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們沒有高達這種現象級國產動畫?

為什麼我們沒有高達這種現象級國產動畫?

文|泡泡圈漫評團 郭嘉掉線了

這周抽空膜拜了斯皮爾伯格老爺子的新作《頭號玩家》,雖然本人不是資深的阿宅(沒辦法,小時候窮,紅白機和vcd都買不起),不過也耳濡目染了許多經典的作品,所以當童年的一道道熟悉的身影再度立體地出現在銀幕上時,雖不說熱淚盈眶,卻也激情澎湃。

GIF

GIF

特別是哥斯拉大戰高達的場景,再次感謝老爺子,讓小編這種半宅也激動了一把,前者是日本國獸,後者是開創了日本機器人動畫的始祖級別作品,都對以日本為首的世界全球次文化界產生重大的影響。

慚愧的是,哥斯拉28部,小編只看過新近的4部(不包括美國版本的),而鋼彈系列也只看過seed和00...好像有點扯遠了,總之,走齣電影院時,除了再次佩服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之外,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為什麼我們沒有高達這種現象級的作品?「

不得不感嘆美日的文化滲透實在是太厲害了,80、90後的童年基本都被他們主導,這真是「幸福的煩惱」,「幸福」的是他們的文化作品確實很值得推崇和借鑒,「煩惱」的國產文化產業的缺位,這實在不是一件好事。

這就涉及到文化入侵的概念,相信說到這裡,可能大部分人覺得小編是不是太杞人憂天,動畫片看多了?且聽我娓娓道來。

首先,給它做個定義,個人理解為是「美國式、日本式的意識形態方式隨著動漫產業及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傳播,進而以一種柔性、撫慰和娛樂休閑的方式進行『灌輸』和『洗腦』。」

拿日本來說,雖然日本動畫起步晚於中國,但是發展速速遠超中國,早在1966年起,日本就將動畫定位為國家戰略產業,發展動漫產業成為基本國策,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能在其他國家培養起一個龐大的對日本文化感興趣,有好感的年輕階層,他們往往也會對日本的國家形象產生好感,而這些年輕人也會遲早成為這些國家的中堅力量,日本就自然地在其他國家培養起有政治話語權、與日本友好的階層。

另外日本還開展漫畫外交,設立國際漫畫獎,做「漫畫界的諾貝爾獎」,向各國的優秀漫畫家頒布獎項,力圖使他們感受到與日本的聯繫,且在2008年,哆啦A夢成為首任日本動漫文化的形象大使。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動漫里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意識形態傾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誰能主導孩子的童年,誰就能主導未來。而當年《葫蘆娃》等作品就是為了抵抗這種看不見的較量而生的。

我國動畫起步早,起點又高,《山水情》等水墨動畫已成絕響,就像空中樓閣,讓後來者望其項背,這也造成了之後的文化斷層,為日美的動畫市場佔據中國提供了便利。

當然,大部分國人是清醒的,縱然喜愛日美文化,追星打call,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都是堅定的小粉紅,除了某些「精日」派,巴不得亡國滅種。

可喜的是,從2000年開始,我國開始重視動漫產業,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把動漫產業正式納入國家戰略層面而進行大力發展和扶持,之後《一人之下》、《全職高手》、《狐妖小紅娘》等優秀作品如雨後春筍般湧出。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路漫且長,此外很多國人仍將動漫視為不入流的小孩子把戲,這是有點可悲的,也是無法立馬改變的事實,為此,小編也會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非專業愛好者為國漫發聲,期待她的成長和進步。

(好像又有點扯遠了)接著上面所說,國產動畫的蓬勃發展是可見的事實,但是不能因此盲目追捧,「不黑不吹」是小編的準則,需要正視的是我們仍然與日美韓存在不小的差距。

只有審視自我,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那麼為什麼我們沒有高達這種現象級的作品呢?縱使國漫熱門《一人之下》滲透到了隔壁也還稱不上現象級的神作。

這就又回答話題上來了,有人說,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內涵外國佬懂嗎?為什麼要迎合歪果仁?為什麼要得到歪果仁的認可,我們自己喜歡不就可以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日本就已經很好地做了榜樣,自不多說,那麼,我們到底缺少什麼?

1、技術?我們國內並不缺動畫技術人才,最近上映的《媽媽咪鴨》背後的國內製作團隊原力動畫在世界上也是相當大牛的存在,更不用談活躍在更大製作班底中國人的身影。

2、資金?這是不可或缺的,無論你再有夢想,也離不開商業化的運作,更不能不吃飯,而國內的動漫產業補貼是有傾向的,在體制化的限制下靠網路傳播盈利是很艱難的,而且產業鏈過於脆弱單一,沒有保障,如何良性循環是困擾業內的一大難題。

3、想像力?國人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想像力的,這點在很早之前就得到了印證。

諸如《珊瑚島上的死光》《霹靂貝貝》等腦洞作品,更不用談如今的網文毒瘤一般侵蝕外國人的精神世界,那麼,為什麼如今出不了這種作品呢?

個人認為是市場化運作之後,社會責任由企業承擔,但是選題仍把握在體制內,也就是大家經常罵的某局,這就造成如今動畫市場的千篇一律,小心翼翼,但是了解美國審核體制的應該清楚,你如果覺得美國動畫的尺度很大那就錯了。美國引進《海賊王》TV版的時候,甚至把山治手裡的香煙換成了棒棒糖,但是人家有分級啊,而且很細緻。

4、人才。無論在哪個時代,人才都是緊缺的,國內動畫市場的人才缺口是很大的,特別是基礎人才,而且目前環境並不規範,從事動漫行業的教師並不專業且沒有受過市場的洗禮,說的不好聽點,就是業餘,怎麼能指望他們教出合格的學生?而靠自學成才的畢竟是小概率事件。

5、環境。目前大環境下國漫百家齊放的背後是岌岌可危的絕地求生,除了有金主扶持加大流量,很多優秀的作品只能苟延殘喘,甚至網盤見;此外,國人的版權意識還很薄弱,沒有ova生存的土壤,盜版泛濫,比如大電影《星遊記之風暴發米拉》,連5塊錢你都不肯出,難道讓製作者靠愛發電嗎?

騰訊動漫也曾做過調查,付費用戶僅不到10%,而且維權很難,看看郭敬明的盜版Fate堂而皇之搬上銀幕你就知道環境有多惡劣。

所以,當你看著盜版的資源還在罵怎麼做成這麼個鳥樣時,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六、初心。這是《頭號玩家》給我的啟示,當遊戲製作者設計出某款遊戲時,他的初心並不是讓你享受最後勝利的喜悅,而是玩的過程,帶有功利性並不不會讓你快樂。

然而動漫產業內的人大部分只是將它當成養家糊口的工作,這也無可厚非,因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會消磨你的熱情,但是沒有像《鴉》的團隊燃燒一切的愛和勇氣,又怎會將這份情感注入自己的作品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國產動畫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支持她、祝福她、幫助她的載體——觀眾,當我們不再愛她的時候,她就已經死了,不是嗎?

以上觀點為漫評團成員個人意見,若有遺漏或錯誤,歡迎補充和斧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嘉掉線了 的精彩文章:

2018值得期待的7部國創動畫,每一部都不容錯過!

TAG:郭嘉掉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