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時節如何養生?

清明時節如何養生?

康元健康平台

免費學權威健康養生知識,點關注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一般都在每年 4 月 4 日 或 5 日,太陽到達黃經 15°時開始,至 4 月 20 日(或 21 日)結束。清明乃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農曆書曰:「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清明節是生產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節氣,民間流傳有「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拖延」、「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等農諺,即使在城市中,也有「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說法。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節氣。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該如何調養?

GIF

掃墓踏青需防病

春天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而清明節又是掃墓的日子。不論是郊遊踏青,還是登山掃墓,都要注意防範疾病。此時的天氣,雨水充沛,氣溫不斷回升,細菌病毒活躍度增加,這個時候人們易發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也易感麻疹、猩紅熱等傳染病。

春天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而清明節又是掃墓的日子。不論是郊遊踏青,還是登山掃墓,都要注意防範疾病。此時的天氣,雨水充沛,氣溫不斷回升,細菌病毒活躍度增加,這個時候人們易發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也易感麻疹、猩紅熱等傳染病。

因此,清明時我們應採取必要措施:

注意居室通風,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適量吃水果、多喝水,少吃煎炒油炸的食物,少吃蝦、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

適當進行鍛煉,增強自身抵抗力,避免受涼感冒;

對花粉及植物過敏者盡量不要去公園或植物園,如一定要外出,也應減少與花粉的接觸,最好戴上口罩;

出行時應選擇好時間,一般來說,中午和下午是空氣中花粉飄散濃度較高的時間,此時應盡量避免外出。

GIF

運動精神調養肝

清明不僅僅是農業節氣,市民朋友在這期間也應該加強體育鍛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來應對不穩定的氣候環境。

中醫學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日總給人們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印象,此時野外空氣特別清新,正是採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運動為養陽最重要的一環,人們應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遊,這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而且還能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祛濕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使身體與外界達到平衡。

在精神情志養生方面,還要重視精神調養,應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要做到心胸開闊,保持恬靜的心態,聽音樂、釣魚、春遊、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以防肝火萌動。

食療要點重在養肝清肝、滋養明目。順應陰陽的變化,可多食枸杞、大棗、豆製品、動物血、銀耳等對肝臟有益的食物,滋補肝之不足或預防肝臟功能下降。

GIF

健脾和胃祛濕氣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清明後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反應。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潮濕的環境,濕邪容易侵入人體為患,造成食慾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若已經患有關節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也容易在該節氣誘發。所以,清明養生要注意健脾祛濕,在飲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濕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藥、荷葉、芡實、冬瓜、陳皮、白蘿蔔、 藕、海帶、竹筍、鯽魚、豆芽等。

GIF

飲食調養慎發物

清明節氣的膳食調養應體現天人相應,食葯一體的營養觀,選擇食療時不可錯用食譜。尤應慎食發物。

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通常情況下,適量食用發物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使發病。清明時人體陽氣多動,向外疏發,內外陰陽平衡不穩定,氣血運行波動較大,稍有不當,就會導致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統的疾病。在這個季節,支氣管哮喘、皮膚病、冠心病等疾病常有加重,如再吃了不當的「發物」,就可能導致疾病加重。

清明時體內肝氣特別旺盛,肝木過旺,乘克脾土,就會影響脾的功能,還可使人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發物是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此時食用易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應慎食的發物包括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公雞肉、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等禽畜類。

健康生活,少不了康元的陪伴,

健康生活,從體檢開始~

做體檢找康元!

天天守護你,康元健康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元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糖友能吃湯圓嗎?能吃多少?怎麼吃不升血糖?

TAG:康元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