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二路:青山不老 青春永駐

王二路:青山不老 青春永駐

王二路,1953年9月生人。河北省石家莊市人。中國晶牛毛澤東思想研究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學會會員,河北省雜文學會理事。現為自由撰稿人。以創作散文、隨筆為主。

截至目前(40多年間),共創作詩文約5000篇(首);在省級以上報刊公開發表3000多篇(首);獲得各種獎勵、榮譽60餘項;並有許多作品被國內的各大網站轉載。同時,已編寫出版8本專著。

青山不老 青春永駐

文/王二路

七十年代初參軍入伍,乘坐「悶罐車」一下子被拉到千里之外的承德。後來部隊改編,並轉移駐紮到張家口。

承德、張家口均為山連峰疊之地。由此,服役十年也便鑽了十年的山溝,與大山結下了千絲萬縷、難以割捨的深情厚誼!

在張家口某山上,軍訓間隙合影留念

(拍攝於:1979年7月19日下午)

山頂露宿野炊——實戰演練;

山腰炸石鑿洞——防空備戰;

山腳殺聲震天——早操訓練;

山澗歌聲蕩漾——軍民聯歡;

山村燈火一片——聆聽房東講述奇山異峰的千年神話、萬古美談;

……

山,在青春的記憶里鐫刻下一個個倩影,釀造成一首首詩篇!

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在我服役的這十年里,國家旅遊業還未興起,部隊駐紮的山區更為閉塞。當年,回家探親或公務出差只知在承德的「避暑山莊」或張家口的「大境門」拍照留影。今天所說的諸多名山奇峰,在當年並未留下什麼影像資料。留下的只有房東老鄉的美麗描述和自己親眼領略過的直觀印象。

在鬼斧神工,天成地就,形態萬千,難以計數的奇山異峰中,留下清晰印記的,當屬承德的「棒槌山」和張家口的「雞鳴山」。所謂清晰印記,也不過是聽得傳說多、直觀印象深而已。更具體、更科學、更深奧的了解,還是多年之後重返故地遊覽才曉得的。

與同事遊覽「棒槌山」合影留念

(拍攝於:1997年6月28日下午)

譬如「棒槌山」。當年在部隊只去過一次。當時只覺得它挺拔俊俏、擎天而立、直插雲端,且上粗下細,很象洗衣用的棒槌。再就是聽當地老鄉講述:說棒槌山是神山,億萬年長立不倒,誰能摸到它,誰就能長壽,做買賣就能多賺錢……除了這些,更詳實完整的內容,還是多年後才真正了解到。

「棒槌山」1993年建成「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1997年6月下旬,我專程故地重遊。由景點簡介中第一次獲知,不僅俗稱棒槌山,而且還有雅名磬錘峰的歷史故事。甚至,還進一步了解到承德奇山異峰形成的真正淵源。景點簡介寫到:大約在7000萬年前全球性造山運動中,不同時代的地層隨著地殼的運動上升為陸地,形成低山丘陵的地質單元,經岩漿及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蝕作用,產生了各種岩石造型,再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自然形成了各種奇峰、異石、岩洞、絕壁,構成了承德丹霞地貌景觀……如此等等,終使茅塞頓開。

後來,我利用飯後茶餘對十年間在承德、張家口所有攀爬過或見到過的奇山異峰,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整理出有關它們的地理位置、相關記載、相關環境、相關事件等。查閱欣賞那生動有趣的文字,遙想當年在部隊的景況,確實「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出生在石家莊以南偏遠的平原村莊,長到十八九未曾見到過大山的我,猛然間來到群山連綿、奇峰巍峨的承德、張家口,一呆就是十個春秋。真箇是:青春奉獻給了部隊,汗水滲入了大山,大山使我養成了堅毅的品格!

轉業到地方後的「後半生」,每當登臨名山、遊覽奇峰時,總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欣喜雀躍!彷彿回到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

九十年代初,與單位同事登上泰山頂後在「五嶽獨尊」前合影留念

(第二排右二為作者)

與同事攀登八達嶺最高處後合影留念

(拍攝於:1995年5月19日中午)

責編丨秋 語

校對丨郭昌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蕾鳴文學 的精彩文章:

劉曉偉:搬回老院陪爸媽

TAG:蕾鳴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