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元吉幾次要殺李世民,為何李建成卻不允?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元吉幾次要殺李世民,為何李建成卻不允?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人物誌:齊王李元吉

公元618年,大唐武德元年六月七日,唐高祖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

一個人被立為太子,就註定了他是未來的皇帝!這就要求他必須學習如何治國、如何理政,註定了他將不再如創業之初那樣東征西殺,也註定了他不會再立戰功。

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後,常要按照李淵的指示學習治國之道。也正因此,才讓李世民的累累戰功被世人所見。在李世民開疆擴域過程中,一直跟隨他的齊王李元吉對其可謂洞燭其奸。

李元吉幾次要殺李世民,為何李建成卻不允?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電視劇中的齊王李元吉形象

李元吉本是一介武夫,之所以與大哥李建成走得很近,不過是因為建成毫無心機,仁厚寬簡。此性格讓建成做人做事都無遮無掩,這就讓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李元吉覺得此人"可交"。

在這裡倒很有必要說一下元吉這個人。被篡改過的《舊唐書》里說,李元吉也有奪太子之位的想法。但他卻沒有如李世民那樣直接和建成太子對抗,而是先和太子建成聯合殺李世民。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勢力和號召力根本不可能與李世民相比,待殺掉李世民後,他再圖建成太子。

很明顯,《舊唐書》的這一說法的邏輯很成問題。李建成本是忠厚老實之人,李元吉如果不是傻子自然就能想到下面這一招:殺掉李世民誣陷建成太子。他殺李世民的機會多不勝數,常和李世民在外征戰。在戰場上,要下手的機會多的是,又何必要招搖過市地和建成太子聯合呢?

假設李元吉是傻子,而他的確也有篡太子之位的想法,作為武夫的傻子做事肯定是以武力來取勝,他齊王府不是沒有武功高超之人,況且他自己就是一員比李世民要厲害出許多的猛將。他想殺李世民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從他和建成太子來往頻繁可以得知,他不是傻子,而是懂得人情世故的,他知道誰可以深交,而誰又是必須要加以防範的。再從建成被李世民射死後,他想把李世民勒死的表現來看,他和建成的情誼之深厚毋庸贅言。

那麼,《舊唐書》何以要篡改關於李元吉的事情呢?其實原因只有一個:這個頭腦簡單的武夫太忠於建成。而李世民是成功者,他必然要將李建成定義為不忠不義之人,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有元吉這樣忠誠的朋友呢? 李世民只有將他的長兄建成和弟弟元吉全部抹黑,才能顯出自己的英明神武,自己殺他們是理所當然。照此邏輯篡改史書,豈不是太正常不過的嗎?

李元吉幾次要殺李世民,為何李建成卻不允?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二十四史之一的《舊唐書》書影

李世民的城府之深、詭計之多,讓李元吉覺得跟這個二哥在一起很費腦筋。因為常和李世民奉父皇之命定天下,他清楚地知道李世民絕不是甘心當秦王的主!他跟建成說,老二常和父皇來我府上,我的護軍宇文寶武功了得,讓他埋伏在我寢室,把老二幹掉。

李建成急忙搖頭,此事不可,你絕不要做!

李元吉大怒:我是為你好!看來我是狗拿耗子了?

此事不久,突厥郁射設屯軍河南,入圍烏城。太子建成便跟李淵建議用元吉代李世民督軍北討,李淵答應後,建成又怕元吉出事,便希望李世民的部下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與之同行。

李元吉趁勢向高祖建議,將秦王手下的兩個狗頭軍師杜如晦、房玄齡趕走。高祖對李世民"廣納狡詐之人"的事也略知一二,便答應了。元吉又道:"秦王狼子野心,若提防不得,請殺之!"

李元吉幾次要殺李世民,為何李建成卻不允?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電視劇中的李世民形象

高祖回答:"諸大臣都認為他有平定四海之功,況且,他並無奪太子之位的行動,一旦殺了他,何以向天下人說?"

元吉回答:"他出征時常違詔敕,初平東都之日,偃蹇顧望,不急還京,分散錢帛,以樹私惠。違戾如此,豈非反逆?但須速殺,何患無辭!"

高祖不語,元吉見此情形,怏怏而退。

適值李淵要避暑太和宮,按照慣例,李世民與李元吉要跟隨。元吉找到李建成道:"到了太和宮,當興精兵襲取之。抓住他後置土窖中,只開一孔以通飲食。"

建成還是沒有同意。不久,李世民搶佔先機,發動了玄武門兵變,元吉與建成被殺。李元吉雖然洞燭其奸,但卻遲遲得不到下手的命令,是以大敗。

如果建成太子有一點李世民的狠毒之心,元吉根本就不用死了。元吉臨死前很可能後悔,遇到了太子建成這樣"老實"的笨蛋,不然,死的定會是李世民,而不是他。

歷史就是歷史,由不得半點假設。但是筆者仍然是要假設一番的。從古至今,區分一個君主是否昏與明、庸與聵的標準似乎就是他的業績。而這種業績是留給後人的,也就是說,後人才有資格評價誰是明君誰是昏君。這後人里還分兩種,一種是文人,一種是普通百姓。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朝代,百姓對上都所知甚少。對於"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皇權社會來講,百姓訴苦的時間要遠大於他想要了解朝廷內部形勢的時間。大唐雖然太平強盛,但跟老百姓沒有太大關係。所謂太平,不過是收老百姓的稅順利一些;所謂強盛,不過是讓境外的諸族臣服而已。

現在無法了解當時老百姓對李世民的評價到底是什麼樣的了,即使有,恐怕也不能載於史書。況且,老百姓根本就沒有時間和心思去參加時政。所以,太平盛世之於老百姓,就是能有短暫的安生時間來過日子而已。

後人中的老百姓會以"明君"二字評價李世民,因為他開創了太平盛世。而後人中的文人卻不這樣看,他們在肯定太平盛世的同時還會對皇帝之位的來龍去脈進行理論。他們理論的結果就是李世民的皇位來路不明。在他們這裡,李世民顯然不會是什麼明君。

"貞觀之治"的出現是高祖李淵奠定的基礎和諸多名臣共同作用的結果,李世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其實是有限的。那麼,假設是建成太子當國,根據他的個性與品行,他自然也會將大唐帶到太平強盛的境地中來。不僅如此,他還會成為世人眼中的明君,因為他的皇位是堂堂正正得來的。

李元吉幾次要殺李世民,為何李建成卻不允?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電視劇中的李建成形象

但他畢竟失敗了,他沒有坐上本該是他坐的龍椅。因為他遇到了李世民,一個比他在心機上要高出許多,但在品德上要差許多的李世民。"成王敗寇",當然是很不公平的,我們不能這樣看待歷史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讀古典 的精彩文章:

家庭遺傳:武則天的冒險基因從何而來?她的父母都是什麼樣的人物
為何說楊堅是得位最不正的開國之君?白撿的江山,狠毒的心腸

TAG:慧讀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