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不走尋常路的神奇大學,了解一下

不走尋常路的神奇大學,了解一下

當你想到大學的學習時,很難將在南極洲的船上過冬、種植、放牛這些場景與此掛鉤,然而對美國的一些大學生而言,這些東西正是他們大學學習記憶中的組成部分。從定製專業到環球實習,為了更好地發展,各所大學可謂奇招頻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不走尋常路」的大學生活,以及這些神奇大學是如何依據自身特點,來標新立異的吧!

重新定義學習

「超越常規,體驗你想像的教育」是寫在常青州立學院官網的一個口號。那麼該校究竟是如何打破常規的呢?作為一所公立文理學院,常青州立學院強調跨領域合作、跨學科學習,倡導讓學生對學習進行批判性的定義和思考,讓學生定製自己感興趣的學習領域便是該校創新的集中體現。

何為自我定製?常青州立學院的學生可以從涉及60多個領域的一系列跨學科項目和課程中進行選擇,並自我規劃獲得學士學位的路徑和學習側重領域。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目標和興趣選擇想要學習的領域,繼而搭配課程,以這種打破傳統的賦予學生更多自由空間的跨學科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深入多個領域進行學習。

學生通常會被安排在一個12至16學分的融合不同學科的學術項目中,與興趣愛好一致的學生一起學習、研究、探討。該校同時還為學生提供2至6學分的單學科課程,以補充所學的內容。

另外,常青州立學院還以評述型的評價方式取代了評分的形式,以此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可供未來的僱主和研究生招生委員會查閱的反饋方式。

這樣的創新方式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教育的看法,該校的大膽嘗試也獲得了美國媒體的認可。2018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將其評為美國西部最具創新精神的大學和最佳本科教學大學。

不走尋常路的神奇大學,了解一下

堅持教育「初心」

聖約翰學院是美國第三古老的高等教育學府,一直沿用一種稱作「巨作」(Great Books)的獨特教學制度。《紐約時報》曾評論,在美國眾多高校之中,聖約翰學院擁有「獨樹一幟的勇氣」。

「巨作」制度之下的課程、教師、教材、考試設置都與其他大學大有不同。按照相關規定,學校不設置任何專業,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是閱讀和討論世界優秀的經典著作,知識不受專業限制。課程都是研討式的,以學生為主體,通常15個學生配有1到2名教師。

聖約翰大學的教師通常被稱為「導師」,而不是「教授」,因為他們在課堂上並不像其他多數大學教師一樣扮演課堂主導者的角色,而是輔助課堂討論的進行,力求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學校甚至沒有考試,雖然傳統的A到F的字母等級計分制仍被沿用,但學生的成績評定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課堂討論和論文撰寫上,且只有當學生要求時,學校才會對外公布學生的成績評定結果。

創立「巨作」制度的初衷是為了反對具有強烈利益趨向的教學方式,從而讓大學教學目的回歸到教育本身。因此,聖約翰學院摒棄課本和考試甚至弱化教師職能都是為了儘可能避免其他干擾因素,讓學生完全沉浸在學習的狀態中釋放自己的思想。而在「巨作」制度下成長起來的學生,純粹是為了追求真理而學習。

自給自足,探索自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由美國著名學者霍勒斯·曼恩於1850年創立的安提阿學院,也是一所以創新聞名的美國大學。在安提阿學院,教育和成長的機會並不局限於課堂,而可以在整個校園和世界範圍內進行。該校鼓勵學生探索創新性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通過工作和體驗式學習擴展教育的定義是該校的顯著標志。

在校期間,學生學習和全職工作交替進行,通過全新的體驗式學習方式來學習如何駕馭複雜的環境,說服他人,並嘗試探尋問題的解決辦法。該校認為,將學生置身在具體問題中,將會促使他們探索自己的興趣,開發實用技能。

安提阿農場是位於該校南校區的一個工作農場和學習實驗室。自2011年開始,安提阿農場就包括一個配備有拱形溫室大棚的面積為兩英畝的種植區,供放牧的牧場,兩英畝食物森林,還有一個堆肥場。它的員工大多是安提阿學院的學生。

安提阿農場利用生態農業為博雅教育提供了一個集成環境。該農場通過課程學習和討論的生態實驗室的形式,讓學生探索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辦法。最終,該農場還將用於師生就餐,可謂是將可持續發展落到了實處。

《紐約時報》前教育編輯、《改變生活的大學》作者洛倫·波普在評論安提阿學院時說:「安提阿自己定義了自己的類別。在這個國家,沒有哪所大學(比安提阿學院)能對年輕人的生活產生更深刻的影響,也沒有哪所大學能培養出更有成效的成年人。無論常春藤還是更大或者更小的大學,都不能與安提阿培養傑出思想家和實幹家的能力相比擬。」

讀萬卷書不如環球實習

位於美國紐約的韋伯學院是19世紀一名造船商威廉?亨利?韋伯創立的,他認識到科學和工程在船舶設計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於是想要創立一所專門培養造船師的教育機構,韋伯學院由此誕生。目前這所學校生師比為8︰1,學生和教師加起來尚不足150人,就讀該學院的學生們絲毫不必糾結應該選擇什麼專業,因為學校只提供一個選擇:造船和海洋工程專業的雙學位。

韋伯學院在教授學生時始終堅持「知行合一」的培養理念,學生除了完成規定的課程學習外,還有一項非常特殊的任務,即每個學生都要參加一項名為「冬季工作」的實習項目。

「冬季工作」安排在每年的一月和二月,各年級學生均需在海洋工業的相關領域參加工作:大一新生會在造船廠擔任學徒,與船舶裝配工一起工作;大二學生會作為海洋實習觀察員學習和了解海洋環境;大三和大四學生則在海洋工程公司實習。

近幾年,參加韋伯學院「冬季工作」的部分學生到荷蘭、丹麥、芬蘭、韓國等國家實習,一些學生甚至就在南極洲的某艘船上度過他們的冬季實習期。

韋伯學院認為,「冬季工作」實習項目可保證學生在畢業時擁有8個月的工作經驗,而這些與專業緊密相關的實習經歷有助於學生們在從事相關工作時取得成功,或許正是這8個月的工作經驗使得韋伯學院的畢業生就業率達到 100%。

雖然這些大學在招生、人才培養等方面推出的舉措「稀奇古怪」,但讀者若細心思考就不難發現,這些大學的「不尋常」皆是基於自身定位和特點而來的。無論有多奇特,只要符合大學發展就是上策。

不走尋常路的神奇大學,了解一下

主要參考文獻:聖約翰學院、常青州立學院、安提阿學院、韋伯學院網站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註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