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么?

你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古詩是詩人杜牧描寫他所感受的清明節景象,細雨紛紛、路人凄涼。但在當時的觀念里,清明節本該是家庭團聚、上墳掃墓、郊遊踏青的大節日。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法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習俗由來

清明最開始只是一個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說法。

清明據寒食節很近,寒食節主要習俗有禁火冷食和祭掃墳墓,秦漢時代,祭掃墳墓風氣大盛,人們還常常把掃墓延至清明。朝廷鑒於民間寒食、清明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

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不僅上墳掃墓等儀式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盪鞦韆等,也都融合到清明節的習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巴士 的精彩文章:

TAG:寶寶巴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