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到底做錯了什麼?
去年情人節,程維和王興把酒言歡,基情無限。
席終人散卻傳來美團要做打車的消息,深感羞辱的程維這才甩出了成吉思汗的名言:爾要戰,便戰。
滴滴和美團在楚河漢界的不期而遇源於雙方的不安全感。
O2O是巨頭遊戲,資本隨時有攪局的能力。經歷了快的和Uber兩場大戰的程維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用大數據、新能源、無人駕駛整合行業資源,封閉整個市場之前,滴滴沒有安全可言,甚至嘀嗒拼車這樣的公司也能夠隨時發起挑戰。
情人節的戲劇化決裂時,美團剛剛確立餐飲、酒旅和點評的三駕馬車,南京打車只是試探,所以直到7月拿到網約車牌照,12月再度調整架構,整合出行事業部,美團與滴滴才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
程維的回應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秘密成立外賣團隊,開始大規模招聘騎手,其中忠誠騎手的月保底高達1萬元,自由騎手可隨時上線,每單收入翻倍。
程維和王興都熟讀戰史,區別在於程維謀定而後動,強調競爭比戰爭的容錯率更低,王興張嘴就是孫子兵法,崇拜的卻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在美團打車布局的同時,滴滴進軍外賣領域的腳步也一刻不停。
3個月前,滴滴外賣業務部曝光,近日多方消息指出,滴滴外賣會率先在無錫上線。
登錄滴滴配送客戶端,頁面顯示,目前滴滴配送城市包括無錫、南京、長沙、福州、濟南、寧波、溫州、成都和廈門九大城市。
用戶對於滴滴的抱怨,不是一兩天了。
2017年1月,春節前夕,一篇名為《致滴滴,一個讓我出行更不美好的互聯網平台》在網路上刷屏。
不少人借著轉發的機會表達對滴滴的不滿。
不用滴滴,很難通過招手叫到車,因為司機都在等滴滴加價的單子;
用了滴滴,等待接單的時間越來越長;
不加價很難叫到車 ,但動態調價後,快車、專車的價格比以前高出不少。
2018年2月,又是一年的春節前夕,央視近日對滴滴快車司機為賺獎勵,「甩單、拒單」以及「誘導乘客取消訂單」等現象給予了報道。
報道稱,導致乘客不僅難以順利出行,還不經意間降低了在滴滴平台的信用評級,影響日後的網約車出行。
2018年3月23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不同系統、不同級別的用戶,在使用滴滴軟體叫車時,會出現路程相同卻存在價格差異的情況,該網友稱「滴滴利用大數據殺熟」。
「以前沒有,以後也永遠不會有。」隨後,滴滴出行CTO張博在滴滴內網撰寫了文章直接否認這一說法。
不管怎樣,民怨已積。在成為行業獨角獸後,滴滴的負面消息層出不窮,用戶體驗變差,不少人甚至選擇了卸載。
從需求端來說,滴滴之前的會員制、積分制、拼車順風車社交元素等都沒有做好,而從用戶需求的完成上來說,滴滴確實本身也不像 Amazon 能用自建物流差異化,也不像一些視頻平台能用 IP 留住人,所以還真的不好辦。
美團現在做打車,就和當初從點評到外賣的邏輯一樣,一個是把吃的帶到人旁邊,一個是把人帶到吃的地方。
而場景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微信支付為什麼能把支付寶市場份額侵蝕的那麼厲害,就是兩個字,場景。
於是,逼得支付寶線下大布局,到某些地方只能使用支付寶。但滴滴真的挺難的,總不能說你要到天安門,必須用滴滴打車才放行。
這樣長久下去,美團打車也許真的會一點點侵蝕滴滴的場景和用戶習慣了。


TAG:超愛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