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媒體邊界在消失,因為大家都對視頻內容越來越重視

媒體邊界在消失,因為大家都對視頻內容越來越重視

文丨廣告銷售老鳥媒體上校授權傳媒圈首發

2017年短視頻業蓬勃發展,這種熱情一直延續到2018年。

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短視頻綜合平台活躍用戶規模達到4.035億人。短視頻佔據了大量碎片時間,符合了時下用戶的消費習慣,其內容產業鏈不斷升級。

短視頻的發展與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密不可分,而傳統廣電在這一波短視頻大戰中似乎又再次缺席了。殊不知短視頻的火爆,不止是內容展現形式的變革,更是多傳統廣電現有播出形態的一種顛覆。

一、消失的媒體邊界,融媒體時代的到來

什麼是融媒體?按照百度上的解釋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

但實際上,所謂的融媒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跨媒體,跨越媒體單位的界限,跨越傳播媒介的邊界,甚至跨越傳播形態的邊界。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信大家都會發現,媒體的邊界正在逐漸消失,各種媒體呈現了日趨融合的狀態。

紙媒忽然做起了視頻,人民日報的短視頻做的風生水起;廣播做起了APP,傳統的電視節目突然轉身一變成為網路內容,比如說芒果TV。大家原本涇渭分明的媒體分工逐漸變得模糊。雖然媒體的邊界在消失,但是卻呈現出一個共同點:對視頻內容越來越重視。

二、直播內容點播化趨勢

以前的視頻內容大多數都是在電視上播放的,但是最近幾年,電視上直播內容點播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所謂的直播內容點播化,就是打破傳統的電視節目線性傳播,完成從電視節目到視頻內容的一個轉變。

以IPTV為例,一月份華中某省聯通平台的數據顯示,觀看直播頻道(直播頻道就是我們常說的各個台實時播出的節目)的僅占所有用戶的58.76%,在線用戶有61.84%進行了點播收視,比直播用戶比例高出3.08個百分點。

這其實不是個例,其相鄰省份IPTV也出現了類似的收視趨勢:IPTV1月電信平台共有使用用戶數 321.06 萬,點播的收視次數達到69.58%,而直播只有20.38%。觀眾們收看的很大一部分點播內容,就是在電視台上播出過的電視劇和綜藝。

三、用戶收視方式轉變

與直播內容點播化趨勢一致的是,那就是用戶收視方式正在逐漸發生改變,反映在電視收視上則直接表現出收視率下滑。以今年的春晚為例,央視狗年春晚的收視率為7.32,與2017年雞年春晚的7.65略有下滑,衛視春晚收視破1的僅有4家,而去年破1的則有6家。

種種跡象表明,在所有媒體設想的最適合打開電視機的場景中,觀眾並沒有像我們預先的那樣打開了電視機,那麼他們在幹嘛呢,大家回想下日常打開手機的頻次,或許就明白了。

根據《2017年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指出已有超四成用戶不再接觸傳統媒體。此外,從網路視頻用戶終端設備的使用情況來看,視頻消費向移動端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95%的視頻用戶會使用手機收看網路視頻節目。

四、短視頻的興起

短視頻的興起與用戶的收看習慣改變密不可分的,當大家的注意力都被移動端所吸引,那麼短視頻的火爆也就不足為奇。

根據《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顯示,處於短視頻頂端的快手日活已經接近一個億,異軍突起的抖音也達到了1740萬的日活用戶。而在今年兩會期間,我們也頻頻被短視頻刷屏。

央視網在微視頻創作方面素有傳承,曾推出多個現象級產品。本次兩會圍繞兩會日程策劃的「1分鐘系列」時政動漫微視頻,生動展示總書記親民、愛民、為民的人民情懷和領袖風采,單條新聞閱讀量最高達100000+。

五、常見的短視頻形態

我們可以對現在火爆的短視頻進行簡單的分類:

1.政宣類的短視頻,我們剛才所說的人民日報推出的《中國一分鐘》、以及央視網的《新時代,去奮鬥》等,這些短視頻製作精良,通常都是用極簡的文案配上優美的畫面,再加上煽情的音樂來達到鼓舞人心的效果。這類視頻的製作成本較高,一般都是需要精心策劃完成。

2.第二類短視頻是以快手和抖音上的用戶自發上傳的內容,用戶門檻較低,快手堅持的一條主線就是「專註普通人的生活,給普通人展示自己的舞台」,主打的slogan就是記錄生活記錄你。抖音視頻則的slogan「好玩的人都在抖音短視頻」轉到了記錄美好生活。表明兩款短視頻目前的運營理念都日趨相同,即追尋最大化的用戶。

3.第三類短視頻其實就是電視台自己生產的新聞拆條。這些節目在電視台播出後,會以拆條的形式出現在各類網站或APP上,往往點擊量驚人。尤其是突發事件、奇聞異事、以及情感糾葛類的新聞報道很受新媒體的青睞。

4.第四類短視頻是以二更為代表的偏記錄性質的人文短片,二更的內容十分關注"社會與人文",每期都通過一個人物的視角,來表現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演進。可以說是一種關乎時代的情懷。所以二更更像一個媒體,通過媒體的人文調性吸引同類觀眾,然後嫁接商業化的內容。不過看多了也覺得二更的視頻套路化嚴重,但是正是這種套路化讓他們可以將自己的視頻迅速推廣到全國各地,形成了更杭州,更上海,更北京」、「更成都」、「更天津等城市頻道。

5.第五類是以一條為代表的主打生活類的短視頻,一條的內容關注"物質的美學",具體包括生活、潮流、文藝等,花樣繁多的種類統一於「品位」「小資」的整體調性之中,通過深入的挖掘和細膩的表現力給用戶帶來美的藝術享受,這應該和他的創始人調性有關,他們的創始人徐滬生曾經創作個《上海一周》和《外灘畫報》,現在的一條很像當初內容的視頻化,每期都介紹一種生活方式,或者一種器物,然後通過商業植入或電商變現。

六、短視頻對傳統廣電新媒體產業布局的意義

在上述的短視頻分類中,其中很多的形態傳統電視台已經開始在做了,而且很多短視頻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這種短視頻往往是以個體欄目為單位,缺少一個統一發布的平台。

事實上現在的廣電大多數都已經在開始布局自己的新媒體產業,這些新媒體產業包括IPTV、APP、網站、手機電視等,如果將傳統電視台和自身的新媒體布局統一整合起來,或許可以產生更好的政治和經濟效益。

那麼電視台和新媒體的合作形式是什麼樣的呢,最簡單的一種就是直接平移,就是我上文所說的直播內容點播化,將電視台已經播出的內容再次移植到新媒體平台上,但是每種平台都有自身的特點,這種簡單的搬移肯定不是最優的方案。

另外一種是根據新媒體特性為其打造適應平台受眾的節目,例如芒果TV的《明星大偵探》、《媽媽是超人》等。當然芒果TV還有一部分是將由於政策原因調整遷移到平台的節目《爸爸去哪兒》《變形記》等;目前有些廣電已經開始嘗試,但是爆款還沒有出現,而且投入代價也較大,比較考驗勇氣。

第三種是配合傳統廣電「廣電+」的布局,視頻服務產業發展。以廣電+教育為例,傳統電視的視頻內容製作偏向宏大敘事,我們預設的觀眾是沒有年齡和地域區別的。但是從新媒體角度出來,視頻內容其實可以更加在地化,將自己的視野聚焦到本地,將人群的年齡細分到極致。

比如現有IPTV平台的教育產品,就已經將內容從幼兒階段涵蓋到職業教育,根據不同的年齡段推薦不同的內容。但各省的教育產品相當一部分引進的都是別人的內容,裡面的教師都來自全國各地,缺少本地教師參與。

假如傳統電視台能夠製作出本地化的教育產品,近可滿足本省用戶的需求,從長遠來看也是其向外延伸的視頻產品積累。畢竟時代會變、媒介會變、平台會變,但是內容的需求卻始終不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圈 的精彩文章:

顛覆傳統打碎完美 《媽媽是超人3》重新定義「媽媽」
任學安:贏在中國 贏在主流

TAG:傳媒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