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慈欣閱讀指南

劉慈欣閱讀指南

費耳難多:終記更系列。最近的input實在是太少了,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決定吃老本。那天跟朋友談起來說,劉慈欣和馬爾克斯是我唯二看過所有出版作品的作家,後來想了想,大概還應該算上詞人柳永。很多人會把讀過的書叫做書庫,但我的閱讀量實在是不允許我自詡,於是起名叫做Book Spoon,大概就是我讀過的一點點的書吧。從今天起連續三天,會分別推送劉慈欣、馬爾克斯和柳永的閱讀指南。感謝不離不棄。

劉慈欣閱讀指南

讀懂一個作家的作品,要先了解他的世界觀。

這是我們不從《三體》開始了解劉慈欣的原因,儘管絕大部分人都必須承認,《三體》系列為劉慈欣帶來的成功,不僅在科幻作家中前無古人,並且在中國作家中也少有匹敵者。

《三體》大火之後,一位出版人曾滿懷疑惑地揭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不如於以往爆紅的作家(莫言),《三體》的口碑和銷量,完全不能帶動劉慈欣其他作品的銷售,許多人在《三體》以外,對劉慈欣的其他作品一無所知,並且也沒有興趣探知一二。無可非議的是,《三體》讀者和劉慈欣讀者,本身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這篇推送就意在,科普一個被代表作掩蓋的優秀作家(而不是優秀科幻作家),劉慈欣。

劉慈欣有一句廣為傳播的論斷:第一個永生的人已經出生了。(彩蛋是:劉慈欣曾經發表過一篇名為《2018年4月1日》的短篇科幻,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至豆瓣原文,這是一篇關於生命存續的小說,讀者們可以自行發現,劉慈欣在約20年前做出的預測,哪些成為了現實)雖然這句話多少反映了作者特別主觀的對未來的暢想,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劉慈欣作為科幻作家的典型視野,是極其寬廣的,在其作品中大量使用的「紀元」(1989年,劉慈欣第二部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動筆)和「維度」等辭彙,都客觀反映了作者本人對時間和空間的無限追索。他的作品特別鍾愛在後人類學的角度對世界的思考:假設人類在一定時間後,已經與今天的人類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即他們的世界觀和行為模式都因為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常表現為與其他文明的深度接觸,如《三體》)而發生突然質變。

這是他作品富有感染力的通用原因。劉慈欣是一個曾被評論為「為了『點子』犧牲文筆」的作家,這固然是科幻作家多少表現出來的問題,但在他身上則極為明顯:不少作品的主人公都極其平面化,沒有文學作品中被讀者津津樂道的「人物弧光」和「黑化」「白化」的設定突變。但他的小說仍然富有極強的吸引力,原因就在於僅靠講述一個故事本身,就能滿足囿於平庸生活的讀者所具有的獵奇心理。(「科幻文學並沒有拋棄人物,但人物的形象和地位與主流文學相比已大大降低 」——劉慈欣

基於此,閱讀劉慈欣的起點,應該是《朝聞道》

《朝聞道》是一個並不複雜但卻給讀者以強烈衝擊力的作品。講述的是物理學家丁儀(在劉慈欣的六部作品中出現過,其姓名諧音「定義」)主導的以粒子加速器「愛因斯坦赤道」為工具,以尋找宇宙「大一統模型」(另一位科幻作家何夕的作品《傷心者》也構建了同樣的模型,並以創紀錄的票數獲得第十三屆銀河獎)為目的的科學實驗啟動前一天,所有用於此項實驗的設備全部憑空消失。外星文明「排險者」告知丁儀等人,這項實驗具備讓宇宙陷入真空衰變的風險,因而必須被終止。作為交換,地球上的科學家將獲得一個走上祭壇,問出自己想問的題目的機會,由外星文明給予解答。在獲知答案的十分鐘後,他們將被毀滅。

在數學家獲知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終證明,古生物學家獲知了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以後,無視了妻女和愛人阻攔,拒絕了各國政要勸說的物理學家們走上了祭壇:

物理學家們走上了真理祭壇那圓形的頂面,在圓心。排險者微笑替向他們致意。突然間,映著晚霞的天空消失了,地平線處的夕陽消失了,沙漠和草地都消失了。真理祭壇懸浮於無際的黑色太空中,這是創世前的黑夜,沒有一顆星星。排險音揮手指向一個方向,物理學家們看到在遙遠的黑色深淵中有一顆金色的星星,它開始小得難以看清,後來由一個亮點漸漸增大,開始具有面積和形狀,他們看出那是一個向這裡飄來的旋渦星系。星系很快增大,顯出它磅瀾的氣勢。距離更近一些後,他們發現星系中的恆星都是數字和符號,它們組成的方程式構成了這金色星海中的一排排波浪。

宇宙大統一模型緩慢而莊嚴地從物理學家們的上空移過。

最終,他們變成了八十六顆火球。

這篇小說雖然篇幅不長,也沒能在很廣的範圍內引起關注。但它完整地表述了作為作家的劉慈欣的世界觀:科學是宇宙的最優解。在此以後,無論是《三體》系列還是其他作品,對「絕對真理」的追求始終是劉慈欣筆下人物從未消退的標籤。劉慈欣成功地為它的讀者展現了一個形而上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具備的誘惑力也讓無數人投身純粹理論學科,特別是物理學。

《朝聞道》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結尾。最後一位走上祭壇的物理學家,是史蒂芬·霍金,他提出的問題是,「宇宙的目的是什麼?」而這是一個高級文明「排險者」無法回答的問題。多年以後,化成火球的物理學家丁儀的女兒丁文,也投身了物理研究,並且對宇宙的終極答案痴迷不已。她坐在父親當年踏足過的草地上發問:「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這是劉慈欣作品中更具力量的一部分:對人性的體恤。講述這種價值觀的作品,是《鄉村教師》

《鄉村教師》是少數一遍讀過就會忍不住流淚的科幻小說,也是劉慈欣早期創作中尚比較多見的軟科幻。鄉村執教者李老師罹患肝癌不久於人世,但他將畢生積蓄已經全花在了為鄉村孩子用科學祛魅的事業中,他放棄了治療回到鄉村學校,只因為當年的自己也是被自己的老師用生命救回來的。老師臨終前的眼神讓他始終不敢遺忘。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里,他用盡全身力氣,講授了一節物理課,內容是,牛頓三定律。

「這課講牛頓三定律。牛頓是從前的一個英國大科學家,他說了三句話,這三句話很神的,它把人間天上所有的東西的規律都包括進去了,上到太陽月亮,下到流水颳風,都跑不出這三句話劃定的圈圈。用這三句話,可以算出什麼時候日食,就是村裡老人說的天狗吃太陽,一分一秒都不差的;人飛上月球,也要靠這三句話,這就是牛頓三定律。

……

「你們聽懂了沒?」他焦急地問,他的眼晴已經看不到周圍的娃們,但還能聽到他們的聲音。

「我們懂了!老師快歇著吧!」

他感覺到那團最後的火焰在弱下去,「我知道你們不懂,但你們把它背下來,以後慢慢會懂的。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老師,我們真懂了,求求你們快歇著吧!」

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喊道:「背呀!」

娃們抽泣著背了起來:「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這幾百年前就在歐洲化為塵土的卓越頭腦產生的思想,以濃重西北方言的童音在二十世紀中國最偏辟的山村中回蕩,就在這聲音中,那燭苗滅了。

娃們圍著老師已沒有生命的軀體大哭起來。

在李老師教授他課程內容的同時,宇宙中的兩大文明戰爭鳴金收兵,其中一個文明為了鞏固勝利成果,將毀滅銀河系第一旋臂以形成一道隔離帶,在此時,他們將對其中存在生命的星球進行篩查,超過一定等級的文明將被保留不被毀滅。當他們探測到地球時,李老師的十八個學生,是他們隨機抽取的被測試者。孩子們對這個世界幾乎一無所知,他們對物質構成、海洋、行星的有關問題只能沉默以對,一個奇點在他們作答失敗以後向地球發射。在奇點到達的十分鐘內,出於某種機緣巧合,指揮官要求繼續對孩子們進行測試。隨後一道關於「甚低速力學基本近似定律(牛頓三定律)」的題目被提出時,孩子們清脆的聲音響起,他們接連複述了牛頓三定律,答對了三道題目,讓地球免遭劫難。

隨後,外星文明對地球做了進一步考察。

人類城市的摩天大樓群的影像在旗艦上方的太空中顯現。

「他們已經開始使用核能,並用化學推進方式進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們所在行星的衛星。」

「他們基本特徵是什麼?」艦隊統帥問。

「您想知道哪些方面?」藍84210號上的值勤軍官問。

「比如,這個行星上生命體記憶遺傳的等級是多少?」

「他們沒有記憶遺傳,所有記憶都是後天取得的。」

「那麼,他們的個體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麼?」

「極其原始,也十分罕見。他們身體內有一種很薄的器官,這種器官在這個行星以氧氮為主的大氣中振動時可產生聲波,同時把要傳輸的信息調製到聲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種薄膜器官從聲波中接收信息。」

「這種方式信息傳輸的速率是多大?」

「大約每秒1至10比特。」

「什麼?!」旗艦上聽到這話的所有人都大笑起來。

「真的是每秒1至10比特,我們開始也不相信,但反覆核實過。」

「上尉,你是個白痴嗎?!」艦隊統帥大怒,「你是想告訴我們,一種沒有記憶遺傳,相互間用聲波進行信息交流,並且是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進行交流的物種,能創造出5B級文明?!而且這種文明是在沒有任何外部高級文明培植的情況下自行進化的?!」

「但,閣下,確實如此。」

「但在這種狀態下,這個物種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間積累和傳遞知識,而這是文明進化所必需的!」

「他們有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布於這個種群的各個角落,這類個體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

「聽起來象神話。」

「不,」參議員說:「在銀河文明的太古時代,確實有過這個概念,但即使在那時也極其罕見,除了我們這些星系文明進化史的專業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說那種在兩代生命體之間傳遞知識的個體?」

「他們叫教師。」

直至今日,劉慈欣的介紹中仍然會保留他工程師的身份,並且會寫一個啼笑皆非的名號:陽泉市作協副主席。他也依然住在山西省陽泉市一個中檔小區里。但劉慈欣本人對此並不心存芥蒂,因為這種有質地的生活,是他全部創作靈感的來源。

就像劉慈欣小說中的人物一樣,劉慈欣也是一個可以被標籤化處理的人:可知論、絕對真理、機械唯物、確定性、先驗主義、集體主義形式美……在不同的作品中,有某些會被放大,另一些則不甚明顯。但劉慈欣作為科幻作家的卓越之處在於,他完成了科幻作家的基本任務,構建一個合理的世界,並向更多的人說明它。正如劉慈欣借丁儀之口所言:更宏大的美,只有藉助想像力之眼才能一窺一二。劉慈欣從不避言自己作品在文學性上的弱競爭力,但令人欽佩的是,他能夠將這種「不合理」合理化,形成自洽的劉慈欣文學邏輯,一如他所構建的千千萬萬個,至美世界。

最後,我必須推薦的作品,是能夠相當完整地了解大劉近乎無限想像力的大腦和世界觀的小說。

你知道的。《三體》

宇宙的最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不可理解的。

——劉慈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費耳難多 的精彩文章:

TAG:費耳難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