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十七神仙卷》真跡首次全卷展出 展出時間僅3天

《八十七神仙卷》真跡首次全卷展出 展出時間僅3天

4月1日,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徐悲鴻藝術大展上,充滿傳奇色彩、藝術價值極高的《八十七神仙卷》真跡首次全卷展出,這也是此幅作品封存10年後第一次展示在公眾面前。

據了解,4月1日當日「參觀《八十七神仙卷》人數驟增,平均每人需排隊等待兩個小時。

這幅《八十七神仙卷》為何引發「圍觀」?它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

全卷局部一

全卷局部二

這是一幅佚名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歷代字畫中最為經典的道教畫,尺幅為292×30厘米,絹本水墨。

卷首為齊白石題「八十七神仙卷」,署「八十八歲齊璜」。畫面沒有任何文字。卷尾附有1948年重新裝裱時的七段題跋,由前至後為:徐悲鴻跋之一、徐悲鴻跋之二、張大千跋、徐悲鴻跋之三、謝稚柳跋、朱光潛跋、艾克(Gustar Ecke)跋及馮至譯文。各段題跋的題寫時間與裝裱順序並不一致。

畫面主體繪有87位道教人物白描圖像,其中有3位帶有頭光的主神、10名武將、7位男仙、67名金童玉女,由畫面右端向左端行進。

局部

雖然學術界對這幅畫創作年代沒有形成定論,但都一致認定該畫為唐宋時期作品,距今已經千年之久。

局部

潘天壽曾評論此畫:「全以人物的衣袖飄帶、衣紋皺褶、旌旗流蘇等等的墨線,交錯迴旋達成一種和諧的意趣與行走的動,使人感到各種樂器都在發出一種和諧音樂,在空中悠揚一般。」大千觀賞此卷後給予很高評價,認為與唐壁畫同風,「非唐人不能為」。徐悲鴻還在畫上加蓋了「悲鴻生命」的印章。

局部

由於該畫無題、無款、無印,沒有任何流傳記載,所以其來歷就是一個難解之謎:它到底作於何時?又是何人所作?對一件繪畫作品來說,這是首要的問題。有人認為它是盛唐吳道子的原作,有人卻認為是南宋人對北宋武宗元之《朝元仙仗圖》(美國紐約華人王己千家收藏)的臨摹,對同一件作品的時間判斷前後相差竟約四、五百年。

朝元仙仗圖欣賞

最先發現此畫的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對它評價極高,兩次傾其所有購買此畫,將它視作自己的生命,認為「世界所存中國畫人物無出其右」,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能力作此畫者,「當不過五、六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清電視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初心——任欽功書法作品展 暨專著《我讀日本書法家》首發式
一色杏花三十里

TAG:高清電視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