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軍已被包圍,王耀武正要發動總攻,此人卻下令,按兵書上講的做

日軍已被包圍,王耀武正要發動總攻,此人卻下令,按兵書上講的做

1945年5月9日,岡村寧次對進攻芷江參加雪峰山戰役的日軍下達全線撤退的命令。當時,戰前集結的八萬日軍,已死傷慘重,他們在岡村寧次下命令前,就已經開始撤退,脫離戰線。其中,北路日軍重廣支隊已於5日就開始撤退,18日在巴油地區被國軍分割包圍,損失慘重;南路關根支隊殘部也於5月6日開始沿白家坊、黃土塘、李溪橋,向花園市撤退;最遲撤退的是擔負主攻的第116師團,也於7日晨開始撤退。至11日,116師團退至洞口、竹蒿塘一帶。13日,該師團在洞口、金龍岩、竹蒿塘地區被國軍襲擊,經兩天激戰,以死傷極為慘重的代價,於16日午夜退至東圳地區集結。

日軍為掩護部隊儘快脫離戰場,佔據要點高地鷹形山陣地,頑強堅守,死戰不退。國軍第74軍、100軍組織力量數日反覆進攻而不能攻破。第二天,一批P-40轟炸機飛臨鷹形山上空,投下美國最新式的納帕姆燃燒彈,頓時鷹形山陣地變成了一片火的海洋。國軍乘勢衝上去,一舉攻克鷹形山。 正面進攻酣戰之時,國軍精銳18軍沿常德、桃源地區南下,切斷湘黔公路,其楊伯濤11師的一個團佔領了石下江,堵住了日軍撤退的唯一後路,至此,進攻芷江的南、中、北三路日軍已陷於中國軍隊的包圍之中。

至此,王耀武設想的全殲進攻芷江日軍的基本條件已經完備。敵人已是瓮中之鱉。只要進行艱苦作戰,付出一定代價後全殲日軍不成問題。此戰將成為中國抗戰以來最為輝煌的戰役,因為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圍殲戰。戰果也將會超過不久前結束的由美軍發起的硫磺島戰役,以及正在進行中的奪取日本門戶之戰的沖繩戰役。可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給這次戰役本應獲取的巨大戰果打了個不小的折扣。因為何應欽突然下令,讓18軍11師某團撤離已經佔領的石下江。這給被包圍的日軍留下了一個缺口,被圍日軍正是由此脫離包圍,逃回原出發陣地。何應欽又令各軍師乘勝追擊掩殺,各路國軍雖有斬獲,但是日軍大部都已逃脫。

何應欽為什麼要下這個命令呢?明眼人一看便知,何應欽採用了圍三缺一的戰法。圍三缺一是孫子兵法里的作戰要則,這條作戰要則是有適用範圍的。通常情況下,圍三缺一是在沒有實力全殲對方時實行的一種戰略。可以使敵軍感覺有生路不至於困獸猶鬥拚死抵抗,從而快速擊潰敵軍而不是全殲。但是,何應欽調動了26個師,當中有15個師是美械師,是被圍日軍的數倍。此外,陳納德將軍指揮的中美聯合航空隊臨近戰場,具有連續不斷對敵實施空中襲擊的便利條件。而包圍圈裡的日軍後勤被切斷,給養嚴重困難,已經支持不了多久。在這樣優勢的條件下,有必要圍三缺一嗎?

其實,何應欽當時的採用圍三缺一的真正動因有兩點:一個是在對日軍構成包圍之際,何應欽便發電重慶告捷,重慶大街小巷開始張貼標語慶祝雪峰山大捷,實際上雪峰山仍在炮火連天中。如果不網開一面,戰役會曠日持久,不知何時結束,會對國民黨六大的閉幕六屆一中全會的召開產生影響。二是包圍日軍的各部隊多為國軍的精銳主力,如果徹底圍殲日軍,必有很大損失。考慮還需保存實力,畢竟還有一個內戰的對手。雪峰山戰役雖然留有遺憾,但也不失為一次大捷。此戰日軍傷亡二萬八千多人,其中陣亡一萬兩千多人。國軍傷亡26000餘人,陣亡近八千人。雪峰山戰役之後,日軍再也無力發動進攻,開始收縮兵力,轉入戰略防禦。雪峰山戰役的勝利,使芷江享譽全國。兩個月後,芷江被國民政府選定為日軍中國派遣軍受降的洽談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老濕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主力在逃跑,他們留下打掩護,部隊被包圍,上級卻讓他扔下部隊
鬼子偷襲八路司令部,此人輕鬆地指著地圖說,就把他們消滅在這裡

TAG:王老濕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