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269期:《心經》真諦:故園明月照大千!

第269期:《心經》真諦:故園明月照大千!

微信群中有同修將網上一篇揭示《心經》的內容分享如下:

塵無鏡明 18:47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以唐代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五千字的《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濃縮;同樣,二百多字的《心經》是五千字的《金剛經》的濃縮。而將《心經》濃縮為一句,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把照見五蘊皆空,再濃縮為一個字?就是「照」字。」

文熙與同修討論內容如下:

文熙 20:11

故園明月照大千;心之光明猶火也。《修真圖》中詩曰:「大道修成身外身,惟有真華產真尊。」「真華」即是「心之光明」,也就是「一指櫻紅照大千」的性命之光。所以,沒有丹砂玄化的功夫,是無法產生「祖師法傳峨眉山,一指櫻紅照大千。」的舍利丹光的。因此,李真陽先生在《太乙金編》下冊中指出:《心經》是大乘經典。李老師有「無字真經」的傳授,李老師的「真如明月圖」,其實就是無字真經的「心經」,但是俗人難以覺悟,視為平常。

《太玄闡秘》中指出:積陽成神,積陰為鬼。唯識無境,人的神識就是這樣在心中轉換的。清明節來臨,祭奠祖先,就是希望祖先獲得解脫吧。所以,才有《太上感應篇》,還有《了凡四訓》,都是教人向善的。因為向善是趨向於光明。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神。所以佛稱無漏,也就是圓滿無煩惱,精神圓滿。有漏皆是苦,人最難做到的就是無漏,也就是精神圓滿無缺失的狀態。都在後天的生活當中,成為有漏之軀。所以丹經武學的第一步就是修牆補屋,真元養生法的意義就是要完善人的精神,使人的精神重新達到元真無缺的狀態。

(李兆生先生著《太乙金編》上、下卷)

真元養生法就是從人的元真入手去修行。當然,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心上求法的過程。所以丹經武學是動靜雙修。比起那些僅是用心思辨的泛傳學識,宗傳學識入手很直接,沒有虛假的說教在裡面。不像社會上那些人徒然饒舌,並無真實修持手段。所以,《西遊記》中孫悟空要到龍宮去取金箍棒。沒有金箍棒是不可能到西天取得真經的。金箍棒是什麼?就是真如元氣。也就是說,任何修為如果離開了元氣元真,那麼都是不正確的修為方式。猶如煮沙蒸飯一樣,徒勞無益。

李老師的一本著作叫做《太乙顯真密籍》。稱呼太乙的,還有武當太乙鐵松派,以及《封神演義》中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太乙是什麼?太乙為青帝,也就是陰陽變化的規律,也就是元氣生化的玄機,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佛爺所說的大日,孔子所說的至善。「心之光明猶火也,神而變化其龍乎?」大光明是心之法相也。太乙也就是心之光明相也。顯真,就是心識的生化規律,是神明顯化的軌跡。

如何才能做到太乙顯真?就是要做到以心行氣,心上求法。心上求法是真修,離卻真如不是道。一粒丹砂藏世界,是說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天地人三界本是一個道理。大道至微又至廣。小就是大,大也是小。大小都是虛無的。《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就是進入了真空妙有的法境。真空妙有是空中實有,宇宙萬象是似有實無。有無相間,有無一如。有即是無,無亦是有。不落兩邊,不入頑空,名之太乙。俗世凡人難識如此真如法境,因此以佛說為己說,了無生機,徒然饒舌而已。不但徒然饒舌,似是而非的見地,又迷惑了幾多後來人,了無益處。因此修真求佛道,必定入宗傳之門,才有進步和成就的可能性。

(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匾額:真空妙有)

《心經》就是心之經典。就是修心的經典。就是解說心地實相的經典。心地的實相是什麼?《心經》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說觀自在菩薩,在觀照自心的時候,照見了自己和宇宙的實相。那就是人我和宇宙的真相是唯識無境,覺悟到了法界的實相是真空妙有。圓滿的心識,也就是元真狀態,如同大日一樣照耀著宇宙。人我宇宙本是一如,都是混元氣化的狀態。太乙是陰陽顯化和顯真之道,是心地和宇宙的根本道理。因此李老師的著作才以「太乙顯真」為題,是直揭大道真密,惜乎俗人難悟也。為什麼俗人難悟?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進入到「照見五蘊皆空」的狀態。所以他們才認為一切相為實有。但是正如《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實際上空中不空,因為真空妙有。

清風明月21:17

老師能不能繼續在群里闡釋一下,以心行氣,心上求法?

我個人理解,就是練功的時候,以心行氣,心上求法:就是練功的時候要認真,聚精會神,感而遂通。

文熙 21:28

回答:以心行氣,實際上就是《大學》卷首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以心行氣,實際上就是平心靜氣。人的日常所做,一切時中,都是此心此用。能夠明德和止於至善。實際上就是以心行氣的過程。無論動靜功夫,都是心上求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降伏自我的一心。不但練動靜功夫是為了降伏和凈化自心,生活當中舉心動念,一切舉止言行,都不離這個。也就是不離自心,不離正念,不離真如。這就是以心行氣的過程。李真陽老師在《禪詩百卷精舍》一書中指出:「煉之心性是禪之大要」。所以煉心才是以心行氣、心上求法的過程。當然,練功的時候聚精會神是關鍵的。不但練功的時候是這樣,在生活的一切時中,都要聚精會神。因為神仙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神。也就是說神仙不是迷信的事物,神仙是積累精氣,全神貫注,達到了精神的升華的一種境界。只不過是這種境界,常人無法覺察而已。因此俗人斥責神仙和佛菩薩都是迷信的。不相信除了人類之外,還有別的神靈。清明節祭祖,其實就是祭祀祖先的神靈。古人是這樣做的,我們也要這樣去做。

明晚就要出發去吉林了。念念不忘才是薪火相傳。尊師敬祖騰三界,是因為現在的人們無法單純依靠自身的力量獲得成就。必須依靠師法祖成就的力量對自我性靈的召喚,才能進入到真空妙有的真如法境當中去。這個過程就像太乙真人讓哪吒獲得蓮花化生的法身一樣。也像孫悟空進入到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一樣,玄妙手段必須經過宗傳,有如五祖傳六祖,才能奏效。

高山仰止 21:39

老師講的真好!

文熙 21:41

修真是真心流露,我也是真心流露啊。[微笑]

塵無鏡明 21:43

真性情!

文熙 21:48

我不像那些沒有真實的修為的人那樣。把本來簡單的道理講得愈發複雜。《心經》本來很簡單,沒有那麼複雜。但是你看看社會上那些解釋,幾乎很多都是似是而非的。所以說泛傳的學問和真實的修為是兩回事。泛傳的人們只會以佛說為己說,並沒有真實修真的體會。沒有真空妙有的體會,自然不知道什麼是真空妙有。所以弘法大師空海在《遊山慕仙詩》中說:「飛龍何處游,寥闊無塵方。」他不是講佛經的故事,而是將自己印證到的真空妙有的狀態如實地表達出來。所以社會上似是而非的人比比皆是,能夠了解和進入到太乙顯真狀態的人,絕無僅有。

趙長城 21:56

文熙老師的分享要好好體悟!謝謝您!

文熙 22:00

密宗的「如實知自心」,其實就是《心經》中的「照見五蘊皆空」。《心經》中的照見五蘊皆空,其實就是大興善寺匾額上所題寫的「真空妙有」。所謂的真空妙有,其實就是太乙顯真。也就是陰陽圖中的S線,象徵著陰陽臨界的生化規律。因此太乙也就是道。武當太乙鐵松派,又稱為武當真宗丹脈。還有少林老祖飛龍派、雪山飛龍派。這個「飛龍」,與弘法大師空海詩文中所說的飛龍一樣,其實都是元真顯化的真如法境。而雪山飛龍派的太乙顯真更為高超。

泛傳的人士不識真空妙有的真如法境,所以在他們的文章當中看不到飛龍的字樣。因為他們不知道飛龍是什麼意思,所以就流為葉公好龍了。丹經武學,出世三十餘年,受到的誹謗和污衊不計其數。限於人們學識的局限性,不少愛好修為的人見到丹經武學都如同五里雲中,難以真心流露,不免落入以相觀相的辨別心之中,這與葉公好龍如出一轍。不但是泛傳的人士,就連跟隨李老師學習過的一些老學員們,也是心識淺陋,難識真如法相是太乙顯真的飛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不認識黃帝老子所說的道即是「飛龍」,又怎麼能稱自己是龍的傳人呢?飛龍是真實存在的,李真陽先生在《老子三清大法》一書中指出:「心之光明猶火也,神而變化其龍乎。」其實,覺悟了道的心就是龍啊,可惜俗人不悟,枉使真如拋塵埃。

(李真陽先生繪製《觀自在》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山飛龍 的精彩文章:

TAG:雪山飛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