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時間和空間的維度——智能產品外觀研究

時間和空間的維度——智能產品外觀研究

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會發明新的工具、新的產品。從把發動機安裝在一架馬車上開始,汽車外觀經歷了「箱式」、「船型」、「流線型」的發展過程,直至今日成為一件裝飾品和藝術品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每一次的外觀變遷都遵從著當時人們的認知、需求和時代審美。

唐納德·A·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一書中認為,外觀可以跨越種族和文化,就是要帶給用戶「哇,太美了,就是它了,我想要它」這種第一眼看上去的感受。

在技術質變的前夜,人工智慧產品以什麼樣的形態進入我們的家庭?中國用戶對這些新物種,是懷抱著熱情的期待,還是保持著謹慎的距離?這些體現在他們對於產品外觀的選擇上。

拋開時間和空間的維度,外觀沒有優劣之分。在合適的時間和空間軸上出現的合適外觀,無疑是新物種進入用戶生活的最佳方式。而這一切,與「美學」角度往往並非對等關係。

此次,百度AI交互設計院與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一起,以智能音箱為載體,以抽象的心理學和認知測試方法,嘗試從外觀偏好結果中,勾勒當下中國用戶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維度。

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智能產品外觀偏好研究

形態偏好:基礎形態、形態比例、尺寸

色彩偏好

材質偏好

智能產品風格偏好研究

單產品風格偏好

智能產品和環境風格的融合偏好

一、智能產品外觀偏好研究

外觀涵蓋了工業設計的核心內容,每個點單獨展開都能進行很深入的研究。為了便於研究,我們在部分工作上進行了簡化和抽象。對市面上現有的約60款智能音箱和紅點等設計大賽作品梳理後,我們總結出智能音箱在形態、色彩和材質方面的種類分布,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實驗設計。

在每個實驗中,我們根據上述分類,為用戶提供不同的實驗模型,如形態實驗中提供不同形態的模型,色彩實驗中提供不同顏色的飛碟板。用戶可以從多角度觀察、觸摸,然後對各個實驗模型的喜好度進行評價(5點量表)。

以下將對實驗發現進行詳述。

1、形態偏好:圓柔、中庸

形態是指產品的空間形狀和態勢,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產品的輪廓。我們把形態研究拆解為基礎形態、形態比例和尺寸三個方面。

實驗1:基礎形態偏好

實驗選擇了方體、球體、圓柱體和橢圓體四個基本形態。

用戶傾向於圓柱體、球體和橢圓體,其中圓柱體是用戶最喜歡的形態。用戶認為圓柱體「比較規則又富有變化」、「節省空間」並「擺放穩定」。比起傳統音箱四四方方的形態,用戶更喜歡智能音箱是偏圓的。

用戶表述舉例:

「比較規則,又不是最規則的,有個性在裡面」

「喜歡規則但不死板的形態」

「柔和不佔位置,放在電視機旁邊比較合適」

「個人偏好圓柱,感覺好,穩定」

「比較規則又富有變化」也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美學概念——「中庸」,即凡事都有一定的「度」,達不到為「不及」,超之則為「過」,「不及」和「過」都是不好的結果。「中庸」就是要把握好「度」,保持協調和平衡,避免走入極端。

另外,女性用戶相對男性用戶更喜歡方體,認為方體「堅固穩定,有科技感」。

本次研究梳理的市面上現有的約60款智能音箱中,近三分之一都是採用的圓柱體設計。

實驗2:形態比例偏好

形態比例大體可分為等比、部分等比和完全不等比三個類型。

用戶對部分等比形態的傾向性最強,認為「修長的形態視覺效果更好」;比起完全等比形態的單調和完全不等比形態的特殊,部分等比形態「剛好有變化,又不是變化那麼大」。

用戶表述舉例:

「修長的看著舒服,喜歡」

「瘦高,視覺效果好,有變化好一點,但變化還需要適中一點」

最近發布的某款智能音箱在對外宣傳時特地強調了採用整體上接近0.618黃金分割比的形態設計。

實驗3:尺寸偏好

對市面上現有智能音箱和紅點等設計大賽的作品總結歸納後其實只得到大、中、小三個基本尺寸,為避免研究的局限性,特在此基礎上增加極大、極小兩個尺寸。

考慮到不同基礎形態和形態比例的影響,分為完全等比的方體和部分等比的圓柱體兩組進行實驗。

用戶傾向的尺寸和市面上現有的智能音箱尺寸相吻合,更傾向於中尺寸和小尺寸。用戶對尺寸的偏好主要考慮了智能音箱的擺放位置、和周圍物品的協調性以及是否方便移動。

用戶對極大尺寸和極小尺寸有較強烈的負面體驗,認為極大尺寸占空間,極小尺寸容易丟失。

用戶表述舉例:

「(中尺寸圓柱體)放客廳桌子上,大小比較合適」

「(小尺寸方體)方便移動,大小好,放茶几電視機櫃都合適」

「不喜歡太小,容易丟失;太大也不行,太佔地方」

研究還發現,收入水平是影響用戶尺寸偏好的直接因素。居住面積較小時,居住面積是影響用戶喜好尺寸的間接因素,當然,收入水平和居住面積也有一定的相關性。

綜合基礎形態、形態比例和尺寸三個偏好實驗可以發現,用戶對「中庸但富有變化」的形態傾向性最強。

國外的一項研究也印證了這一點。加拿大心理學者丹尼爾·保爾尼曾做過「物體形態與視覺吸引力的關係研究」,研究結果為下圖所示的一條曲線:

這條曲線清楚地說明了形態的視覺複雜程度與其對人的視覺吸引力的影響。當形態過於簡單和過於複雜時, 對人的視覺系統來說都缺乏吸引力;複雜到一定程度時,更會引起視覺上的厭煩情緒;反而那些中間形態(既不簡單也不複雜)更有吸引力。我們的研究跟進一步,定義了「中間形態」的大致範圍。

2、色彩偏好:黑、白、銀

心理學有研究表明,人的視覺器官在觀察物體時,在最初的20秒色彩感覺時間佔80%,形體感覺時間佔20%;2分鐘後色彩佔60%,形體佔40%;5分鐘後各佔一半,並且這種狀態將繼續保持,可見色彩對人的視覺刺激最為直接和迅速。那麼,在智能產品設計上應用什麼顏色最合適呢?

實驗4:單色顏色偏好

我們從2017年pantone標準色系中選取了11個標準色製成飛碟板,飛碟板包含了平面、曲面和稜角等多個狀態,便於用戶從不同維度體驗。

總體而言,用戶傾向於黑白銀,喜歡的比例(非常喜歡+比較喜歡)均超過50%,其中對白色尤其喜愛。

用戶對灰色,包括暖灰和冷灰也有一定的傾向性,喜歡的比例接近40%。高學歷用戶(本科及以上)對灰色更加喜歡。

用戶表述舉例:

「白色比較好搭配家裡的東西,簡約乾淨」

「黑色耐臟,大氣」

「銀色更有科技感,更能聯想到機器人金屬材質的顏色」

「暖灰色低調,看著眼睛舒服,色調上比較溫和」

比起選出固定幾個顏色,關於色彩,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換膚」的解法,有的產品可以更換外套顏色,有的產品則可以更換不同顏色或材質的組件。

3、材質偏好:傳統材料、科技材料均可

材質可以看成是材料和質感的結合,是表面色彩、紋理、光滑度等多種可視屬性的結合。

實驗5:用戶對材質的偏好

實驗選取了金屬、塑料、織物、硅膠、木材、鋁合金和皮革共7種在智能音箱外觀上常見的材質。

實驗結果表明,用戶總體傾向於皮革、木材這樣的傳統材料,也能接受鋁合金和金屬這樣具有現代和科技感的材料。

用戶表述舉例:

「木材是天然的,跟自然更親近一點,有生機,紋理有變化,質感不冰冷」

「喜歡皮革、木材的質感,檔次高」

遇到這種用戶「兩者皆可」的問題,就需要產品來抉擇如何教育用戶,一般可以通過參與式設計、workshop等方式為用戶創造一個「這就是我想要的產品」的通道。

用戶對織物存在較大爭議,即喜歡(非常喜歡+比較喜歡)和反感(比較不喜歡+非常不喜歡)的比例均較高。

本次實驗未涉及材質間的組合,如有的產品是塑料和織物相結合,有的產品是鋁合金和織物相結合,還有的產品是皮革和塑料相結合。

二、智能產品風格偏好

以上是將外觀拆解為形態、色彩和材質三大要素,並分別進行了研究。但這樣組合起來就能得到一個完美的智能產品外觀嗎?不見得。就像五官單看都很美,但是組合到一個人的臉上就是看著彆扭。形態、色彩和材質三者本身也相互影響,有很多複雜的關係存在,需要結合功能和技術做相應的取捨。

另外,要想設計出一款受用戶歡迎的智能產品,除了用戶對外觀元素本身的設計偏好之外,還應考慮將這些外觀元素整合起來形成的風格。

風格主要包含兩點,一是智能產品給人的整體感覺;二是智能產品和其所處的環境風格間的融合關係。

1、單產品風格偏好:現代和科技的「智能」,居家和復古的「產品」

這部分研究採用了風格偏好研究中最經典的情緒板方法,研究員和設計師對現有智能產品的風格進行歸納整理後得到居家、商務、感性、理性、文化、科技、復古、現代共8個情緒板,讓用戶從中選出一個最喜歡的(呈現情緒板時,特地去掉了「居家」、「商務」等風格辭彙,避免了語意對用戶產生影響),結果如下:

現代、科技、居家、復古四個情緒板是用戶比較傾向的智能產品風格。乍一看,可能會覺得這四個風格有些矛盾,其實不然,這恰恰反映了用戶對智能產品的風格有非常清晰的概念,「現代+科技」、「居家+復古」分別構成兩個不同的感覺:「現代+科技」對應著「智能」,「居家+復古」對應著「產品」。

2、智能產品和環境風格的融合偏好:融入優於突出

這個問題最初緣起於我們對一些智能產品的評測項目,在收集用戶對外觀的評價維度時,用戶往往都會提及同樣一個問題:「它和我家的風格搭不搭?」並且更傾向於對一個「和我家風格比較搭」的產品外觀給予一個較高評價。那實際如何呢?

鑒於家庭是智能產品主要的應用場景,我們以家居環境為例,探討智能產品和環境風格間的融合關係,根據智能產品和環境風格的融合程度分成5個級別,並讓用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融合關係級別。

總體上來說,用戶傾向於認為智能產品應該融入環境風格,作為裝飾接受一定的突出關係,或者是融入和突出都能接受。這意味著在智能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考慮空間的裝修風格;另外在智能產品宣傳的時候,強調融入感比強調突出感更能打動用戶。

三、小結

本文以智能音箱為例,闡述了用戶對智能產品的外觀偏好,包括形態、色彩和材質。並探討了智能產品應該呈現的風格及其與環境風格的融合關係,我們發現:

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東方傳統文化對中國用戶的審美的潛移默化影響。在當前人工智慧產品進入千家萬戶的時間點上,用戶的安全感心理訴求影響著他們對一款產品外觀的接受程度。我們也以此報告和大家一起思考:在這些抽象元素的背後,什麼樣的外觀會以更好的心理區間進入市場和用戶心智。

考慮到用戶需求的不確定性、外觀的藝術屬性和實驗研究的局限,外觀偏好研究本身具有一定挑戰。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通過研究,發現用戶偏好的趨勢,支持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希望本次研究可以拋磚引玉,引發更深入的探討交流。

研究方法上,主要運用了實驗法+訪談法,並佐以部分入戶觀察;在風格偏好研究中則應用了情緒板。研究樣本上,覆蓋了北京、上海、長沙等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從性別、年齡、學歷、收入和使用經驗上做了配比,並重點考慮了用戶的居住面積、裝修風格、房屋類型和居住狀態等生活形態信息。

關注設計癖,發現好生活。關注設計癖微信公眾號(shejipi),下載「設計癖 App」同樣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不止是情懷,諾基亞帶著「香蕉手機」回來了
名媛的生活,除了錢還有啥?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