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們會焦慮不安?

為什麼我們會焦慮不安?

以下內容只是自己閑來無事時自己思考的東西的部分整理,沒有經過專業的求證,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生而為人我們總會有焦慮的時候,自然我也不例外,最開始我並沒有過多的在意這樣的情緒,因為一個人身上生出各種的情緒總是合理合法的,倒不必太過於大驚小怪。

不過後來我就沒有那樣去想了,一來是因為有時候焦慮情緒會影響我一整天做事的心情,二來焦慮情緒會擴散傳染,讓我給別人帶來負面情緒,影響我和別人的關係。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開始體察自己的情緒,去琢磨我為什麼會焦慮。而後也會看一些文章,對號入座之後再推理類比,去想想大眾為什麼會焦慮。

而之所以今天會出這篇文章,是因為今天早上我也莫名很焦慮,焦慮的原因是這周有一場大活動被卡著還沒有進入執行層面,而我想把這個活動做好,或者,至少要讓活動落地,為後面做別的事情做鋪墊。由此契機,我開始靜心排解自己的焦慮,在這個過程中也無意之中把之前的一些思考聯繫起來了,所以就又來了今天的這篇文章。

好了,進入正題的討論,「我們為什麼會焦慮?」

我相信很多人都體會過那種情緒,焦慮來臨時,我們做很多事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都可能連三分鐘熱度都打不到,由焦慮延伸出去,我們會壓抑,憤怒,這些情緒還會在我們的言行中不自然的傳遞給別人,處於那樣狀態的我們,很難受到別人的喜歡,所以,我們總要試著做點什麼去改變這樣的局面吧?

認識問題產生的原因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畢竟對症才能下藥,癥狀不明就下藥,可能會有很多的麻煩。

我們為什麼會焦慮?

一 成就感的缺失

如果你注意看周圍的人,大多數有焦慮心態的人,當下一般是困在了某些事情裡面,這些事情他們沒能很好的做到,這給他們帶來的挫敗感,由此而有了焦慮情緒。

大多數人喜歡買書,買完書又不看書,或者看一本書不看完,之後又去開一本書,最後一個月下來發現自己買了幾十本書,開了十幾本書,卻一本書都沒看完,這樣的狀態就容易讓人產生焦慮,因為自己這麼久了,一本書都還沒看完,真是沒用。一般自我否定(負面情緒)出現後焦慮也就隨之而來了。

類似的還有,有的人喜歡安排日程表,如果一天安排的內容晚上檢查的時候發現很多都還沒有做的話,第一天可能還好,那就把他們放到第二天好了,可是如果第二天、第三天、甚至第四天,第一天沒完成的任務還是出現在了當天的未完成任務一欄,那麼這個人想不抱怨都難,這樣,又回到了剛才,負面情緒一旦出現,焦慮也就隨之而來了。

以上兩個例子,相關的案例還有很多,我們取了一個大眾熟知的名字「拖延症」,這個話題我們下次聊。

因為以上類似的「未完成」,我們有的更多的是挫敗感而不是完成或者做好某事而有的成就感,一個人一旦生出了挫敗感,焦慮就會有了。不信你看看那些「說到做到」的人,有多少人會如上面的那些人一樣那麼容易產生焦慮感。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想要儘可能減少焦慮,那就盡量別做一個拖延症患者,或者,讓我們每一天多一些「完成時」,而非有著越來越多的「未完成」。

二 掌控感缺失

第一個原因成績感缺失,往前一步即是「掌控感」缺失。

一般說來當一件事按照我們的想法發展時,我們有的是成就感和愉悅感,因為我們覺得這件事是按照我們的意願走的,我們擁有著多這件事的控制權。

那些頤指氣使的官老爺享受著指揮人的權力時,想讓他焦慮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突然給他說你的權力被收回,你需要下放勞動,那個時候你想讓他高興起來估計還是很難的,因為那一刻他失去了權力,進一步而言,失去了讓很多人和事情按照他的意願發展的機會,這種掌控感的缺失足夠讓他焦慮,乃至於不安,恐懼,最後走向極端。

而我們大多數人呢,如果能夠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了,堅持一些積極有益的事情,我們享有的是對於自己人生的掌控權,做到那些事情也會給我們帶來足夠的掌控感,我們自然也就不容易焦慮了。

如果有過公眾演講、發言或者主持大型活動經歷的人回想一下自己的情緒狀態,一旦某個場次自己之前有過成功的經歷,那麼這一場一般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波動,而如果一個一般只在十幾個人面前發言的人,你把他放進幾百人的會場去,他估計會一直哆嗦。

以前臣子給皇帝寫奏摺總是說「誠惶誠恐」,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絕大多數人真的是惶恐,皇帝一生氣他們就直哆嗦,因為那一刻他們感覺自己失去了對於自己生命的掌控。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要克服焦慮,只有多多的經歷事情,培養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擁有對自己,對更多人和事的掌控能力。

三 對於未知的恐懼

更進一步的焦慮是我們面對那些情景時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地恐懼和擔憂。

這就像一隻動物在原產地被抓,裝進籠子後要被運走,這時候它會焦慮不安,因為他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緊閉的籠子,黑黢黢的車廂,四面而來的雜訊,足夠多的刺激讓我們產生對於自己接下來處境的擔憂,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總感覺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在我們人身上,其實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忽然被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我們很大概率也會焦慮不安。

寫到這裡忽然發現,這一點還是可以劃歸到上一點「掌控感」缺失。

我們對於熟悉的東西總是自然而然有一種掌控感,我們清晰地知道人和事會是什麼以及它會怎麼發展,一切都還在我們的掌控範圍。所以,對於未知的恐懼而產生的焦慮本質上也是一種「掌控感」缺失。

四 身體本能防禦機制

無論出於那種原因而產生的焦慮,最後應該都可以劃歸到這一點——外在的不可控激發了我們內心的防禦機制,焦慮是一種推進劑,這樣的情緒會逼著我們解決問題,適應環境,重新獲得對於自己,對於周圍人和事的掌控感。

你會發現,自己因為成績不好而升起焦慮,於是自己會更加努力學習;自己因為生活條件不好而升起的焦慮,於是自己會更加努力去追尋更好的條件。

還有很多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結一下,會發現這樣一個軌跡——

我們可能原本處於某個平衡的狀態,環境因子的介入打破了這種平衡感,讓我們失去的對於原有軌跡的掌控,於是我們升起了焦慮,這份焦慮促使我們去解決問題,消除環境因子的給我們帶來的失控感。

當然,有一種最大的無奈,是我們知道了什麼引起我們的焦慮,卻只能束手無策。希望我們儘可能不要遇到這種情況吧。

希望我們試著多一些對於自己和周圍事物的掌控能力吧。

註:合理的逃避有時候是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友群讀書分享 的精彩文章:

相遇·薩拉戈薩

TAG:書友群讀書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