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世民為大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李淵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原因簡單

李世民為大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李淵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原因簡單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唐朝都城長安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皇弟李元吉,逼迫當時的皇帝李淵立他為太子。在史學家看來,有關「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原因,大概有兩種看法:一是太子聯合齊王李元吉排擠謀害李世民,並且李淵偏袒太子,李世民被逼無奈進而奮起反抗;另一種是李世民本就有意奪取太子之位。但是,無論哪種說法,作為既是他們父親,又是當時統治者的李淵都有著不可逃脫的責任。如果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可以避免這場流血事件的發生;若他能削弱李世民的權力,使李世民完全沒有能力同太子抗衡,這場悲劇也可以避免。相傳李淵曾有立李世民為太子的打算,而且李世民為大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李淵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其中必定有深層次的原因。

原因大概可以總結為兩點:一是因為李建成有功勞並且沒有過錯。李建成雖然不及李世民那樣耀眼,可是也在對抗隋朝時出了大力,在戰爭中取得了很大的功勞;二是因為李淵用制衡之術來平衡太子黨與秦王黨雙方的勢力。當時僅僅秦王李世民一人,他的實力與勢力便可以與太子和齊王二人所結成的黨派相抗衡,足以見的李世民當時在朝堂上的能力。如果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那麼可以說朝堂上只有李世民一方獨大,這時候,李淵這個皇帝就形同虛設。李淵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立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們雙方對峙。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李淵看到他們相互對抗制衡,心裡也許會更加安穩些,更加安心的坐幾天皇位。

相對於上面兩種關於朝政方面的解釋,還有一種就相對比較突出李淵內心陰暗自私的一種說法:李淵沒有能力把控朝堂的局面,他選擇了最保守的一種方法盡量去挽回自己作為皇帝的顏面。李淵清楚的認識到,無論立誰為太子,都會引起黨爭。如果立李世民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聯手也會反抗;如果過度的貶斥李世民,他也必然會反抗。在雙方的混戰中,最後處於不利地位的當然是李淵自己,他甚至有可能因此喪命。當時唐朝已經沒有外患,兄弟必然不同心,李淵明白自己當時的處境,所以乾脆置之不管。

筆者認為,李建成既然可以當上太子,說明他還是有能力去勝任皇帝這一職位,畢竟李淵能夠成功推翻隋朝,開闢唐朝這一新天地,證明他是有識人的慧眼。李世民雖然勇敢聰慧,但是他卻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兄弟,說明了他也是個心狠手辣之人。李淵面對兄弟二人的鬥爭,時不時的幫助太子李建成打擊一下李世民,又偶爾幫扶李世民一下,這是一種權衡之術,可以突出李淵本人的存在感,鞏固自己的地位。雖然這是一個極好的想法,但是李淵心有餘而力不足,一不小心就弄巧成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葛讀史 的精彩文章:

他打響抗日第一槍,因一原因向日軍投降,用12輛汽車運走2400萬元
諸葛亮並無腿疾,卻為何每次都在戰場上坐輪椅?事實原來是這樣

TAG:諸葛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