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頭條,別跑得太快,當心翻車

今日頭條,別跑得太快,當心翻車

巨頭們自己打自己臉的時有發生,昨天我們講馬雲早前聲稱餓死也不做遊戲,現在卻大張旗鼓地弄起了阿里遊戲。

另一個巨頭也沒閑著,打臉嘛,so easy。

它的名字叫,今日頭條。

2016的烏鎮大會上,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在談到社會責任時說過,即便企業擁有醫療廣告的資質,也選擇放棄做醫療廣告。

在2016年11月播出的央視財經《對話》節目中,他也明確表示頭條不會接醫療廣告,也不接名醫院廣告,「我們認為整個行業現在質量太差了,已經不是良莠不齊,普遍質量非常差,整個醫療廣告都不讓接入(今日頭條)系統,」說這話的時候張一鳴義正言辭,像極了一個正義衛士。

可能是時間長了記不得自己說過啥了,3月29日晚間,今日頭條被CCTV《經濟半小時》曝光,涉嫌違規發布虛假廣告,而這些廣告就是和醫療相關的。

這還不是第一次。

2015年12月份,今日頭條聯合360、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發表一份《六公司關於抵制流量劫持等違法行為的聯合聲明》。戲劇的一幕出現在不到一年後,鳳凰新聞客戶端發布聲明,明確指出今日頭條惡意劫持鳳凰新聞流量。

老編一直以為,越大的公司作惡概率應該越低,畢竟品牌擺在那裡,作惡成本太高。但被視為獨角獸的今日頭條從去年開始,被「差評」的頻次卻不降反升。之前因為低俗內容已經被約談過一次,這次又被央視點了名。

我忽然有點……看不懂了。

今日頭條作惡「回憶錄」

因內容低俗涉黃、涉嫌侵犯用戶隱私、推廣虛假廣告等問題,屢次觸碰監管紅線,今日頭條已成「慣犯」,數據顯示,從2017至今,今日頭條及其旗下產品持續被主流媒體和國家監管部門約談曝光13次之多。

加上這次被央視點名了虛假廣告的問題,由此可見今日頭條在內容整改上仍然存在很大問題。

今年1月13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就已經點名批評過今日頭條的違法廣告了,更早之前,2017年底,今日頭條手機客戶端「推薦」「熱點」「社會」「圖片」「問答」「財經」等6個頻道被暫停更新24小時。

然而諸如此類的整治都沒能制止住頭條上違規廣告的滋生。反而在一二線城市監管嚴格的情況下主攻三四線城市,以「二次跳轉」的技術手段規避監管,用央視的說法便是「智能」的欺騙消費者。

究竟是什麼導致今日頭條屢次頂風作案?

都是「大躍進」惹的禍

公開資料顯示,今日頭條作為一款手機新聞客戶端,從2012年起至今成立6年時間,用戶活躍數高達2.4億。基於個性化推薦引擎技術,分析每個用戶的興趣、位置等多維度數據,推薦新聞內容。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大數據演算法,為今日頭條帶來了更多流量。

這些流量,讓今日頭條在幾年之間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廣告營收目標。數據顯示,2016年為60億元,2017年150億,而今年則爭取保3(百億元)沖5(百億元)。對於一家成立僅6年,盈利模式相對單一的互聯網公司,為什麼會有如此激進的目標呢?

兩個原因,資本和商業模式。

先來看資本。

不同於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生態足夠大,擁有多個收入來源,以盈利業務養戰略板塊,順理成章。今日頭條作為新起之秀,是通過燒錢來快速佔領市場的,因此不斷融資是首選。

最近兩次融資,都沒找到今日頭條的正面回應。一次為2016年年底,引入紅杉等機構,融資10億美金;另一次是去年年中,完成一輪20億美元融資。近期,市場再次傳出,今日頭條正尋求新一輪融資,估值可能超過500億美金,相比一年前翻4倍。如果消息為真,那麼今日頭條已經融到F輪了。

從歷史經驗中不難看出,凡是如此密集融資的企業都面臨資本對業績的壓力,滴滴、美團如此,摩拜、今日頭條也是如此。並且隨著A股為獨角獸們開啟綠色通道,在這個關鍵時點,為符合條件,推高估值和提升收入,更是當務之急。

這就要考驗今日頭條商業模式了。但以信息分發為主業的模式來看,廣告收入是其最大的支柱。今日頭條的盈利模式其實並不複雜,本質上還是通過信息流廣告變現,做的還是流量生意。因此近兩年,今日頭條在瘋狂地增加內容類型,希望通過更多的內容形式吸引和沉澱流量,從圖文分發,到短視頻,再到問答、微頭條。

不得不承認,今日頭條的用戶規模確實獲得了高速增長。但是從去年開始,這種發展模式也遭遇了挑戰。

圖文內容分發作為基礎業務,因內容低俗、涉嫌色情和標題黨問題,遭遇強監管。今日頭條一方面清理違規賬號,一方面加強審核,提高內容發布門檻。這意味著用於引流的內容根基受到限制,進一步影響到廣告收入,畢竟信息流中廣告的密度是單位流量變現效率的決定因素之一,一旦內容下降,廣告的密度也隨之下降。那麼在密度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單位廣告價格是保持收入增長的另一種方式,而醫療廣告無疑是一大選擇,這個廣告和醫療行業的人都清楚。於是也就為平台鋌而走險提供了可能性。

再來看新業務,火山視頻、西瓜視頻、抖音、悟空問答、微頭條,內容領域幾乎全線布局,但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別說為業績貢獻,還會吞噬掉上述信息流廣告帶來的一部分收入,無疑雪上加霜。

另一個值得警惕的是,即使新業務,也開始出現內容低俗的苗頭;同時在引入信息流廣告後,是否也會出現類似虛假廣告的問題?

前有競爭對手攔截,後有資本追擊,今日頭條的商業模式又遭遇監管。雖然目前頭條系已經開始布局電商,然而連阿里這麼多年都沒有完全解決的「假貨問題」,對於頭條來說也許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老編覺得,布局甚為激進的頭條,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繼續如此激進,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態,同時還需要不斷尋找符合監管的邊界,這也是最大的風險。

多說兩句

人民網幾天前刊文批頭條,稱別再以醜陋方式上頭條。

人民網表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問題,恐怕不只是管理疏漏。疏漏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問題恐怕是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發展路徑走歪了,以至於頻頻出事,小錯不斷、大錯常見。不徹底反思,只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難保不再犯錯。

平台型企業,特別是科技平台型企業,大到一定的程度,成為了社會公共基礎設施。這時對平台的要求,就不僅僅是商業公司的法律責任,而是更高了。

如今,今日頭條從體量來說,毫無疑問是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究竟要承擔多少責任,怎樣承擔責任,恐怕還要張一鳴好好思索。

一個平台的起落也許就在一瞬間的決定……

綜合:字頭社、造尺、藍鯨財經

你最愛用哪個客戶端看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僑寶 的精彩文章:

跳一跳盒子天價租金曝光!500萬隻能租一天!
發射12000顆衛星提供全球WiFi,馬斯克真的只為了給我們蹭網?

TAG:華僑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