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頭號玩家》內地北美表現各異,其背後的未來預想才是重點

《頭號玩家》內地北美表現各異,其背後的未來預想才是重點

這些天,影迷的時間是屬於《頭號玩家》的。

萬萬沒想到,這部集合70、80、90年代流行文化的電影竟然能在牆內的中國獲得如此超高的評分和討論的熱潮。

豆瓣9.1分,貓眼9.1分,淘票票9.2分,少見的在評分網站和電商網站,一部電影取得同樣的「口碑一致的好評」。

斯皮爾伯格無愧於是當今最嫻熟的大導演之一,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一個極客死宅的意淫,一部包攬流行文化的二流科幻小說,一部引發樂迷、影迷、動漫迷、遊戲迷集體狂歡的電影。

當初,生於1970年代的恩斯特?克萊恩,作為一個資深的宅男、年少時痴迷於多種流行文化。包括彼時流行的街機遊戲、各種動漫、影劇和音樂。

說白了,他就像當下很多宅在家打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看《生活大爆炸》《海賊王》的宅男宅女一樣。靠這些虛擬的流行娛樂產品逃離現實,尋求寄託。

後來,克萊恩在網路寫作,憑藉《跨越八次元空間大冒險》的續集劇本而小有名氣。並得以創作更多作品。

2011年,克萊恩把自身幾十年的經歷,加上數年研究,寫就第一部小說《玩家一號》,講述2045年的近未來發生的冒險故事。

之後迅速佔領各大暢銷書榜單。尤其是受到科幻小說迷、VR關注者以及那批80、90年代成長起來的書蟲的追捧。

《紐約時報》珍妮特?瑪斯林 :「《玩家一號》屬於「資深宅」的代表作——沒有什麼其他辭彙能用來形容這種天馬行空的幻想文化。克萊恩成功地把他喜歡的遊戲、音樂以及其他興趣完美地糅合在一起,使故事引人入勝,讓讀者手不釋卷。

當然,在好評之外,本書也被人認為「YY文屬性」明顯,完全是死宅男的意淫。

除了將ACG和音樂雜糅起來的創意,該書主線就是男主一路高潮似開掛,打敗Boss,登上人生巔峰順便抱得美人歸的爛俗套路。

所以,《玩家一號》屬於本可以更好看,但種種原因下,淪為包裹科幻外衣的二流彩蛋型小說。

儘管如此,其複雜恢弘的世界觀,無數的彩蛋梗,讓電影改編困難重重。

連克萊恩都說「我原本覺得這個故事是不可能被改編成電影的,但幸運的是碰到了一個能讓這一切成真的人。」

恩斯特·克萊恩遇到傳奇導演斯皮爾伯格之後,令這部小說在銀幕上煥發出勃勃生機、無限激情。

這位72歲的「老男孩」,是電影世界的傳奇獵手。

斯皮爾伯格從影50年,遊走在戰爭、科幻、冒險、劇情等各類型片中,觸及猶太人大屠殺、奴隸制度、戰爭與恐怖主義、新聞公正等多題材。

既有《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這樣達到人文藝術高水平的經典。

也有《大白鯊》《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奪寶奇兵》等商業開拓驚世之作。

(《辛德勒的名單》劇照)

(《外星人》劇照)

在商業與藝術,票房和口碑之間,斯皮爾伯格老大爺鮮少失手。

近百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和奧斯卡等眾多獎項,讓老爺子早就已名留影史。

當然,斯皮爾伯格自己也成為數十年流行文化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一位流行文化的標誌和締造者,來通過電影回顧那個輝煌、狂熱的年代,顯得相當有趣和令人好奇。

《頭號玩家》不負所望,讓很多觀眾在影院高潮迭起,不可抑制的吶喊、歡呼、鼓掌。

正如網上現在眾多的「數彩蛋」文章,電影里出現的遊戲、動漫、電影、音樂彩蛋達到幾百個。

如《街霸》《守望先鋒》《Ready Player One》《高達》 《回到未來》《閃靈》《鬼娃回魂》《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等等。

甚至第二關,直接還原「閃靈經典場景」,讓很多沒有在大銀幕看過閃靈的觀眾,激動中帶著一點搞笑。實在是最讓人驚喜的對庫布里克的「致敬」。

(《閃靈》)

當蝙蝠車、V8攔截者等車在高速賓士,金剛、霸王龍攔路而出;

當鋼鐵巨人組裝出戰,高達大戰機械哥斯拉;

當「只幹活不玩耍,聰明傑克會變傻」出現在銀幕;

誰能不陷入深深的回憶,抑制住跌宕的情緒?

像豆友影評人風間隼所說:公民凱恩串起了眾多彩蛋,加上迪斯科音樂和各種遊戲卡,簡直是一部全球世紀流行文化編年史。感謝斯皮爾伯格,把我們這些大孩子一把拉回追看《回到未來》和《奪寶奇兵》的神奇年代,跟著逼真的特技和癲狂的想像去重溫我們的「玫瑰花蕾「。

《頭號玩家》被譽為寫給所有玩家、影迷、漫迷和極客的一封深情情書。

在知乎「如何評價電影《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中,排名靠前的高贊答案中,網友Lew Salace這樣寫到:

我的前半生三十五年,花了幾萬個小時,看了那麼多的電影動漫,玩了那麼多的遊戲,這期間頂著父母、老師、女朋友、老婆的白眼與打壓,無數人說我幼稚,說我浪費生命,但總覺得,我付出的這麼多時間與精力,冥冥中總會有一個使命等待著我去完成。

今天,我終於明白,我這一切都是準備著看這部電影。值了!

儘管言辭略顯誇張,但其情感共鳴之高,很多人感同身受,似泣如訴。

當然,在內地票房首周破3億,口碑9.1的「全民狂歡」中,此時的北美表現卻有些大相徑庭。影迷和影評人給出的評價也與內地差異較大。

《頭號玩家》北美首周票房5300萬美元,與導演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5000萬美元差不多。但不及2005年《世界之戰》6400萬美元。

而口碑上,IMDB評分8.0,雖是個不錯的分數,但對於向來均分較高的IMDB,真心和內地差距略遠,不在一個水平線。

爛番茄上,新鮮度76%,平均分6.9(10分制),觀眾喜愛度79%,平均分4(5分制)。

Met上53位影評人綜合評分64,最高分88,最低分30。用戶評分約是7.6分。

衛報評價:「一些為《頭號玩家》歡呼的影迷可能很大程度是喜歡電影里的眾多流行文化梗、快節奏的故事以及炫酷的視覺設計。另一些人則可能不想忍受那千篇一律的人物和淺薄的劇情。」

遊戲媒體體IGN:《頭號玩家》帶來一個豐富多彩、令人愉快的英雄旅程,讓電影按刺激的節奏發展著。但對現實世界的刻畫過於淺薄導致很多問題沒有被解答令人失望。7.5分,良好。

綜合北美口碑,其好評主要集中在視覺技術呈現、故事節奏和闖關趣味以及大量80年代流行文化彩蛋。這與內地好評趨向一致。

而差評方面,同樣類似,不外乎世界觀構建粗糙、人物刻畫單薄、劇情俗套簡單以及彩蛋變符號堆砌等等。

向來冷淡的十三,沖著好口碑走進影院,看完全片,確實心潮澎湃,尤其是片尾曲結束後,禁不住深深地呼吸起來。

但細細思索,只能給它打8分,理由和打差評的那些影迷相同。

從電影本身講,《頭號玩家》工整、緊湊,主線清晰,是標準的商業大片。

但彩蛋的樂趣喧賓奪主,讓人無法專註整個電影的世界觀、故事線乃至主題思考。實在遺憾。

北美和內地的差異表現,只是因為注重情懷的我們,更吃這一套而已。

《頭號玩家》里的「綠洲」VR遊戲與現實世界的荒涼破敗,在不久地2045年如果可能成真的話,我們會如何生活,如何獲得自我認同和價值體現呢?

那時,階層更固化,金錢與技術發達沒有讓世界變的更平,而是壁壘更堅實更高。

疊樓和公寓、別墅區不僅是兩個區域,更是天地之別,兩個世界。你我作為屁民,何以上升?

另外,在VR等技術發達的社會,人與人是否還需要情感聯繫和維繫,戀愛的形式會豐富到何種程度?

這些都是我們不可忽略的「可能性」。才是電影在樂趣之外引人思考的地方。

而斯皮爾伯格一如既往的提醒著我們,生活的道理,就是關注現實,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人文關懷始終是他的追求。他還是那個造夢的傢伙。

我們,與其憂慮不如努力,與其焦慮,不如規避。

努力讓科技服務於最廣大的普通人,規避那些被壟斷被惡意利用的投機行為。

謝謝斯皮爾伯格,拍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歡喜的自得其樂,沉靜的亦有所獲。

-END-

電影十三妹原創,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十三妹 的精彩文章:

聽說爛片里的歌反而都好聽?那這些電影的歌不就能封神了!
新片上映第二天就撲街成這樣,顧長衛成為又一個張藝謀陳凱歌

TAG:電影十三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