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女性髮髻間的歲時節物之秋冬篇

古代女性髮髻間的歲時節物之秋冬篇

天地輪轉,時節更替,愛美又熱愛生活的古人在天人合一觀念浸染下,以擬物象形為設計和造物法則,將周圍景色轉化為精彩多樣的服飾配飾與紋樣,構建成一套生動自然、時節有序的應景服飾文化 ,並將其融入女性生活。


立秋?楸葉

飾有花葉的唐代木俑

立秋在農曆七月初一前後。這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唐至明時期,婦女及兒童多在這天插楸葉於鬢髮,以象徵秋意。楸,落葉喬木,字從「秋」,故被視為秋天的象徵,專用於立秋。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四七月條記每年立秋杭城內外「侵晨滿街叫賣楸葉,婦人女子及兒童輩爭買之,剪如花樣,插於鬢邊,以應時序」。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將簪楸葉習俗的起源指向了唐代,並說「婦女、兒童剪花戴之,取秋意也」。安徽合肥五代南唐墓出土的木俑頭部,有鏤空的銀制花葉,很可能就是楸葉的原形。清代也有用翠玉做成楸葉耳環的式樣,如翠玉楸葉金福字耳環和翠玉楸葉金虎頭耳環,金色的福字和鏨刻精緻虎頭與翠綠色葉子形狀,搭配在一起充滿生氣。

明 金鑲紫晶月兔簪

中秋?月兔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明代中秋節,宮中要賞秋海棠、玉簪花,穿戴「天仙」、「月宮」、「月兔」、「桂樹」等紋樣服裝或首飾。

明 金環鑲寶玉兔耳墜

其中,以玉兔紋樣最為常見。月兔補子紋,如明萬曆刺繡玉兔龍紋圓補和明紅緙絲如意雲月兔紋方補。與之對應的首飾如北京定陵出土金鑲紫晶月兔簪和金環鑲寶玉兔耳墜各一對。

明 嵌寶石白玉萬字雙兔鎏金銀簪

月兔紋樣更多是做成發簪的形式,清代月兔題材的發簪更多,如清宮銀鍍金東升簪,簪柄以銀鍍金為針托,用米珠、珊瑚珠輯綴花卉;紅寶石蘋果,點翠枝葉;紅寶石珠梅花,襯藍寶石葉;點翠嵌寶西瓜,西瓜瓤為紅寶石,再嵌深色寶石為瓜子;正中為一小巧白玉兔伏卧於花葉間,眼睛、耳朵嵌紅寶石。

清 銀鍍金東升紋簪


重陽?茱萸、菊花

重陽節,又稱「踏秋」,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正式成為民間節日,沿襲至今。中國古人極愛菊花,從宋朝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在傳統文化中,菊花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為重陽節所簪之花。

明 菊花形金簪

在重陽節,人們還要穿有菊花紋補子的服裝與首飾配合,如明代菊花紋樣如萬曆紅地灑線綉菊花龍紋方補。清代,由於慈禧太后的喜好,用菊花裝飾便服也成為宮廷時尚。

清 累絲鑲寶菊花金釵


冬至?陽生

冬至,又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它起源較早,大約於春秋時期,古人就已測定出其準確時間。冬至之後,陽氣開始生髮。

明 金累絲嵌寶石綿羊引子圖簪

據《酌中志》卷二十,明代宮中十一月「冬至節,宮眷內臣皆穿陽生補子蟒衣。室中多畫綿羊引子畫貼」。所謂「陽生」補子蟒衣,其紋樣為童子騎綿羊,頭戴狐帽(韃帽),肩扛梅枝,梅枝上掛鳥籠,寓意「喜上眉梢」,亦稱「太子綿羊圖」。太子騎著一隻大羊,引領一群小羊,象徵皇室子嗣繁盛。明朝宮裡的妃子也喜歡在門上貼「綿羊引子」。綿羊引子是明代比較常見的繪畫、裝飾題材。

明 金累絲嵌寶石綿羊引子圖簪

綿羊引子圖首飾實物,如北京海淀董四墓村明神宗妃嬪墓出土一對金累絲嵌寶石綿羊引子圖簪(長十六點三厘米,寬七點六厘米,重一百零二點六克,首都博物館藏)。金累絲花葉上面遍嵌藍、紅色的珠寶。中心有一騎羊人物,右手牽絲韁,左手握梅枝,上掛鳥籠,挑於肩頭。人物身後有梅花,籠內為喜鵲。

明 金累絲嵌寶石綿羊引子圖簪

節令時物體現了農耕生活對古人物質生活的影響,是順應萬物變更規律而創造的一套與自然景物呼應的「插戴法則」,反應了先民們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的主動積極的參與意識。在女性配飾中的表現尤其生動,充滿了浪漫情懷和想像力。

原文作者:賈璽增(中國服飾史學者 任教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6年7月刊《古代女性頭上的歲時節物》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元人冠冕——趙孟頫在藝術史上的歷史地位
從鬼市到奇蹟 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