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這首詩把月光的意象寫到了極致,讀罷餘韻裊裊,令人回味不已

這首詩把月光的意象寫到了極致,讀罷餘韻裊裊,令人回味不已

明月一直是文人墨客比較喜歡的意象,用月亮烘托氛圍,表達對人生的圓滿、缺憾的感受,同時也可以寄託思鄉、念親和戍邊等情思。

古詩詞里就有很多關於月亮的描寫,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數不勝數,每一位讀者都能背上許多,其中很多都是從小就伴隨我們,直到我們成熟變老,依然在耳邊縈繞。下面這一首詩就具有這樣的特點,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讀起它,就會感覺餘音裊裊,心情澎湃。

原文:《望月懷遠》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首詩寫於張九齡當宰相遭貶謫時,因為經歷了挫折,遠離家鄉就更加思念親人和故土,看見月光灑滿了一屋子,倍覺凄涼和孤獨,於是思如泉湧,一揮而就,我們讀起來也感到沒有絲毫矯揉造作之感。

詩中第一句寫景,就是永垂千古的名句,對後人寫詩作詞也有很大影響。張九齡的詩創清淡一派,之後孟浩然、王維、韋應物等都在詩歌創作中受張九齡的影響,特別是王維曾受張九齡知遇和提拔,對他的詩學亦有很大促進。

張九齡是唐朝有名的宰相、詩人,出生於官宦世家的他從小聰慧,年少便參加科考考取進士。進入官場後,由於才學超群,深受唐玄宗賞識。後來因為反對玄宗任用李林甫、牛仙客為相的事情上得罪玄宗,無奈選擇罷官歸隱。

所以當我們知道了他大致的經歷,就可以理解後面的詩句了。詩人動情地吟誦: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寫到這兒,我們不得不佩服詩人的遣詞造句,幾個關鍵詞「念」、「起」、「憐」、「覺」,把我們的情感慢慢地調動起來,陪著詩人在明月天涯回憶過往,懷念曾經的輝煌。

最後張宰相說,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話里話外有淡淡的悲傷,也有一種絲絲的無奈。

回想起張九齡還有很多非常動聽的詩,比如「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還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好詩太多,匆匆而過。

再回到原詩,除了前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經典,讓人頓時感到一種震撼,無需多解釋。其實「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這兩句更加迷人,試想詩人久在朝堂,長期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位置,俗話說,不打官腔,別當宰相,可謂威風八面。即使宰相肚裡好撐船,但是也要看張大人的心情。

忽然間從高樓上墜落,又飄飄蕩蕩地飛到遙遠,如何能心安。所以在重壓之下也只能自我解脫。可惜張九齡不像李白能夠舉杯邀明月,一醉解千愁;也不能像王維那樣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更不能像李煜那樣嘆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所以張大人就只好望月懷遠,手掬著滿滿的月光,就想到了親人和故土,連風吹動蠟燭搖曳的光都會干擾月亮帶給他的遐想。所以他邁著老腿,小步快跑,趕緊將書案上的蠟燭吹滅,只為多留一會那柔柔的夢幻般的月光。到這裡,詩人已經把月光的意境描寫的淋漓盡致,無以復加。

最後還是借用張宰相自己的一首詩,安慰一下他那顆不堪受傷的心,「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還是隨遇而安吧,蘇軾不也曾說,「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詩鬼李賀高唱燕山月似鉤,母親卻為何疼他嘔出心
《道德經》闡述無有入無間,才知本領高不如哭得妙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