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行陰陽家與養生

五行陰陽家與養生

太極兩儀——雙魚的乾坤

姜子牙不但是一位精通道術的奇人,而且對陰陽五行的推演頗有建樹。傳說善於運用奇門遁甲。輔佐周武王,推翻殷商,建立了周朝。其實Helen老師認為他的《六韜》才是最有價值的一書,後世人將它稱為兵家必備之書。Helen老師卻認為此書中其實「重民」、「利民」、「以德治暴」才上其精髓內核。而書中的所論述的治國用人,調兵遣將、軍事部署、戰術戰法、排兵布陣等問題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周文王,後天八卦的發明者,周易的創始人,善於占斷。

李淳風,唐高宗李治時代。精通天文歷算,代表作有《法象志》《推丨背圖》,流傳千年,至今人們還在進行研究破解。還準確的預言了武則天篡位。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長安城中出現了「太白(星)屢晝見」的天象。太史據此占卜得出了一個「帝傳三世,武代李興」女主昌(盛年)的卜象。早年,長安城中民間又早就流傳著一種《秘記》,說道:「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由於傳言與卜象相符。而當時任太史令的李淳風據此持有預言了則天皇帝登基。

陳摶,修道者,隱居華山,喜易。道術高深莫測。預言趙匡胤得天下。

陰陽家:是戰國時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家的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影響。古代大家與近代學者都認為陰陽家源於道家,屬於道家支派,近代出土竹簡《三十時》等證實早期陰陽家著作其中有大量道家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陰陽家思想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進一步發展,建構了規模宏大的宇宙圖式,嘗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太極圖,其形狀如陰陽兩魚互糾在一起,故也被習慣稱為:「陰陽魚太極圖」。

陰陽學是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借用陰陽五行學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各種現象,並用以指導總結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這就逐漸形成了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醫學理論體系。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即指陰陽屬性都是對立而矛盾的,如上與下,水與火;在此基礎上兩者又相互制約,相互抑制,相互約束,表現出陰強則陽弱、陽勝而陰退,即「此消彼長」。但正是因為這種陰陽相互制約,才使事物或現象的陰陽雙方之間取得了相互統一的協調平衡,即「陰平陽秘」。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陰陽交感:是指陰陽二氣之間相互感應而交合,發生相摩相錯相盪的相互作用。陰陽二氣的交感相錯,是宇宙萬物生成變化之究極本原。

陰陽互藏: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含有另一方,即陰中藏陽,陽有寓陰。宇宙中的萬物皆由陰陽二氣氤氳聚合而化生,故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和現象都含有陰與陽兩種不同屬性的成分。也就是說,此事物或現象雖然屬陰,但含有陽性的成分;彼事物或現象雖然屬陽,但是含有陰的成分。

陰陽交感互藏之道還為我們調整心腎水火之間的關係失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腎陰虧虛,不能上濟心陰以制心火而致心火偏亢者,當補腎陰,而因腎陽虛衰不能鼓動腎陰上濟而致心火虛亢者,當溫腎陽;因心火不足不能下溫腎陽而致水寒偏盛者,當溫通心陽;而因心陰虧虛不能牽掣心火下行而致下焦虛寒者,當滋養心陰。

易經與養生

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因此這部著作即被列為儒家「五經」之中,以被作為道家的「三玄」之一。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戰國時五行說相當流行,有相生相勝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的觀點。

相生: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相勝(相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相生與相勝(相剋)在五行學說中認為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對人體生理來說,也是屬於正常生理現象。正因為事物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剋的聯繫,才能使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使人體維持生理平衡,故說「制則生化」。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互相依存,生化不息,如環無端,不可分割,循環伊始,無窮無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容保健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西遊之女兒國》有感!
香妃的傳說與香身美容!

TAG:美容保健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