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楊浦的這些「高精尖」上榜!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楊浦的這些「高精尖」上榜!

2017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日前出爐,共授獎272項(人)。21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31項成果獲技術發明獎;216項成果獲科技進步獎;授予林國強、王曦上海市科技功臣獎;授予孫毅、庫爾特·赫爾曼·維特里希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

記者從楊浦區科委獲悉,楊浦區企事業單位和區域內高校累計獲獎80項,獲獎數量同比去年增長19.4%,佔總獎項的29.4%。其中,自然科學獎6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技術發明獎9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科技進步獎65項(一等獎13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28項)。在楊浦80項獎項中,以牽頭單位獲獎的有49項,占獲獎總數的比例高達61.3%。其中,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楊浦區域內單位多次上榜。

仿人機器人被認為是下一代服務機器人最典型、最友好的本體特徵。行走的自然性、適應性、平衡控制是長期困擾仿人機器人發展和應用的難題。同濟大學陳啟軍等完成的項目《生物誘導的仿人機器人行走控制理論與方法》,通過抽象人類具備的行走適應性、多樣性、平衡能力、全身運動協調性等特徵,從生物誘導的角度系統研究了仿人機器人的行走模型、控制策略及現場應用時的基礎科學問題,實現了仿人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中的靈活、適應性行走,解決了仿人機器人現場應用時感知-運動融合的計算效率問題。項目成果應用於同濟大學機器人足球隊TJArk,連續5年獲RoboCup中國機器人大賽標準平台組冠軍,進入RoboCup世界盃標準組前8強,獲得RoboCup挑戰賽黑白球組第二名,入選世界最好的五支球隊。

隨著城市地下基礎設施的日益增多,其建設與運營全壽命安全狀態倍受關注,亟需對其進行高效監測、檢測和評估。由同濟大學、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項目《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全壽命安全狀態快速採集與設備研發》,針對目前採集手段有限、精度不足、速度慢、數據管理效率低下等瓶頸問題,建立了以高精度採集技術、自動化快速檢測裝備、智慧服務平台為核心的檢測評估體系,使地下基礎設施實現高精度非接觸監測;解決了移動狀態下定位、高速成像以及多指標病害檢測的難題,變形檢測精度達到1mm;首次提出隧道服役性能指標(TSI),實現了隧道結構安全狀態的量化綜合評價。成果已在全國多個城市得到成功應用,占已採購城市軌道交通快速檢測設備市場的50%,手持式病害調查設備市場的90%,近三年產生經濟效益1.57億元。項目成立的智慧基礎設施聯盟,目前已經有 141 家單位(包括UC Berkeley,美國ESRI公司等36家國外單位)加入。

毛信慧 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浦時報 的精彩文章:

詩書禮儀傳天下,家國文化定江山——陳志宏書畫展亮相楊浦
最傷手機的充電方式,你中槍了沒?-拷貝

TAG:楊浦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