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曆閏年、閏月是怎麼計算的呢?

農曆閏年、閏月是怎麼計算的呢?

農曆又稱"殷歷"、"古歷"、漢歷、"黃曆"、"夏曆"和"舊曆"等,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經歷各朝各代的發展而形成的。現在的農曆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枱曆算組發布,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運行的軌道面,名曰白道,地球運行的軌道面,名曰黃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周,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周,復至合朔,實需29.5306天,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農曆平年有十二個月,每月29天或30天,全年354天或355天(個別年份353天),實際一個回歸年(地球公轉)天數為365.2564天,平均每月30.43685日。

古人發現按此方法計算會與實際存在差異,因此設置閏年閏月的計算方法來減少誤差,閏年為十三個月,其中某一月為閏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閏月則為閏八月。閏年全年383天或384天(個別年份385天)。而閏年的計算設置方法也是經歷的一個很長的時期的發展,春秋時代天文學家曾經首創十九年七閏的方法:19個回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的結果比較:

19個回歸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個朔望月有29.5306天,235個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後,與實際回歸年的時長只差:

6939.6910-6939.6018=0.0892(天) 即2小時9分多,這已經是夠精確的了。厲害了,我們的祖先!

祖沖之大明曆採用20組19年7閏插入1組11年4閏,計391年144閏,使農曆的平均歷年更接近回歸年;此外還有334年123閏、1021年376閏的提法,和回歸年的差額更小。但自唐代以來,我國即完全採用天象確定歷年、歷月,從而使農曆的平均歷年與回歸年完全一致。了解現在閏月的具體設置方法首先要了解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又分為十二個節令和十二個中氣:

十二節令: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十二中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節」和「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左右,兩者統稱為「節氣」

漢武帝太初元年,把閏月安置在一年中不包含中氣的月份來作為前一個月的閏月,直到現在仍沿用這個規定。(另明間稱的寡年就是指從正月初一到年末沒有立春節氣)

為什麼有的月份會沒有中氣呢?節氣與節氣或中氣與中氣相隔時間平均是30.43685日(即一回歸年3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588日,所以節氣或中氣在農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遲,到一定時候,中氣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個中氣移到另一個月的月初,這樣中間這個月就沒有中氣,而只剩一個節氣了。

小夥伴們農曆的閏月你了解清楚了嗎?因為閏月的存在,還將出現過兩個年的情況,2262年將出現閏正月,再過244年可以過兩個年了,到時會不會放兩次假呢?想想都要點小激動。以下是歷年閏月情況,過農曆生日的小夥伴們看看你們自己哪一年能過上兩個生日呢?

2017閏六月大 2020閏四月小2023閏二月小2025閏六月小2028閏五月小2031閏三月小2033閏冬月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芝麻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八大奇葩皇帝

TAG:小芝麻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