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巧妙地進行政治投機,最終成為秦國的丞相,他就是呂不韋!

他巧妙地進行政治投機,最終成為秦國的丞相,他就是呂不韋!

呂不韋是一個富於謀略的商人,他巧妙地進行政治投機,最終成為秦國的丞相。他傑出的才能,使秦國更加強大,為秦始皇掃平六合,一統華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呂不韋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少有的商人出身的大政治家。約生於公元前290年-公元前280年之間,卒於公元前235年。關於他的家世史無記載,很可能出生在一個珠寶商人的家庭。呂不韋成年後就奔走於各國經商。後來他行商到韓國,成為陽翟(今河南禹縣)「家累千金」的巨富。

戰國時代隨著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私營商業日益興盛,商人十分活躍,有的身居顯位的卿相也棄官經商。在這些大商人中,不乏有政治頭腦的人物。有些商人主張用兵家之道來經商。而呂不韋別具一格,卻是用經商之道來從政的。公元前265年,呂不韋在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遇見在趙國作為人質的秦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認定此乃「奇貨可居」,是一個進行政治投機的對象。於是呂不韋西入咸陽,遊說秦孝惠文王夫人華陽夫人,將子楚立為太子。秦孝惠文王死後,子楚即位(即秦莊襄王),按照原來的約定,就讓呂不韋任相邦,這樣秦朝大權開始操在呂不韋的手中了。子楚即位後三年又死了,繼位的太子政(秦始皇)僅13歲。呂不韋以三朝元老和「仲父」的身份,輔孤理政。此時的秦國已是戰國七雄中最強的國家,由秦國來完成統一已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呂不韋在穩定國內政局的前提下,把完成統一大業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他自稱「仲父」的用意就在於此。春秋初期齊桓公用管仲輔佐,成就霸業,齊桓公給管仲的稱號就是「仲父」。呂不韋是要秦王政像齊桓公對待管仲那樣尊重他,他就可以幫助秦王政去完成統一的歷史使命了。

從公元前249年到公元前238年,即秦王贏政22歲親政以前,秦國的軍政大權就一直握在呂不韋手中。在這12年中呂不韋為推行秦國統一全國的大業制訂了政策,採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

在政治上呂不韋主要作了兩方面的事。一是注意起用老臣宿將,調整好統治集團內部關係,以穩定國內的統治秩序;二是注意發現和薦舉人才,讓這些人才在統一大業中發揮作用。

在經濟上,呂不韋強調重視農業,興修水利,增強實力。《呂氏春秋》中就有專講農事的《上農》《任地》《辨土》《審時》四篇文章。《上農》就是重農的意思,這篇闡述了農業與政治的關係。《任地》總結了精耕細作的十個問題。《辨土》講如何使用土地,改良土質。《審時》講莊稼與時間季節的關係。這些文章總結了戰國以來農家的新經驗。也足以說明呂不韋對農業的重視。他所採取的政治經濟措施,使秦國政局穩定,國力增強,比其他六國明顯地佔了優勢,為秦的統一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在軍事上,呂不韋堅持用兼并戰爭來實現統一,在軍事理論上提出了許多卓越的見解,《呂氏春秋》中就有七篇文章是探討兼并戰爭中的軍事理論問題的。這些文章汲取了春秋戰國時期兵家的研究成果,並有所發展,呂不韋用這些軍事理論指導作戰行動,並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使他在任相期間,滅東周,伐三晉,屢戰屢勝,兼并了大片土地,版圖在六國中已首屈一指,造成了分割包圍三晉的形勢,使三晉朝不保夕,為最後消滅六國作好了準備。

在政治上《呂氏春秋》主張博採百家,化眾為一,建立以天子為首的統一的封建王朝,主張實行中央集權,效法自然、統一政令。同時也主張對君權作必要的限制。在施政方針上,主張以「德冶」為主,「法冶」為輔,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

呂不韋所創立的新的大統一學說,是戰國時期經濟政治發展的反映,它適應了正在從事統一事業的秦國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為秦的統一事業作了輿論準備,提供了理論根據。為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增加了新的內容,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

隨著秦國統一戰爭的不斷勝利,呂不韋的權勢也日益擴大,取得的封地也越來越多。呂不韋所預期的「無數之利」似乎是全部實現了。但是呂不韋畢竟是外來的客卿,權勢如此之大,財富如此之多,於是秦王與呂不韋爭奪最高政治權的鬥爭也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公元前228年,秦王政親政之後,以「繆事件」為導火線,下令將呂不韋流放到蜀地,途中呂不韋飲毒酒而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千年紀11 的精彩文章:

基督教初入中國的情形
印度阿利安人入藏

TAG:五千年紀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