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麻辣一加一 歷史作家 代表作《假裝生活在宋朝》04-02 17:48

52贊

明朝開國之初,有六個人被冊封為公爵:李善長、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鄧愈。這六個人當中,只有李善長沒有戰功,排名卻是第一。可見在朱元璋心目中,李善長是大明開國的頭號功臣。

在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的這次冊封中,李善長不僅被封為韓國公、年俸四千石,還得到了朱元璋賞賜的「丹書鐵券」一枚,民間俗稱「免死金牌」。

在這枚「丹書鐵券」中,朱元璋稱讚李善長,說他的功績甚至超過了漢朝的蕭何。這枚「丹書鐵券」里還明確承諾「爾免二死,子免一死,以報爾勛」,也就是說李善長可以免死二次,他的兒子可以免死一次,以此作為對李善長功勛的回報。

可是皇帝朱元璋也不是傻子,李善長的「丹書鐵券」的「免死三次」也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便是:如果謀反,則不得免死,這是它的大前提。

洪武四年,李善長識相地辭去左丞相的高位,退休回鄉。儘管退休在家,李善長還是念念不忘朝中之事。比如洪武七年,其弟李存義被提升為太僕寺丞;洪武九年,其子李祺與臨安公主完婚,成為駙馬都尉。而這一切,都成為政敵日後攻擊他的口實。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以「擅權植黨」的罪名被處死。不少大臣乘機舉報,將李善長列入「胡黨」分子之列。朱元璋看在多年的交情上網開一面,只是罰俸一千四百石,以示懲戒。

洪武二十三年,事情有了戲劇性的轉折。這一年,胡惟庸已經死去十年,但他的罪名卻突然由「擅權植黨」升級為「通倭通虜」。「通倭通虜」即勾結日本和蒙古。於是,李善長也從一名「胡黨」分子,升級為胡惟庸「謀反」的幕後主使。前面說過,「丹書鐵券」中明確規定,謀反不在免死之列。而李善長被認定為胡惟庸「謀反」一案的幕後黑手,焉有免死之理?

果然,李善長一家很快便遭遇滅門之禍。77歲的李善長,連同李氏一族70多人,被統統處死。李祺一脈,因為其駙馬身份才得以保全下來。

7評論

開周說宋 作家 代表作《武俠物理》4小時前

3贊

李善長,明朝開國功臣,朱元璋的半個老鄉,很早很早的時候,就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他聰明,有文化,口才好,文筆好,又有計謀,對朱元璋又很忠心。

後來朱元璋定鼎天下,大封功臣時,武將以徐達為第一,文官以李善長為第一。朱元璋說,假如我是漢高祖劉邦,那李善長就是蕭何,他雖然沒有領兵打仗的功勞,但是運籌帷幄之功甚大,誰也比不了。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這人刻薄寡恩,猜忌心非常重,心眼兒非常小,手段非常毒辣,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為了扼殺一切反叛於萌芽狀態,為了使他的子子孫孫都能坐穩江山,不惜殺掉任何一位有功之臣。

對於這一點,李善長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激流勇退,在朱元璋剛剛當上皇帝的第四年,在老朱還沒有露出獠牙的時候,就主動請求退休,辭掉相位,回家養老去了。

他這麼識相,朱元璋當然喜歡,賜給他免死鐵劵,拍胸脯打包票,可以免除他兩次死罪,免除他兒子一次死罪,前提是,只要他們老李家不謀反。

那麼李善長後來謀反了沒有呢?當然沒有。他位極人臣,貴為公爵,與朱元璋成了兒女親家,一不缺名位,二不缺財富,完全沒有任何必要去冒著全家滅族的巨大風險跟已經坐穩江山的朱元璋對抗。

但朱元璋還是生造出一個謀反的罪名,把他殺了。那一年,他年近八十歲。

朱元璋殺李善長時,有兩個原因:

第一,怕他謀反。

洪武四年,李善長已經申請退休,在家養老,可是幾年以後,朱元璋由於實在缺少像李善長那麼既忠心又有才幹的輔佐之臣,又重新起用了他,讓他統領中書省,再次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這時候,朱元璋的疑心已經非常嚴重了,他見李善長威望尚在,治理國家的能力不減當年,心裡是既讚賞又害怕,害怕這樣強有力的臣子會威脅到自己的寶座。

是的,李善長已經老了,篡位的可能性極小,可是他的弟弟和兒子都還年輕啊!萬一李善長學曹操呢?自己不當皇帝,以後讓兒子來當呢?

我們現在看起來,朱元璋的皇位固若金湯,李善長有權而無兵,無論如何也謀不了反。可朱元璋身在局中,疑心又重,成天跟神經病似的,他就是這麼猜疑,沒辦法嘛!

第二,為了裁掉宰相,真正完成皇權獨裁的宏偉目標。

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史的朋友都知道,從商周到元朝,歷朝歷代都有宰相。例如秦朝的相邦、漢朝的相國、隋朝的三省長官、唐朝的中書門下三品、北宋前期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北宋後期的尚書僕射和參知政事、元朝的左右丞相和中書令,本質上都是宰相,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都是手握大權的二號人物或者三號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相臣權力極大,大到可以取代諸侯,自己稱王稱霸。魏晉南北朝時期,相臣的權力也很大,大到可以攜天子以令諸侯,或者與大將軍聯手謀反,廢立皇帝。

至少從唐朝開始,皇帝們就不斷打壓宰相的權力,擴大自己的權力。怎麼打壓呢?主要辦法就是搞「群相制度」,什麼中書令、尚書令,什麼同中書門下三品,什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什麼參知政事,什麼尚書左丞、尚書右丞,搞出一窩宰相。宰相一多,彼此就掐,有能力有計謀的皇帝用大宰相去制約小宰相,讓小宰相去斗大宰相,宋朝皇帝在這方面搞得就相當成功。

到了元朝,蒙古人坐天下,不懂中國的帝王心術,結果宰相就一頭獨大,偶爾會出現宰相說了算、皇帝說了不算的局面。

朱元璋嚴格吸取上述教訓,鐵了心要徹底剷除宰相制度,既不搞獨相,也不搞群相,他的終極目標是斬斷皇帝和百官之間的過渡環節,由皇帝直接統領百官。

為了這個終極目標,他一邊大肆迫害開國的武將,一邊不斷撤換手下的宰相。胡惟庸、汪廣洋、劉伯溫、李善長……這些宰相在朱元璋的挑撥下相互掐,相互殘害,殘害到只剩一個時,他再露出獠牙,一口吃掉。

有人說,胡惟庸是朱元璋統治時期的最後一個宰相,把胡惟庸殺掉以後,朱元璋明明白白警告百官,不許有任何人提議再設宰相。這樣一來,好像宰相已經消失了,其實不然。像李善長這種文官的元老,即使下野了,在百官心目中仍然是事實上的宰相。

那怎麼辦?殺了唄。於是李善長就被他殺了。

評論

余雯雯93103-22 18:40

17贊

我是余雯雯,一個愛好歷史的女生,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不正確之處,望大家原諒並給我指正。

大家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何等的英雄霸氣,從一個乞丐走到了皇帝位置,從底層社會,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人生的巔峰,當然,朱元璋的成就離不開他手下人的貢獻,武有常遇春,徐達等人,文有劉伯溫,李善長兩位智者。

這裡聊的是李善長,他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早起就跟隨了朱元璋,出生入死,可以比肩漢代的丞相蕭何,所以早期朱元璋對李善長也十分的其中,後來更是讓李善長當丞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可是朱元璋這麼信任他為何還要在他暮年的時候殺死他呢?

我覺得第一點就是出於對太子朱標的考慮,太子宅心仁厚,當初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時,太子就表達他的不滿,朱元璋直接對朱標說,功臣就像滿身的刺一樣,我拔乾淨了,皇位才能給你接下,才能保住江山,所以殺李善長很有可能是給朱標鋪路。還有當時李善長是淮西集團的老大,李善長在軍中的威望也很高,所以肯定朱元璋也處理他了。

還有就是李善長本身性格問題吧,李善長在任丞相期間,一旦有人得罪了他,他就輕則貶官,重則殺頭,有點囂張。他特把劉伯溫給逼走了,把大權盡入自己手中。李善長雖然退休了,但是影響力還在,無論是威望還是能力,李善長都是朱元璋顧忌的。

只能說伴君如伴虎,在那個時候,沒有風頭也不行,風頭太大更不行,這裡也歡迎大家留意,討論一下你覺得朱元璋殺死李善長的原因還有什麼?更加歡迎大家的關注,我是余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

5評論

談古論金 文史專欄作者 文化問答專家04-02 21:25

19贊

朱元璋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是誅殺曾經的第一功臣,是消滅淮西勛貴集團的核心,這些理由諸位同行朋友也說了很多,談古論金也就是我和大家說說其中的一些暗線的問題。

《明史·李善長傳》這麼記載了李善長的結局:

於是御史交章劾善長。而善長奴盧仲謙等,亦告善長與惟庸通賂遺,交私語。獄具,謂善長元勛國戚,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會有言星變,其占當移大臣。遂並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餘人誅之。而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等,皆同時坐惟庸黨死,而已故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追坐者又若干人。帝手詔條列其罪,傅著獄辭,為《昭示奸黨三錄》,布告天下。

這裡提到的李善長那些罪行(上述第一段黑體字)下面再談,先說說《昭示奸黨三錄》這本書,這本書在明末清初還能夠看到,後來就失傳了,但是錢謙益在任職翰林院和禮部時曾經在明朝的內閣親眼看過此書,還做了一些摘錄,記載在《初學集·卷一百一 ·太祖實錄辨證》中。

記載在此書中的和李善長案有關的供詞,招供人包括了李善長的妻子朱氏、妻子樊氏、李四(李善長弟弟李存義)妻范氏、李善長家奴盧仲謙、火者(受閹的僕役)來興、火者不花、太師(指李善長)儀仗戶孫本、儀仗戶周文通、儀仗戶趙豬狗、太師管田戶潘銘等等,從封建時代的立場,家奴婦女之口,將謀反大事說得彷彿家長里短、婦姑勃谿,其可信度本來就不高,而舉其中三例更說明問題:

有一個供詞是洪武八年八月,胡惟庸派親戚對李善長說:

如今事都成了,有李四還在江那邊,取他爺兒五個回來,交付人與他領。

李存義與胡惟庸結為親家(李存義次子李佑是胡惟庸收為養女的侄女的丈夫,也可以算胡惟庸的女婿)是在洪武九年,八年八月的時候既未結姻,這些話根本無從說起。

還有一個供詞是洪武九年二月,胡惟庸

問梳頭待詔許貴:」我要使你和太師老官人說些話,你敢說么?「許貴說:」我敢說。「丞相說:「我要和太師商量大逆的勾當。」

梳頭待詔就是理髮師,哪有叫理髮師傳話商量謀反大事的?

還有一個供詞是洪武八年三月間、胡惟庸來鳳陽解下自己的佩劍送給正在鳳陽督造宮殿的李善長,這把劍據說是回回國所出,叫做木樨花並鐵劍,不管什麼樣戰甲,能夠層層刺透——這句話也頗有暗示,但李善長又不是武林高手,尼瑪怎麼不說這就是倚天劍?

總之,《昭示奸黨三錄》中的供詞就是這麼無厘頭,所以李善長真正的罪名,主要還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此年干支為庚午)《庚午詔書》中提到的:

善長自招,一云:尋思難答應。一云:這事九族皆滅。一云:我老了,你每等我死時自去做。皆徘徊顧望,一無堅決之語。

後人論李善長之冤,往往引解縉代筆的《虞部郎中王國用論韓國公冤事狀 》,這份奏章主要的邏輯有二:

第一,李善長人臣之分已到頂點,天下之富貴無以復加,自己謀反還有可能,幫助胡惟庸謀反於情於理根本不可能成立;

第二,天象告變,大臣當災,則殺人以應天象的做法不合正道。

第二點是對的,但第一點單純從邏輯上看並不對,李善長當時雖然已經地位高到不能更高,但是因為朱元璋的猜忌非常危險,與胡惟庸合作可以避免危險;李善長如果揭發會傷及自己的親屬,而含混過去可以暫時保全他們。

不過,談古論金也說了,這只是邏輯上的判斷,李善長之冤的本質,端在於其實連肇禍者胡惟庸,都並沒有確鑿的謀反證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謂胡惟庸勾結李善長上下其手做一些小動作則或許有之,謀反的概率其實微乎其微。

關於李善長,值得探究的東西很多,舉個小例子,就是李善長之死,到底是自殺(《明實錄》、《皇明異典述》、《明史紀事本末》),還是被誅殺(《明史》),說到底說法都沒有統一。

錢謙益曾經期望:

千載而下,迴翔翻閱,必有反抉謫其罅漏,為善長訟冤者矣。

其實不待千載,現在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胡惟庸、李善長的所謂「謀反」不存在,因為當我們將視野和史料的爬梳擴展到日本和北元的時候,所謂「通倭通虜」、如此那般,基本上都出於朱元璋的臆想和羅織。

談古論金,掰開揉碎歷史的人性和技術流呈現給您

歡迎評論互動,感恩點贊關注!

3評論

魔術掘史貓2小時前

1贊

要想知道朱元璋為何這麼做,就要明白朱元璋是個什麼樣的人。

朱元璋布衣出身,卻成了開國皇帝,不管是作為政治家或者軍事家都是當之無愧的好手。

但作為皇帝,作為一把手,權力的誘惑總會引誘著他,讓他欲罷不能,所以自然更害怕他的皇位和朱家的江山。

查看一下當年跟著朱元璋的那幫兄弟,早死的還能給兒孫混個金飯碗,想享福的,不僅自己處境危險,極有可能會九族都有生命危險。

看過一個問題,說如果你是朱元璋手下大功臣,王朝成立後,怎麼自保?

有個回答很有意思,說只要抓緊時間死在洪武二十三年之前就行。

像常遇春,打仗死的。徐達,自然死亡,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像李文忠,只要死的夠早,也就沒他事了。

但是你如果想活到朱元璋死就很困難了,殺到後人都要提出,為什麼朱元璋不殺湯和(少數幾個活下來的)?明明應該問為啥殺功臣,朱元璋殺得多了,以至於讓我們要反過來問了。

所以李善長想比朱元璋活的久有點困難,明明年紀不小了,也還想多活幾年。

一開始朱元璋倒也沒有想殺他,自己身體還行,也不擔心功高震主或者危及後人。

但是李善長有點忘乎所以了,這其中的囂張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按說朱元璋是什麼人,他應該很清楚,但是在權力和眾人追捧之間,李善長飄了。

他迷戀權勢,不知進退,以權謀私等等,導致全家上下都飄了。

你飄了就想上天,朱元璋可不答應,我是天子,你竟然還想上天,給我下地吧。

於是,悲劇發生了。

總的來說,一個是本來在朱元璋手下混就非常危險,第二個,李善長還不知進退,所以不死才怪了。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微公號:大別山神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給自己一刀 的精彩文章:

我願做風,願做雪,只是年華已讓我化為了青山綠水
納粹德國自稱「第三帝國」,到底有哪三個帝國呢

TAG:給自己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