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醫醫話之永山談醫——四氣調神(2)

名醫醫話之永山談醫——四氣調神(2)

微言大醫

四氣調神(2)

神機與氣立--生命的兩個根

宇宙大環境是天地萬物生、長、壯、老、已的「發生場」,是萬物化生的「溫床」。但它不是決定萬物存在狀態的唯一因素,一切事物的發生與發展還有其內在的決定性因素。在古人的觀念中,世間萬物的生生不息都是因為其內在有 「神」在指使,因而有「神機」與「氣立」的概念。

《素問·五常政大論》說:「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人體內氣機正常的運動要有其相應的外部環境,對氣機運動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外在環境因素,稱之為「氣立」,如果氣停止了運動,則氣化也必然滅絕。

所以氣的升、降、出、運動是「無器不有」的,並且「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即,這四種氣的運動過程一定要守持常態,否則這個事物就會發生災害。從這個角度來看,中醫學所認識的生命過程就是氣化,一切生命過程的失常,也就是氣化失常。而氣化過程的的正常或異常,也就是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處於正常或異常狀態。

並且,人的生命並不局限在人的身體範圍內,而是與整個天地合而為一的。假設把人所生存的環境拿掉,那麼生命一刻也不能繼續,相應的環境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講,整個天地就是每個生命個體的「氣立」。

我們對於人體比較習慣於圍繞「根於中」的生命現象去觀察,往往容易忽視生命還有 「根於外」的必要因素。天地自然是人體外在的根,違背自然就會傷及這一生命之根,其結果必然是走向「氣止則化絕」的境地。而人能順應天地,則自然而然地就已安立在健康之道,維繫健康根本不需要任何高昂的代價,也無需任何繁雜的知識,只要「無為」就夠了,因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素問·寶命全形論》)。所以從中醫學的天人合一觀念來看,個體的生命並不僅僅是父母給予的這個身軀,還包括了他與天地自然的和諧程度,個體的生命之根源於父母與天地,個體的生命也就是對父母與天地的延續,哪一個根不能延續都意味著生命的終絕。

GIF

四氣調神—養生總論之春、夏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專門講述了人應該如何順應天地,使自己從「氣立」這個外在之根汲取生命的能量。並總結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明確指出:四時陰陽的節律變化是萬物化生的根本,順應「氣立」就是順從四時陰陽。

《四氣調神大論》是中醫學的養生總論,而中醫學的本質就是一大類的養生科學,治療疾病只是這個養生大系中的一個部分,治療的目的也是為了養護攝生,而不僅僅是為了祛除疾病。所以養生的原理與原則是中醫必須長存於心的實踐指南,本篇大論也是我們學習中醫必需深入理解與掌握的內容。現結合原文簡介如下: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三月,是指從立春起的三個月,這一階段天地間萬物復甦,生機盎然,一派欣欣向榮之象,是陽氣初生而不斷增長壯大的時節。人在這個時候也要注意使機體的陽氣能夠舒暢條達,天黑了再睡,勿使機體的生髮之氣因早睡而過早的收藏起來;要早起些,勿使機體欲生髮增長的陽氣因晚起而受到郁遏。

起床後先不必束髮整裝、肅衣著冠,鬆散著頭髮在庭院等寬敞的地方舒緩地散步,這樣可以使形體無拘無束,有利於解除壓力、去掉偽裝,從而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呼喚、尋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心靈的嚮往。找到之後要尊重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扼殺它,而是要尊重它、認可它,這樣才能使機體順應春氣的感應,這是養護生生之氣的內在要求。如果有所違逆,就會使機體的陽氣不能很好的生髮,因而會損傷肝氣。

夏天時氣血旺盛於外,是各項生命活動最旺盛的時候,因而機體要消耗大量的陽氣,如春日生髮不足,陽氣未能生長壯大,則奉養給夏日的長養之氣即不足。因陽氣不足,還很容易發生寒性的病變。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的三個月在天的陽氣下降最多,在地之陰氣也相應地上奉最多,天地間雲行雨施,一派蕃茂景象,是萬物開花結果的時節。天地氣交而產生的萬物在這個時節的生命活動最為旺盛。這時要天黑了再睡,早點起床,不要郁遏陽氣,雖然夏日晝長,人易厭倦,但還是不要懈惰多眠。

不要使自己的「志」受到奴役、受到遏制,還要使自己的志向得到落實,就像開了花還要結果一樣。要使陽氣得到宣洩,就像所愛的事物在外面一樣,讓自己的精神意志隨之奔放,讓心情像得到心愛的事物一樣的舒暢。這樣才能與夏日的天地之氣相應,是保護長養之氣的方法原則。如果有所違逆,就會損傷心氣。因陽氣未能長養暢達,到了它該收斂成實的秋季,自然也就沒有多少可收回的了。

GIF

對於人體而言,逆夏日養長之道,會使本應外泄而未得泄的陽氣鬱遏在體內,到了秋天涼氣外來的時候,機體的陽氣不能相應地收斂。在里的鬱熱會與斂降之氣相互抗爭,出現「痎瘧」這類寒熱往來的疾病,如果這一狀態未得治癒,到了秋天得以收斂的正氣也不足,冬天會衍生更重的病情。

大家好,本周扁小鵲繼續為您推送趙永山老師的文章《四氣調神》。本周主要內容為趙老師對「神機與氣立」以及「四氣調神之春夏兩季」的理解,下周扁小鵲將繼續推送「四氣調神之秋冬兩季」。感謝您的訂閱,同時歡迎大家積極評論哦!

作者簡介

趙永山老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傷寒論專業碩士,中醫內科學博士,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全科教研室專任教師,主講《全科醫學概論》、《傷寒論》課程,同時堅持中醫門診實踐。

多年以來,老師講課與臨床並重,注重中醫經典與實際臨床的結合應用。《中醫經典入門課程之四氣調神》是趙老師研讀中醫經典的經驗所得,相信這對我們理解中醫經典原文,形成「知常達變」的中醫思維有著莫大的啟發和幫助,希望各位同仁們可以從中汲取營養。

文編/代浩林

美編/付玉丹

審核/張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言大醫 的精彩文章:

TAG:微言大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