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大腦哪部分負責社會交互嗎?

你知道大腦哪部分負責社會交互嗎?

弄清和別人交流的意義有助於我們據此做出反應和思考。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朋友之間的分歧演變成痛苦的爭論時進行干預,或者認識到兩個對立的政治家之間微妙的權力鬥爭。快速察覺和辨別社會交互的目的對當今的我們來說十分重要,但你知道大腦是如何做到的嗎?

英國班戈大學的一個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了在這個複雜而又自然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大腦區域。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該區域不僅對互動行為非常敏感,而且對互動的內容也很敏感(例如人們是不是在互相幫助)。

在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腦部成像技術——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來測量參與者對短視頻的反應,這可以用來描述人們之間是否會發生相互作用。

有趣的是,一個獨立的大腦區域——後部上顳溝(pSTS)右側——是大腦唯一可以區分互動視頻和非互動視頻的部分。也就是說後部上顳溝右側是唯一可以通過視頻激活的大腦區域, 這充分表明了該區域在感知互動行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衡量社交互動

然而,這並不是首次發現後部上顳溝與處理社交信息相關。後部上顳溝和更廣泛的顳葉區(上圖中大腦的藍色部分)對其他的社會視覺信息很敏感,包括面部和身體,以及思維處理——也就是積極思考他人的想法,這些類型的社交信息往往在社交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那是否意味著後部上顳溝中的交互敏感性實際上是由於臉部、身體或思維處理理論的不同而產生的呢?

為了弄清這一點,我們進行了第二次fMRI實驗。這次參與者觀看的視頻都經過了仔細的處理。這些新視頻不包含動作以外的社交信息來源,所以後部上顳溝的任何敏感都來自互動信息。

從有關人類社交互動的視頻中移除臉部和身體似乎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設計了一組特殊的動畫,展示了圍繞場景「有目的地」移動的2D形狀。

之前的研究表明,仔細控制這些移動的形狀會產生強烈的印象,即形狀是「活的」並以有意識的方式移動。這很像人類表現的有意義的行為,例如開門或拉動手柄。

競爭與合作

通過這些視頻,我們研究了後部上顳溝如何處理視覺互動信息的兩個方面。首先,我們分析它是否可以從兩個非交互形狀中分辨出兩個相互作用的形狀,類似於我們的第一個實驗。 然後我們觀察後部上顳溝是否可以區分兩種不同類型的互動:競爭——形狀互相抵觸,例如一個試圖打開一扇門,另一個試圖關閉它;合作——兩個形狀共同協作,例如它們都試圖打開一扇門。

正如我們預測的那樣,右側的後部上顳溝能夠較為準確地區分互動與非互動視頻,這一發現完善了我們在第一個實驗中得到的結果。同樣,後部上顳溝也可以較為準確地區分競爭和合作的互動。總之,這些發現表明後部上顳溝是一個主要參與處理視覺社交互動信息的區域。

然而,這麼小的一個區域似乎不大可能完全負責這樣一個複雜而動態的過程。因此,我們還比較了鄰近的大腦區域的反應——顳頂聯合區——與思維處理理論相關,它也可能有助於交互感知。我們觀察到,與後部上顳溝一樣,顳頂聯合區也可以較為準確地分辨非互動中的互動和合作中的競爭,儘管辨別的程度較低。

總的來說,這些研究結果顯示了在某種程度上,後部上顳溝和顳頂聯合區在感知視覺社交互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我們的研究結果也為未來的交互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比如哪種類型的互動信息在檢測兩個人是否互動時最重要,以及後部上顳溝的交互反應在傾向於顯示非典型社交視覺反應人群中是否有不同表現,例如自閉症譜系障礙。

參考:

https://theconversation.com/weve-located-the-part-of-the-brain-which-understands-social-interactions-93230

Source:Jon Walbrin,PhD Researcher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BangorUniversit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的精彩文章:

笑點不一致,還能做朋友嗎?
2018《環球科學》「科普童書榜」,給孩子開啟科學的天窗

TAG: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