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安萬年之七十八:東方的三流人才百里奚和蹇叔,是秦穆公的無耐選擇?

長安萬年之七十八:東方的三流人才百里奚和蹇叔,是秦穆公的無耐選擇?

為方便閱讀,請點擊「自然自覺自在」,關注此公眾號!

秦人進入關中之後,面臨兩大困難:人口和人才。所謂的「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人口可以通過休養生息、發展農業來逐漸補充,一、二十年一代人;而人纔則不可能速成,特別是懂得治國理政的人才,必須假以時日。因此,通過引進「外國人」來滿足秦國的當下急需,這是秦國最早實行「客卿制」的根本原因所在。

關中人口不多,人才更是稀少,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平王東遷,戎狄內侵,關中人口遷一批,逃一批,地廣人稀。秦穆公後來稱霸西戎,歷史上一直為人詬病,很多文人認為秦穆公是因為跨不過晉國這道東進的門坎,才被迫將兵鋒轉向西面,其實秦穆公也有他的苦衷,那就是關中人口稀少,人才凋零。

當然,秦國國內也有人才,但秦國自己的人才,有個硬傷:多是熟悉游牧民族特性的人才,象秦人先祖一樣,擅長養馬、騎射,他們對當時最先進的農耕文化還不精通,更不了解東方軍隊集團化的作戰方式。一句話,與東方諸侯國競爭,自己的人才還不中用。

秦人的都城一步步由西部邊垂向周王朝的「龍興之地」長安推進,這個走向長安的過程,也是秦人必須從游牧文明向農耕文明轉變的過程,既需要懂得如何治理農業的人才,又需要指揮與東方軍隊作戰的人才。完不成這個轉變,秦人就沒有希望。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秦人要戰勝天下諸侯,首先要學習諸侯,掌握諸侯,特別是先進的農耕文明下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秦國自產的「人才」,數量既少,又沒見過世面,自然很難成為秦國發展急需的人才。

與秦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晉國在春秋時代湧現出了大批人才,支撐晉國從晉文公之後一直稱霸於諸侯。晉國的人才之眾,足以令秦國汗顏。晉國有十幾個文化底蘊雄厚的大家族,隨便到哪個家族去一抓就是人才一大把。

秦國要引進人才,東有晉國、南有楚國,兩道屏障,困住了秦人,當時可沒有互聯網讓人才與秦國之間隔著時空互訴衷腸。契機天予,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滅亡虞國之後,秦穆公終於請來七十歲的虞國大夫百里奚,百里奚又把自己還大一歲的好友蹇叔舉薦給了秦穆公,從此秦國成了東方人才治國理政的「試驗田」。

百里奚和蹇叔到來之後,秦國開始大舉模仿東方,政治上由「宣揚武力」轉向「以德治國」,軍事上以「游擊騎射」變為「戰車軍陣」,秦穆公在此「二老」的輔佐下,經營多年之後,秦國不僅經濟實力雄厚,更重要的是軍事實力猛增。

當然,有一種觀點一直認為:百里奚也好,蹇叔也罷,在東方諸侯國中,充其量算是「三流」人才,就象給古老的北京城設計建造「國家大劇院」的西方設計師一樣。因為當時的天下,一、二流人才,要麼看不上秦國,要麼被晉、楚兩國封鎖在關中以外,秦穆公實在接觸不上東方高人,選擇他們,實屬無耐之舉。

百里奚原本是虞國的大夫,在秦國大顯身手前的光榮記錄是:虞國滅亡前給國君獻策,不要給晉國借道討伐虢國,也就是那個「唇亡齒寒」的故事。這個策略,名氣很大,但事上等於廢話。在強大的晉國面前,借道不借道伐虢,虞國都會被晉國所滅,不借道給晉國,虞國國君說不定死得更慘。百里奚這建議算不上高明,但佔領了道義的高地。

蹇叔則是「民間高人」,他曾成功預言齊國和東周的內亂,是個坐在家裡就能盤算天下大事的人物。不過真正的高人不但要能預測歷史,更要有改變歷史的能力,蹇叔顯然沒有改變歷史的能耐,只能算民間高人。

百里奚將自己的兒子百里視(孟明視)帶到秦國,而蹇叔也將自己兩個兒子蹇術(西乞術),蹇丙(白乙丙)帶到秦國。這三位就是公元前627年率領秦軍千里偷襲鄭國的將領。很顯然,秦穆公有大量,而這三位不是什麼大才。

勿庸置疑,秦穆公當時的戰略決策是錯誤的,「千里偷襲」,焉能不敗,但做為執行者的領軍之將,在戰役中讓全軍覆沒,也證明了他們的才能不過爾爾。兩年後,秦穆公還派三位討伐晉國,又是大敗而歸。直到第三次派他們上陣,秦穆公親自督陣,加上晉國由於內部原因避戰,才算是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既挽回了三人的面子,也擱住了秦穆公的顏面。

秦穆公內心的無耐,只有他自己明白。百里奚和蹇叔兩人顯然年歲太大,但秦國迫切需要人才,「矬子裡邊撥將軍」,求賢若渴的秦穆公也只能給他們委以重任了,先有個姿態再說。從某種意義上講,秦國這時候引進的人才,與其說是質量高,倒不如說是秦穆公這個平台好。

秦穆公堅定地使用百里視、蹇術、蹇丙為三軍統帥,哪怕是在他們連續吃敗仗、秦國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仍然為他們站台,這也是秦國人才引進戰略實施初斯無可奈何的決定。自己引進的人才,自己不支持,那會讓他本人和秦國進入惡性循環,秦國就更不可能引進東方高層次人才了。

百里奚、蹇叔和兒子百里視、蹇術、蹇丙是東方的三流人才也好,一流人才也罷,他們可以說是秦穆公為秦人引進人才的「破冰石」、「敲門磚」。秦穆公選擇他們,可能是無耐之舉,因為別無選擇;但秦穆公明白,這樣做對秦人的發展和秦國的帝業是有益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選擇他們,絕不是無耐之舉,因為是秦穆公主動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自覺自在 的精彩文章:

長安萬年之八十二:韓原之戰,秦人將勢力範圍拓展到黃河一線
長安萬年之七十三:人法地,地法天,秦都咸陽「天人合一」的營建思想

TAG:自然自覺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