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美與俄羅斯「外交戰」燒至聯合國

歐美與俄羅斯「外交戰」燒至聯合國

READ

連日來,美、歐和俄羅斯之間上演了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外交戰」:美、英、法、德等27個西方國家集體驅逐超過150名俄羅斯外交人員,引發俄方採取對等行動……

#外交戰#

上月初,俄羅斯前情報人員斯克里帕爾與其女兒尤利婭在英國南部小城索爾茲伯里據報道因接觸「不明物質」而失去知覺。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利用各種場合控訴俄羅斯「可能使用神經毒劑暗殺前特工」,強調「英國及其盟友團結在一起,不會容忍俄羅斯繼續企圖蔑視國際法,並破壞我們的價值觀」,隨後下令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俄方對此表示強烈抗議,稱此舉將加劇緊張局勢和對抗。早些時候,安理會應英方要求就此召開了緊急會議,雙方各執一詞,展開爭鋒相對的辯論……

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喬納森·艾倫在安理會會議中指出,經英國警方調查,斯克里帕爾和他的女兒尤利婭接觸的是一種由俄羅斯研發的軍用神經毒劑,名為「諾維喬克」(俄文:「новичок」,意為「新手」)。英方將根據《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要求對此事進行調查。

艾倫說,「3月4日,斯克里帕爾和他的女兒尤利婭被發現在街頭的一張長椅上失去知覺,目前病情危重。《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認可的國際專家調查後發現,他們接觸了一種神經毒劑。英國警察尼克也因暴露在這一毒劑中而住院,目前情況緊急。幾百名英國民眾也可能暴露於毒劑中。這是針對英國人民不加區分和魯莽的攻擊行為。英國已經派出部隊保護清理一些地點,減少污染。警方正在不遺餘力地進行大範圍調查。」

「非國家行為者無法製造『諾維喬克』軍用神經毒劑這一武器,它如此危險,需要最先進的國家實驗室和專家研製。基於俄羅斯曾製造過這種毒劑以及謀殺間諜的記錄,英國政府認為俄羅斯極有可能對這一事件負有責任。這不是普通的犯罪行為,這是非法使用武力行為,違反了作為國際法律秩序基礎的《聯合國憲章》第二條。」

——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喬納森·艾倫

3月12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向俄羅斯方面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在3月13日晚前就此事提供詳細信息和解釋,並呼籲立即、全面、完整地向「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披露其「諾維喬克」計劃。俄方於當地時間13日致信英國外交部,要求獲得相關有毒物質樣本,否則將不會答覆英方的「最後通牒」。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內本西亞在安理會發言中表示,英國代表團在3月14日向安理會的致信中所發起不合理的指稱「完全令人不可接受」。他同時還表示某些國家對俄羅斯的指控是慣用的宣傳手段,意在抹黑俄羅斯。

內本西亞說,「英國發給安理會主席的信中包括極其不負責任的呈述,我甚至無法用外交辭令對此進行評論。它涉及對一個主權國家、安理會主要成員國的威脅,違反了國際法以及《聯合國憲章》第二條。俄羅斯認為這一致信中所涉及的不合理的指稱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信中指出,俄羅斯對索爾茲伯里毒劑事件負有責任,並且要求俄方在24小時內承認這一罪名。俄羅斯3月13日已經做出回應,重申俄方完全與毒劑事件無關,並要求獲得相關有毒物質樣本,同時開展聯合調查,尤其在一名俄羅斯籍公民也在此次事件中受到了影響的情況下,但這些要求都被英方拒絕。」

「在這一事件上,英國製造了一個極不透明的氛圍。這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在英國的俄羅斯公民生命受到威脅卻沒有得到調查,或者俄羅斯無法獲悉調查進展。在指稱其他國家前,英國應該先將在自己國家境內發生的事情調查清楚,這是有禮貌的做法。」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內本西亞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表示,美國政府將「堅定地與英國站在一起」,並要求俄羅斯擔起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重任,積極配合英國調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馬朝旭表示,中國希望以事實為依據,根據有關國際規則,對上述事件進行全面、客觀、公正調查,基於確鑿證據,得出經得起事實和歷史檢驗的結論。希望相關各方通過適當渠道妥善處理這一問題。

近日,這一事件引發的外交戰不斷升級。英國驅逐了20多名俄羅斯派駐該國的外交官。為了配合英國的行動,20多個歐盟和北約成員國驅逐了150多名俄羅斯外交官,形成了歷史上對俄羅斯情報人員的最大規模的驅逐。其中美國宣布將驅逐60名俄羅斯外交官,包括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的外交官。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哈克近日表示,秘書長古特雷斯正在密切關注美國宣布驅逐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某些外交官的事態發展。

聯合國秘書長副新聞發言人哈克

「聯合國已經看到美國政府宣布決定對俄羅斯在美國的一些外交官採取行動。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已經通知聯合國秘書處,該國決定根據1947年的《聯合國—美國總部協定》第13條B款對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的某些成員採取行動。這種行動有可能需要要求這些人離開美國。鑒於這一仍在發展中的問題的敏感性,聯合國方面現階段不做進一步的評論。但秘書長將密切關注這一事態的發展,並酌情與相關國家政府保持接觸。根據第13條B款,美國有關外國人居住權的法律和法規的執行不應當干涉各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外交官為履行職責而做出的任何行動;但如果這種特權被濫用,那麼該人員將不能在美國法律法規面前得到豁免。

截至3月30日,歐美27個國家和北約共驅逐140多名俄外交官;俄羅斯則針鋒相對分別於29日和30日宣布,將驅逐60名美國駐俄外交官並關閉美駐聖彼得堡總領館,並將按照數量對等原則驅逐其他23國駐俄外交官。分析認為,西方國家在俄前特工中毒案件調查未有定論的情況下就聯合驅逐俄外交官,凸顯其冷戰思維;俄對於西方發起的「外交戰」予以強硬回擊,原本已緊張的俄羅斯與西方關係將會「雪上加霜」。目前,這一外交大戰接下來如何發展?是否會繼續升級?各方是否會再使用聯合國這一世界舞台就這一事件進行較量,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合國 的精彩文章:

教科文組織:教育女童、結束童婚

TAG:聯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