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史海回眸——莫斯科保衛戰

史海回眸——莫斯科保衛戰

戰史

「每當有人問我,印象最深的是哪場戰役時,我總會回答——莫斯科保衛戰。」

——朱可夫

莫斯科保衛戰(俄語:Битва подМоскво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重要戰略性戰事,從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4月。

在蘇聯的軍事歷史中,莫斯科保衛戰被認為是紅軍首次成功的戰略性攻勢,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卻達到了真正及標誌性的目標,即解除了德軍對己方首都莫斯科的威脅。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重要的時刻,最終導致了希特勒及納粹德國的戰敗。

對希特勒來說,莫斯科是最重要的軍事及政治目標,他認為這個城市的陷落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導致蘇聯的全面崩潰。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首長弗朗茨·哈爾德(陸軍參謀總長)在1940年寫道:「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直接進攻莫斯科。」

「巴巴洛薩計劃」中,德軍計劃四個月內攻佔莫斯科,但1941年7月至9月的斯摩棱斯克戰役遲滯德軍進攻兩個月之久,在攻佔斯摩棱斯克後,德意志國防軍選擇了將兵力集中至列寧格勒及基輔附近,進一步推遲向莫斯科的進軍。德軍進攻莫斯科行動在1941年10月2日重新展開,攻勢的代號為「颱風行動」,以求在冬季來臨前完成攻佔莫斯科的目標。

參與颱風行動的部隊包括3個軍團(第2、第4及第9軍團)及支援它們的3個裝甲集團(第2、第3及第4裝甲集團)和德國空軍的第2航空隊。共有超過100萬人、1700輛坦克及14000門火炮參與了此項行動。同時德國的空中優勢已極大地減低。自從6月22日以來,德國空軍已有2361架飛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損毀1603架,損傷1028架,因此第2航空隊只有549架飛機可供使用,包括158架中型及俯衝轟炸機及172架戰鬥機。進攻將採取標準的閃電戰術,利用裝甲集團深入蘇軍後方並實施兩面夾擊,包圍紅軍師團及消滅它們。

德軍最初的計劃是分別實施兩個攻擊,第一個是對位於維亞濟馬的西方面軍及預備隊方面軍進行雙重夾擊,第二個是對布良斯克方面軍進行一次夾擊以攻佔布良斯克,之後再要求從莫斯科南北面對該城進行另一次快速鉗形攻勢以包圍莫斯科,但德軍已經面臨連續作戰及後勤補給的問題。例如古德里安寫道一些破損了的坦克並沒有被更換,而他的機械化部隊在行動開始時缺乏汽油。

蘇軍參戰部隊有: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右翼。10月10日,朱可夫接管了西方面軍和保衛莫斯科的指揮工作。

截至9月底,蘇軍西方面軍(司令為科涅夫上將)轄第22(司令為沃斯特魯霍夫少將)、第29(司令為馬斯連尼科夫中將,12月為什韋佐夫少將)、第30(司令為霍緬科少將,11月為列柳申科少將)、第19(司令為盧金中將,10-11月為博爾金中將,11月改編為突擊第1集團軍)、第16(司令為羅科索夫斯基中將)、第20(司令為葉爾沙科夫中將)集團軍,在奧斯塔什科夫、葉利尼亞西北寬達300餘千米的地區佔領防禦。

預備隊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布瓊尼)以第24(司令為拉庫京少將)、第43(司令為索邊尼科夫少將,10月為阿基莫夫中將,10月為戈盧別夫少將)集團軍在羅斯拉夫利方向100千米正面進行防禦,而將其餘第31(司令為多爾馬托夫少將,10月為尤什克維奇少將)、第49(司令為扎哈爾金中將)、第32(司令為維什涅夫斯基少將)、第33(司令為奧努普里延科旅長,10月為葉夫列莫夫中將)集團軍置於西方面軍後方。

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為葉廖緬科上將)轄第50(司令為彼得羅夫少將,10-11月為葉爾馬科夫上校,11月為博爾金中將)、第3(司令為克烈伊澤爾少將,12月為普申尼科夫中將)、第13集團軍和1個集團軍級集群,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寬達300餘千米的地區。在西方向上的3個方面軍共有部隊125萬,坦克990輛,火炮和迫擊炮7600門,飛機677架。

蘇軍指揮官開始在城市周圍構築大規模的防禦。第一,建立維亞濟馬防線,它被建立在熱澤夫—維亞濟馬—布良斯克一線上;第二,建立莫扎伊斯克防線,它是一條建立在加里寧與卡盧加之間的雙重防線;最後,圍繞莫斯科建立三重防衛圈,組成莫斯科防衛地帶,這些防禦工事因德意志國防軍的快速前進而導致在行動初期大多未準備好。再加上德軍的進攻計劃較晚才被發現,蘇軍直到1941年9月27日才採取一個總體防衛的態勢。另外,新的蘇軍師團在伏爾加河、亞洲及烏拉爾山脈地區剛剛建立,需要數個月時間才能調撥,這讓戰爭成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

莫斯科保衛戰圍繞蘇軍建立的三條防線展開,戰役經過為:

1.突破維濟亞馬防線。

在維亞濟馬附近,西方面軍及預備隊方面軍很快就被德國第3及第4裝甲集團的高速機動部隊打敗,德軍在防線的薄弱地區打開缺口並很快開到紅軍防線的背後。由於德軍裝甲的兩支先遣部隊已於1941年10月10日在維亞濟馬會合,這導致仍在構築階段的防線建設變得無用。4個蘇聯軍團(第19、第20、第24及第32軍團)被困在該市以西的一個大型「口袋」中。

蘇軍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10月,莫斯科地區降下首場大雪,而且雪很快被融化,這令道路滿布泥濘,德軍裝甲集團的推進速度大幅變慢,德軍高速攻勢被阻止。蘇軍使用新型T-34坦克投入莫斯科防衛戰中,古德里安及其部隊發現新型的蘇軍T-34坦克幾乎不害怕德軍的坦克火炮。古德里安寫道:「我們的4型坦克75毫米火炮只有在打中T-34型坦克後面的引擎才能擊破它。」「俄國人已經學習了不少事」。但總體上,德軍閃擊進攻達到了預期目的。

根據德軍的估計,德意志國防軍在各個包圍圈中共俘獲67.3萬名蘇聯士兵,令蘇軍減少了41%的兵力,但紅軍猛烈的抵抗也大幅阻延了德意志國防軍的進攻。

2.激戰莫扎伊斯克防線。

1941年10月10日,朱可夫元帥從列寧格勒被召回莫斯科,任命為防衛莫斯科的總指揮官。10月13日,德軍到達莫扎伊斯克防線,發現這是一條倉促建成的雙層防禦工事防線,從莫斯科西面之加里寧經由沃洛科拉姆斯克,一直延伸到卡盧加。在該線上布防的蘇軍(蘇聯第5、第16、第43及第49軍團)兵力只有90000人,遠遠不足以阻止德軍的進攻。基於這種情況,朱可夫決定集中力量在4個據點: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羅斯拉夫韋茨及卡盧加。

莫斯科本身被改造成了一個要塞。根據朱可夫的命令,25萬名婦女及十幾歲的青少年不停地工作,於莫斯科周圍建立了溝渠及反坦克壕溝,並在沒有機械幫助下挖走了近300萬立方米的泥土,莫斯科的工廠被倉促地轉為戰時體制:電自行車廠轉變成衝鋒槍兵工廠,鐘錶廠用來生產地雷雷管,朱古力工廠用來生產食品,電自行車維修站用來維修損壞的坦克及軍車。

德軍採取了迂迴戰術,向東北面防守較弱的卡里寧及南面的卡盧加和圖拉推進以繞過防線,10月14日攻佔了除圖拉外的其餘城鎮,10月18日攻佔莫扎伊斯克及小雅羅斯拉夫韋茨,10月21日佔領納羅—福明斯克,10月27日攻佔沃洛科拉姆斯克。由於側翼進攻的威脅增加,朱可夫命令後退並將部隊撤退至邦那拉河東面。

在南面,由於莫扎伊斯克防線並沒有向南延伸,且該處沒有任何蘇軍集中地以阻延推進,德國第2裝甲軍團較輕易地向圖拉前進,但是惡劣的天氣、燃料問題及被破壞的道路和橋樑反而阻延了德軍的進攻;古德里安的部隊在1941年10月26日到達圖拉外圍。德軍的計劃是立即攻佔圖拉並向莫斯科附近實施鉗形攻勢,但因其坦克在激戰中被蘇聯第50軍團及平民自願者所阻,對圖拉的首次進攻失敗了。古德里安的部隊被迫於1941年10月29日在該城前停止前進。

3.德軍兵臨莫斯科郊外防線。

為強化紅軍抵抗決心及提高人民士氣,斯大林命令於11月7日在紅場舉行傳統的閱兵儀式,蘇軍列隊通過克里姆林宮並直接開往前線。閱兵作為象徵蘇聯抵抗決心的活動經常被舉行。但是,雖然有如此勇敢的表現,紅軍實際上卻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

斯大林希望發動先發制人的反攻以攻擊德軍戰線,朱可夫反對這個計劃。他指出缺乏足夠的資源實施反攻,而德意志國防軍能夠擊退大部分反攻,還會耗盡紅軍本來用於防衛莫斯科的兵員及車輛。不過斯大林堅持己見,下令發動反攻。攻勢只在莫斯科以西的阿列克辛取得成功,在這裡因為德軍缺乏反坦克武器,蘇軍坦克給予德國第4軍團以重創。

雖然在阿列克辛局部失利,德意志國防軍在人力和裝備上仍然佔有巨大的優勢。德軍參與對莫斯科最後總攻的仍然有94.3萬人及1500輛坦克,而蘇軍已減少近半,只有50萬人及890輛坦克。但相比10月份,蘇軍步槍師佔有較佳的防守位置,並在莫斯科周圍形成一個三重防守圈,接近克林一帶的莫扎伊斯克防線部份仍在蘇軍手中。

1941年11月15日,由於地面解凍變硬、不再泥濘,德意志國防軍裝甲先遣部隊解除了束縛,企圖再度包圍莫斯科,並在莫斯科以東的諾金斯克會師。為達到這個目的,在北面,德國第3及第4裝甲集團需集中其部隊在莫斯科水庫及莫扎伊斯克之間,向克林及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進攻;在南面,德國第2裝甲軍團力圖繞過仍在蘇聯手中的圖拉,向卡希拉及科洛姆納前進,然後在諾金斯克與由北面南下之德軍會師。

1941年11月15日,德國坦克軍團開始對克林發起攻擊。德軍最初企圖將兩個蘇聯軍團分離開來,即切斷蘇聯第16及第30軍團之間的聯繫,雙方爆發了數天的激戰。朱可夫在回憶錄中提到:「敵人,不顧傷亡,正在進行正面進攻,使用任何可用的手段也要攻佔莫斯科。」德國第3裝甲軍團經過激戰最終在1941年11月24日攻佔克林,並於11月25日佔領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但此時蘇軍的抵抗很頑強,雙方仍未分出勝負。據報道,斯大林曾詢問朱可夫莫斯科是否可以被堅守,並命令他像一個共產黨員一樣誠實地回答,朱可夫回答說這是可以的,但必須要有預備隊的增援。

11月28日,德軍第7裝甲師攻佔了橫渡莫斯科——伏爾加運河的一個橋頭堡,這裡距離克里姆林宮不足35千米,是保衛莫斯科城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了。但在渡河後,德軍遭到蘇聯第1突擊軍團的強大反攻,被迫退回對岸。在莫斯科西北,德意志國防軍到達卡拉斯拉雅波利亞納,這裡距離莫斯科最多20千米,德軍將領已可通過雙筒望遠鏡看到蘇聯首都的一些主要建築物。

在南面的圖拉附近,攻勢在1941年11月18日恢復,德國第2裝甲軍團嘗試包圍該城。由於德軍在之前的戰鬥中損失嚴重且沒有冬季軍服,在最初的攻勢中每天只能前進5至10千米(3至6英里)。此外,德國坦克軍團受到位於圖拉附近蘇聯第49和第50軍團的側擊,進展進一步遲緩。但古德里安仍然能繼續展開攻勢,於1941年11月22日攻佔斯大林諾格爾斯克,並包圍了駐守此地的一個蘇軍步槍師。11月26日,德軍裝甲部隊攻佔卡希拉,這裡能控制通往莫斯科的主要高速公路。作為回應,蘇軍翌日作出強大反擊,同時依託堅固的防禦工事和軍民並肩抵抗,堅守住了圖拉,阻止了德軍在南面接近莫斯科。

由於在南北兩翼的進攻遭到頑強抵抗,12月1日德意志國防軍在莫斯科正西面,納羅——福明斯克附近,沿明斯克——莫斯科高速公路發動正面進攻。因只有數量有限的坦克支援,並遇到蘇軍的密集防禦,以及第1親衛摩托化步槍師的抵抗和第33軍團的側擊,德軍的攻勢在4天後被擊退,並付出傷亡1萬人、損失數十輛坦克的代價。

到了12月初,氣溫已降至零下20至50度,對於俄羅斯部隊來說仍可以接受,但對於沒有冬季軍服的德軍卻是難以忍受的,此外德軍的車輛也不是設計在如此嚴寒的氣候下運作的,每上一發炮彈均需將上面的防凍劑除去,車輛在使用前要先加熱數個小時。軸心國在莫斯科的攻勢停止了,古德里安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對莫斯科的攻勢失敗了,我們低估了敵人的優點,包括他的面積及天氣。」

4.蘇軍全面反攻。

德國情報機構錯誤地估計蘇軍沒有預備隊可以使用,因此不能實施反攻。但斯大林根據日本不會進攻蘇聯的情報,從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調來了新銳師團補充到莫斯科戰線,並批准了朱可夫及華西列夫斯基反攻的建議。12月初,紅軍共投入58個師、總人數110萬人的預備隊,在一些重要據點上,與德軍相比達到2比1的優勢。

1941年12月5日,反攻由加里寧方面軍展開,經過兩天的些微進展後,蘇軍收復了卡拉斯拉雅波利亞納及莫斯科附近的數個城市。同日,希特勒簽署第39號訓令,命令德意志國防軍在整條戰線上轉入防禦,但由於未能在現有位置上建立有效的防禦,德軍急需後退以重整其戰線。古德里安在日記中寫道,「他與漢斯·舒密特和沃爾弗拉姆·馮·里希特霍芬在同日進行了討論,並一致認為現時的戰線不能堅守」。

12月14日,弗朗茨·哈爾德和京特·馮·克魯格最終在沒有希特勒的批准下同意向西面的奧卡河作有限度的撤退。1941年12月20日,在與德軍高級指揮官的會面期間,希特勒撤銷撤退令並命令其士兵堅守每一寸土地,如果有需要則挖掘壕溝以掩藏榴彈炮。古德里安表示反對,認為如果這樣做,由寒冷帶來的損失實際上比戰鬥中的損失更大。希特勒堅持堅守現時的戰線,並在聖誕節當日解除了古德里安的職務,同時被免職的還有第4裝甲軍團埃里希·赫普納及第9軍團司令阿道夫·斯特勞斯,費多爾·馮·博克亦被解任。

與此同時,蘇聯的攻勢持續。在北面,克林及加里寧分別在12月15日和12月16日解放,而加里寧方面軍則繼續向西推進,蘇聯的前線軍指揮官伊萬·科涅夫試圖包圍德國中央集團軍,但在熱澤夫遇到頑強抵抗並被迫停止前進,從而形成了一個突出部直至1943年;在南面,攻勢則比較暢順,西南方面軍在1941年12月16日為圖拉解圍。

蘇軍分別於12月26日解放納羅—福明斯克,12月28日解放加里寧,1月2日解放小雅羅斯拉夫韋茨。蘇軍反攻令德軍從莫斯科後退了100至250千米,莫斯科保衛戰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中國訂購武器已到貨,「偽土豪」無錢付款遭嘲諷
特朗普沒事找事「逼瘋」普京,竟然祭出毀滅世界的終極武器!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