,不怕刮飛,可以不用被。是碎煤。

黑白叢中一點艷,紅得扎眼,綠得精神,咋這麼抗凍,銀家是塑料的,塑料體格兒最抗造,擺這一年,就能變非洲花,絕對看不出來本色兒,空氣里刮煤灰沒招。

喘著粗氣的老煤城,熟悉的幾趟房兒,大煙筒,老榆樹,誰家偏廈子,誰家下屋(二聲),誰家又拉新煤了,全是大煤塊兒。

二舅媽,爐灰你別扒,我要埋地瓜,隨手摸了仨,來個地瓜趴。

爐膛的火正旺,把地瓜送進灶坑兒,用帶著餘溫的爐灰把地瓜埋好,剩下的就是等了。

邊烤火邊嘮嗑邊吸溜著鼻子聞著地瓜味兒。

好啦,鉤出來,捏一捏,軟乎了,熟了,扒開。

純正東北白瓤面地瓜,吃急了能噎翻白眼那種乾麵乾麵的口感,像個大號的栗子精,比栗子更香甜。

舅媽親手做的粘豆包,豆餡兒是小豆和飯豆混合的,品相完美,可以拿去賣了吧。

咬一口,蘸上白糖,嘖嘖,這就是家的味兒,尋尋覓覓走走停停,能打動你的,還是最樸實的味道。

花都開好了,二舅說,人活著不用非要驚天動地,每天好好地活著,就是人的使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鏡頭之後 的精彩文章:

34把鎖看守一道門,門禁系統的鼻祖,不得不佩服的民間智慧!
印度德里一位神奇的老人,右手在油鍋中25年從未被燙傷

TAG:鏡頭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