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OPPO、VIVO

淺談OPPO、VIVO

在科技愛好者眼裡,O、V兩家幾乎是不值得買的。滿大道的牌子,「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逆光也清晰」不絕於耳。但是存在必然合理,那麼,今天,筆者就來談談這兩個品牌。

OPPO的董事長陳明永和VIVO的創始人沈煒以前均為段永平步步高旗下的員工,其中陳明永負責視聽產品(DVD,MP3),沈煒則是通信業務(步步高音樂手機)。其中OPPO成立於2001年,由於無意經營該品牌,最終由陳明永買斷 OPPO 品牌的許可權。

以前這兩家在功能機時代就已經嶄露頭角,並且於2011年轉型製造智能手機。

2013年12月,vivo發布了xplay3s,主打影音娛樂。頂級的性能加上hi-fi、2K屏,也是當時的頂級手機。但是現在,xplay系列已經有一年多沒有更新了。

2014年,OPPO發布了一代神機,在當時,這幾乎就是國產機的頂尖,就是find7,2K解析度的屏幕,加上22.5W的vooc閃充,解決了手機充電慢的問題。要知道,當時大部分旗艦手機只配備了10W的快充。所以,當時find7就是頂尖旗艦產品。沒想到,這是find系列的絕唱。

到了2015年,O、V兩家就把中心放在了他們的終端機上。R7和X6的銷量瘋狂增長,導致其兩家的旗艦機更新速度放緩,OPPO直接砍掉了find系列,將R系列推為旗艦。那為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呢?

首先,2015年開始,互聯網銷售手機開始降溫,消費者重新將精力轉為線下購買,而O、V兩家最擅長的渠道就凸現了作用。而小米也從線上開始轉戰線下。不錯的外觀做工加上不算很貴的價格,蘋果似的外觀,並且不用搶購,使其成為了國產手機銷量的前五名。

其二,冠和名代言人。俗話說「中國綜藝千千萬,OPPO VIVO各一半」。這雖然是現狀,但是,良好的冠名打造了所謂的高端形象。眾多的代言人,使其成為了年輕用戶的選擇(我才22啊),也是使其銷量增長的一個原因。

到了2017年,OPPO和VIVO開始轉戰線上,但是,線上的性價比是O、V所沒有的,得到了一個「高價低配」的名聲。其實,兩家做工還是不錯的。數據表明,R11系列的銷量其實是不如R9系列的,所以OPPO還是需要轉型了。

昨天的文章里,我說了一句OPPO實現了聯發科的高端路,雖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也側面表明了線下購買手機的問題。銷售人員推薦利潤高的機型(如果你認識人,一台OV的機器起碼可以省600),引發了660比835強等小白問題。

國產機需努力,但是筆者不希望是廣告打的好,銷量就好。我希望廠商可以用自己的硬實力,來讓中國手機發展的更好。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胖子,每天與您聊聊科技圈發生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胖子聊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胖子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