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再風流不羈也是封建文人,作官還是作詞?這是一個魚與熊掌的選擇

再風流不羈也是封建文人,作官還是作詞?這是一個魚與熊掌的選擇

據史料記載,柳永的父親柳宜「仕至工部侍郎,以孝行聞名。」,「叔父五人:宣、寘、宏、寀、察;兄二人三複、三接,皆有科第功名於時。」柳永祖父柳崇「以兢嚴治於閨門」,「諸子、諸婦,卻修禮法,雖從宦千里,若公在旁。其修身訓子,有如此者。」

在這種重視儒家傳統的家庭熏陶下,柳永熱衷功名也是順理成章之事。然而命運與柳永開了一個玩笑,飽讀詩書的柳永天生異稟,骨子中既有浪漫的天性,更有著超乎常人的音樂天賦,而且造詣令同時代的人望塵莫及,年輕時代就詞名遠播。

作官還是作詞?這是一個魚與熊掌的選擇。

本來,他浪漫的天性和音樂的過人才能,使他願意為俗曲寫作歌詞,以滿腔的熱情謳歌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溫暖她們冰冷、滴血的心靈。而「奉旨填詞」的結果,卻令柳永的用世之志,遭受巨大挫辱,再次選擇回歸主流社會,參加科舉,正是造成柳永一生悲劇的重要原因。

柳永即便再風流不羈,歸根到底仍是一個封建文人,終難徹底擺脫傳統思想,那種「定然魁甲登高第」的出仕思想始終沒有斷絕。

柳永在人近中年時候,終於進士及第,步入仕途。柳永再次參加科舉,並非是浪子猛醒,而是極可能搭上了一列科舉末班車。(註:南宋-吳曾撰《能改齋漫錄》載,柳永「景祐元年(1034)方及第」;另有宋-王闢之撰《澠水燕談錄》載,「柳三變景祐末登第...」柳永究竟於何年進士及第,已不可考。另:景祐、1034~1038。簡單的據此推算柳永生於公元984年,似乎不妥。「進士五舉、年五十」可以以特奏名進士及第,但並非必須非得五十歲,應該是五十歲之上。)

宋統治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籠絡士人,其科舉取士制度中另有一種特奏名制度。

特奏名又稱恩科,是士子應省試或殿試多次不第,達到一定年齡和舉數後,可別作一甲奏名,從寬賜予出身的一種科舉制度。蔡京之子蔡絛在他的筆記《鐵圍山叢談》中一針見血地道出了特奏名進士科的本質「錄潦倒於場屋,以一命之服而收天下士心。」

只要可以維護集權統治,宋廷就會對完善科舉制度絞盡腦汁。

仁宗景祐元年(1034),宋廷頒旨:「....進士五舉,年五十;諸科六舉,年六十;嘗經殿試,進士三舉,諸科五舉,及嘗預先朝御試,雖試文不合格,毋輒黜,皆以名聞。」原來,真宗棄世後,宋仁宗趙禎繼位為君。仁宗在乾興元年(1022)接班時候,還只是個十三歲的孩子,因此,真宗遺詔:尊劉皇后為太后,劉太后垂簾聽政,軍國重事的處置大權掌握在劉太后一人手中,劉太后稱制十一年,「天聖」(9年)、「明道」(2年)兩個年號,意思就是「二聖人」、「日月並」之意。

明道二年(1033)三月,劉太后薨,時年24的仁宗開始親政。仁宗下詔明年改元景祐,以示中外朝政走入了新時代。

(註:景祐、1034~1038。一些學者簡單的據此推算柳永生於公元984年,似乎不妥。「進士五舉、年五十」可以以特奏名進士及第,但並非必須非得五十歲,五十一難道就不可以參加嗎?個人以為,應該是五十歲之上。柳永參加科舉,至少「五舉」。柳永究竟生於哪一年,留等新的史料發現。姑且存疑好了!)

柳永落第、及第,都是因為皇恩浩蕩。個人以為,似乎不能排除他是特奏名進士。柳永陶醉在進士及第的幸福之中,一想到自己從此可以光宗耀祖,立即作《柳初新》表達喜悅之情:

東郊向曉星杓亞。報帝里、春來也。柳抬煙眼,花勻露臉,漸峴綠嬌紅奼。妝點層台芳榭。運神功、丹青無價。

別有堯階試罷。新郎君、成行如畫。杏園風細,桃花浪暖,競喜羽遷磷化。遍九陌、相將遊冶。驟香塵、寶鞍驕馬。

從詞中,就可以窺知:野百合終於等到春天的柳永,其喜洋洋者也!「別有堯階試罷」之句,隱約地為我們提供了柳永進士及第的途徑是特奏名!

終於進士及第的柳永,為了實現人生理想,體現人生價值只好暫時丟開了自尊,肉麻地拍起了比他小二十多歲的仁宗馬屁。經過多年的磨礪,柳永也變得世故圓滑了許多。

(註:柳永作詞,究竟是觸怒了真宗,還是仁宗,已經無法確切考證。個人以為,柳永先是觸怒了真宗,所以數次科舉不第。此後,仁宗登基,柳永因詞再次被最高統治者打入另冊。觸怒仁宗皇帝是發生在柳永躋身體制內之後,所以終其一生,柳永最多只做到屯田員外郎而已。歷史真相如何,見仁見智好了。)

參考資料:《鐵圍山叢談》《澠水燕談錄》《能改齋漫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另類文學巨匠,腳踏東西兩岸文化,創建最牛民國時期英文教材
本是書生卻成不良少年,入幫派成氣候,反殺大佬成民國第一特工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