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菩薩有形變 慈悲無界限

菩薩有形變 慈悲無界限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無論凈土、禪、密各宗,任何拔苦濟樂的法門,都離不開觀世音菩薩。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觀世音菩薩象徵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有「人類仁慈保護者」之稱。

農曆二月十九日恭逢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讓我們重溫觀音信仰、觀音文化,祈願觀世音菩薩慈悲護佑,眾生永離苦痛,長得安樂。

洛陽博物館藏北魏《觀音三尊像》

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在人類實踐活動和自然科學還處於萌芽狀態的時代中,作為上層建築的宗教便成了一種原始文化。所謂「聖人以道設教」。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之後,儒、釋、道三教逐漸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炳靈寺西秦建弘元年《觀世音菩薩》

漢唐時期,佛教作為外來的宗教由於受宮廷的青睞和推崇,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後來觀音菩薩在大眾心間紮根,具有本土特色的觀音文化隨著逐漸形成,在中國文化史上曾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綻放出佛教文化一束瑰麗的奇葩。

西安文物園林局藏北周《漢白玉貼金繪彩觀音》

觀世音菩薩在歷史上有許多傳說,其詳細資料還未見入正史。但能在民間流傳一千五百多年的觀音神話不能不令人敬佩和折服。尤其是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為主題的觀音文化的形成,為中國佛教史的發展增添了新的一頁。

北京大慧寺《觀音大士傳變相》妙善公主圖

經有關專家學者考證,觀音菩薩的原型妙善公主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確有其人。南北朝北周末期,冀南,即今河北省南和縣郭平、段村瓦礫崗一帶曾建立過一個百里為王的小國,名叫興林國。國王妙庄王,三公主妙善從小篤愛佛教,長大後出家修行,終成正果,修成了南海觀世音菩薩,在南海普陀山建立過道場。

南海普陀觀音聖像

觀世音菩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位美麗、善良、慈悲的女神,菩薩秉承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宗旨遊說天下,表現出來的「愛人如己,鼎力相助」的慈善之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遠遠超出佛界,成了神聖,令人鼎禮膜拜。

上海博物館藏盛唐《十一面觀音菩薩》

釋迦牟尼佛言:「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觀音菩薩來到人間,從來沒有以救世主自居,而總是以普通教師身份游教,不厭其煩地將如何覺醒和完成人格道路的哲理清清楚楚的指給大家。至於如何去做,如何去走一個完美的人生,還要靠自己努力來完成,她強調唯有自己的力量才是無窮的。那誨人不倦的科學理念,形成了觀音文化的主體要素。

正定隆興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在我的心中不僅是一位尊敬的大師,同時她還是位身體力行,克勤克儉的實踐家。她在未成道之前身為王宮閨秀出身的比丘尼,不貪榮華富貴,為尋找真經,甘願清貧。她行走在山野間,往往披星戴月,結草為庵,克己修行;她那布衣寒士形象和平民一樣的生活,感召了世人。這些簡約而高尚品質給後來觀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無不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現在的時代和生活條件變了,物質和文化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都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但作為觀音菩薩的原型妙善公主的求學慾望及嚴以律己的精神仍可借鑒。

海南三亞觀音聖像

觀音菩薩的報應觀通俗了佛書上的因緣和合輪與因果規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夯實了因果報應觀的根基,為今後的棄惡揚善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礎。也將一個十分深奧的佛教哲理以淺明的老百姓人人能聽懂的語言說的通俗易懂,甚至成了民間一種口頭禪。

遼代石雕加彩《觀音像》

善惡報應觀,曾一度被視為迷信,陷入唯心論的解釋。實質上這種勸世良言樸素的反應了事物的一種普遍規律,在現實生活中類似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凡是常做好事的人飯菜吃得香,覺也睡得好,一生平安。凡是做了虧心事的人半夜也會做噩夢,甚至今天他在台上還高談闊論,明天或許就成了階下囚。現象表明,因果報應也是人間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不是不報,是時候不到,時候到了,一定會報」。古人講的許多話記住的不多,觀音菩薩的善惡報應觀在民間流傳上千年了,而且至今還是許多人心靈里的座右銘。

明代闕名彩畫《白衣觀音圖》

釋教提倡修鍊慈、悲、喜、舍四種人生心裡素質,儒家講仁義、忠孝,道家講「三寶」,第一寶就是慈善。觀音文化傳承和發展了儒、釋、道的許多精華,形成了自己的言行。菩薩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審視天下,表現出的棄惡揚善的寬大胸懷為觀音文化注入了人格的魅力;那為他人治病,甘願主動獻出自己手眼的義舉將古代所倡導的忠孝推向了至高境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行為雖然常人難以所為,但在關鍵時刻勇於獻身或為救他人一命伸出援助之手,主動獻出自己人體器官者還是屢見不鮮的,從這一點上看古人的行為就情在理中了。誠然,時代變了,前後雖然不可相提並論,但甘為人梯的精神實在是一種歷史的永恆。

故宮博物院藏《自在觀世音菩薩》

觀音文化是一種博大精深,影響深遠的中國佛教文化。同時,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普現三十三種應化身,「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弘揚觀音文化,充分挖掘和傳播觀音文化中的慈悲、圓融、平等及生態環保理念,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建設美麗的人間凈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2018新春福慧大迴向及清明護生活動發起
什麼叫做「加持」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