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花巨資,就為一句話「讓文物回國」

他花巨資,就為一句話「讓文物回國」

據報道,近兩年來,我國一些民營企業家、收藏家不惜血本紛紛去海外「奪寶」,儘管迴流文物市場火熱,但據悉,目前中國仍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落在海外。

盜墓一直以來都是屢禁不止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我國來說,由於古人對於墓葬非常重視,陪葬有大量的物品。所以導致了民間盜墓的情況是特別常見。國內很多墓葬,各朝各代無論大小都被盜的七七八八。這樣的結果,致使很多文物都流失到了海外。有關部門大概計算了一下,從建國以來被盜的陵墓將近有20萬座,損失的文物更是數不勝數。而更多的文物已經流失到海外,不知還要多久才能重新回歸祖國。

馬承源馬先生,是上海市博物館曾經的館長。馬先生是一位非常具有正義感的專家,不僅為全世界免費鑒別文物,被稱為青銅鑒別的第一人。同時,這幾十年來,經他保護的文物更是數不勝數,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一些文玩市場,馬先生都是細心觀察,盡量為國家找回那些流失掉的文物寶藏。

馬先生經常在香港,甚至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文玩市場,到處搜尋。他找尋回來的寶物都被保存在上海博物館。為什麼要提香港這個地方,因為失傳到海外的寶物,大多都要在香港進行流轉。而這一次,這件珍貴的國寶正是馬先生從香港帶回來的。

90年代中期,馬先生無意間在香港的一家古玩商店裡,發現了一件寶貝。這是一把青銅寶劍,上面刻有"鳥篆"。馬先生非常驚喜,因為他知道,這是一把春秋戰國時期的寶劍。這樣的發現怎麼能不讓人感到驚喜呢?寶劍上通過銘文,可以推斷出來,這是和越王勾踐劍出自同一個地方。

對於這一件國寶,馬先生心中決定一定要把這把劍帶回內地。屬於國家的東西,就應該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被珍藏起來。當時這把出現在香港的稀世珍寶——越王寶劍的開價有100萬港幣,當時國家還沒有這麼多錢去做這件事。而此時,有一個日本人卻要出天價150萬收購這把劍。

就在這個時候,杭州一家鋼鐵廠的孫總,在得知這把寶劍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越王的寶劍後,果斷花費了180多萬元,不惜無私下血本花巨額資金贖回。隨後,孫總無私地就把這把劍贈送給了國家,讓國家珍藏。此劍便是「越王者旨於劍」,而劍的主人正是越王勾踐的兒子的隨身佩劍。這把春秋戰國時期的寶劍保存的非常完整,更難得是經過兩千多年的時光,依然是削髮可斷。

如此完整而且材質精良的越國寶劍,在國內來說都是十分罕見的,這也是這把寶劍可以成為國家至寶的原因。

那麼造成迴流文物有家難回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據了解,我國現有藝術品高關稅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海外文物迴流。對於中國內地藝術市場而言,關稅已然是一道繞不開的檻。近20年來,拍賣一直是中國文物迴流的重要途徑,但是也因為關稅問題,拍賣業文物流通受限制,整個文物迴流渠道並不暢通。這也造成很多內地藏家的無奈之舉,不少內地藏家只能將從海外購得的流散的中國文物送到免稅自由港的香港避稅、儲存。

然而,即使文物通過保稅區入境,也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回家。入境後文物的展示、交易也成為文物迴流的又一大難題,在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經濟系主任徐晨看來,突破保稅區展示、拍賣,能夠真正在市場交易才是文物最終的歸屬。

同時,國內藝術品市場缺乏明朗的環境也成為文物難迴流的原因之一,此外,藝術品拍賣行業從業人員還指出,國內配套的藝術品相關行業還在發展中,尤其是藝術品保險方面進程緩慢也影響文物歸國後的保障。

生活中,依然有很多類似於孫總這樣的人。他們不為自己謀私,真心實意的為國家著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捍衛著屬於國家的每一個文物。

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推動了國家考古和文化事業的發展,馬先生和孫總的無私奉獻,激勵著我們每一個熱愛中華文化的炎黃子孫,為國家的考古事業貢獻力量!希望有更多的國人能一起為中華的文物盡一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古玩之鄉 的精彩文章:

瓷器之青花重器,看看價值?
做人,人品是一個人的底線

TAG:中原古玩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