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晚清維新派到民國四大元老:中國想要發展首先要廢除漢字

從晚清維新派到民國四大元老:中國想要發展首先要廢除漢字

題記:100年前,有人提出中國要免於被侵害,免於亡國滅種,第一要務就是要廢除漢字,因為它是承載儒道文化的載體。

如今,有的人仍然認為,漢字阻礙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古今廢漢字論到底有什麼異同?作為中國人,我們每個人將要怎樣面對歷史、現今、未來?中國文化將往何處去?

雖然我堅決反對這種主張,但我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他們的觀點。廢除漢字的主張,是有良心的、有抱負的中國人救亡圖存的一種方法,並不涉及什麼漢奸、賣國啥的。

民國四大元老之吳稚暉(1865—1953)

1)四大老認為:漢字是中國文化野蠻落後的代表

這是當時中國既得利益集團內部的中國向何處去的思考與實踐。在民間,各種聲音更多了,例如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等等。在這期間,關於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有很多分支,其中對於漢字的改革的探索,其目的就是為提高中國人的男女識字比例,從而,更好地學習西方先進位度、科學。

漢字改革以傳統的反切法拼音為基礎,對拉丁字母進行了漢化,這種拼音改革好處顯而易見。但是,隨著甲午戰爭的失敗以及維新變法的失敗、孫中山武裝推翻清廷行動的感染,進入20世紀後,中國民眾特別是底層精英已經厭煩了清廷的各項假改革,浮躁的氛圍出現了。在這種浮躁的暴力化思維下,如何看待傳統文化也隨著開始武斷、極端。

正如隨著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日漸增大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自信,甚至沉渣泛起一樣。在面臨著民族、國家危亡狀態的中國匹夫們,也日漸不自信,似乎只有全盤西化、徹底放棄傳統文化才能救中國一樣。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其實與國家實力是相關的,因此,此時人們的民族自信心或高或低,絕對了傳統文化的好與壞。

在力主廢除漢字的人看來,中國傳統文化是邪惡的,而漢字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就是邪惡的落後的野蠻的代表。

民國四大元老之張靜江(1877—1950年)

2廢漢字代表人物:維新派變身革命黨

晚清漢字改革主要是進行拼音化,其代表大多與維新派相關,一共有29位代表人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宋恕、盧戇章、朱文熊、劉孟揚等。

維新變法失敗後,在漢字改革方面出現了「廢除漢字」主張,其代表人物是吳稚暉、張靜江、李石曾等。他們都是「革命黨」,被國民黨尊奉為「四大元老」,另外一位「元老」是蔡元培。蔡元培在「廢除漢字」上也持支持態度,因為其地位,很少有學者將其作為批判對象而已。

「廢除漢字派」對漢語、漢字進行批判的核心思想:漢字拙劣、野蠻不能適應社會進步的需要。漢字難寫難說,因為方言龐雜讀音甚多不易於交流。世界需要一種文字進行交流,那就是人類文字,漢語僅僅是民族文字。所以,人類文字是優於民族文字的。

經過他們的實踐,「廢除漢字派」認為:廢除漢字時機未到,廢除之前先應對國語進行統一,主體就是漢字的拼音化。為此,廢除漢字派經過實踐失敗後,心中帶著憤懣重新回到漢字拼音化之路。

以吳稚暉為例,聯合國「世界百年文化學術偉人」榮譽稱號的獲得者。他就批評中國文字:中國文字為野蠻,歐洲文字為較良,萬國文字淘汰歐洲文字之未盡善者一而去之,則為尤較良。棄吾中國之野蠻文字,改習萬國新語之尤較良文字,直如脫敗絮而服輕裘。

民國四大元老之李石曾(1881-1973)

在他們的雜誌《新世紀》上,吳稚暉在第71號發表了《書蘇格蘭君〈廢除漢字議〉後》,將漢字稱為:野蠻之符號、野蠻之筆劃、野蠻時代之名物。他們認為荷蘭醫生柴門霍夫創造的世界語才是中國融入世界的正確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雍正的四個半拉子改革,致使其吏治改革必然失敗
英國遠未達到「中國傳統戰術」不能打敗地步,林則徐作戰方式正確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