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七雄的國都變遷,有的扶搖直上,有的每況愈下

戰國七雄的國都變遷,有的扶搖直上,有的每況愈下

從晉分三家到秦滅六國,200多年的戰國是一個混亂的年代,你方唱罷我登台,在這場鏖戰中,七個諸侯國脫穎而出,史稱「戰國七雄」。他們有強盛的巔峰,也有衰弱的低潮,從國都的變遷中,可以窺視一二。

前257年的秦國版塊,白圈為曾經的國都

1.秦國(雍-涇陽-櫟陽-咸陽)

戰國初期,秦國的國都為雍(如今寶雞鳳翔);公元前419年,為了擺脫舊勢力的羈絆,也為了爭霸東進中原,國都遷為涇陽(如今陝西涇陽西北);公元前383年,為了方便東進魏韓趙,國都遷為櫟陽(如今陝西富平東南);公元前350年,為了方便秦王居中指揮,運輸交通更加便捷,國都遷為咸陽(如今陝西咸陽東北)。

在歷史上,涇陽與櫟陽只是國君暫居之地,充其量只是陪都和軍事都城的性質,贏氏宗廟仍然留在雍都,所以許多人認為,秦國國都是直接從雍遷遷至咸陽。

前257年的楚國版塊,白圈為曾經的國都

2.楚國(鄢郢-陳-巨陽-壽春)

戰國初期,楚國的國都為鄢郢(如今湖北江陵西北);公元前278年,秦國將領白起攻破鄢郢,楚國王室被迫將國都遷為陳(如今河南淮陽);公元前253年,楚國又將國都遷到巨陽(如今安徽阜陽北);公元前241年,楚國再次將國都遷為壽春(如今安徽壽縣)。國都數次遷移,從北到南,都是為了躲避秦國的威脅。

前257年的燕國版塊,中都和武陽找不到


3.燕國(薊-中都-武陽)

戰國初期,燕國的國都為薊(如今北京西南);燕昭王時期(公元前311年-前279年),為了防備南方的齊國和西方的趙國,燕國的都城形成「三都」體制,即為薊城、中都(如今北京房山)和下都武陽(如今河北易縣南)。

前257年的趙國版塊,曾經的國都都被秦國佔領


4.趙國(晉陽-中牟-邯鄲)

趙國是三晉之一,之前國都一直為晉陽(如今太原西南);公元前423年,因為內亂的原因,趙王室將國都遷為中牟(具體位置仍有爭議);公元前386年,為了平息內亂,也為了更好的向華北平原發展,將國都遷為邯鄲(河北邯鄲)。因為中牟作為國都的歷史僅有37年,所以是否曾為國都,一直存在爭議。

前257年的魏國版塊,曾經的國都變遷


5.魏國(安邑-大梁)

魏國是三晉之一,之前國都一直為安邑(如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1年,持續近百年的霸主實力逐漸減弱,三晉關係越來越差,為了減輕西邊秦軍的威脅,也為了更好的向中原發展,魏國將國都遷為大梁(如今河南開封)。

前257年的韓國版塊,曾經的國都變遷


6.韓國(平陽-宜陽-陽翟-鄭)

韓國是三晉之一,之前國都一直為平陽(如今山西臨汾西北);公元前416年,為了向東發展,將國都遷為宜陽(如今河南宜陽西);公元前405年,韓景侯與楚國爭奪潁汝之地,也為了滅鄭國做準備,將國都遷為陽翟(如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國滅亡鄭國後,為了便於統治,將國都遷為鄭(如今河南新鄭)。

前257年的齊國版塊,國都一直未變

至於齊國,因為地理優勢,周邊並無強敵,而且國力一直不弱,齊國君主也沒有向外發展的想法,因此國都始終未變,一直是臨淄(如今山東臨淄)

參考文獻:

1.《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丕篡位後,為什麼放逐漢獻帝,不怕劉備和孫權營救?
漢朝軼事:劉邦臨死前,為什麼要處死樊噲?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