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明明有石油,卻失業率這麼高,這個地區是怎麼了?

明明有石油,卻失業率這麼高,這個地區是怎麼了?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475-中東人口與失業

作者:楚人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在阿拉伯之春之前的2010年,阿拉伯國家的總失業率和年輕人失業率分別高達10%和27%。到了2016年,這個數據上升到了12%和30%。阿拉伯世界的就業率低下,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並蔓延向了整個中東地區。

年輕人精力充沛,長期遊離於正常的工作之外,既難有足夠的社會尊重,也就難以正常戀愛結婚,必然產生強烈的不滿。種種極端思想此時趁虛而入,讓這些無業的年輕人成為社會動蕩的主力軍。

中東「武裝分子」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看看為何中東的失業率不同尋常得高。

人口高增長 經濟低增長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報道,從1980年開始,阿拉伯世界人口已經擴大了一倍,到2010年為3.57億,預計到2025年,還將增長1.1億,平均年增長率為1.8%。而世界平均水平為1%。

這些人口中,新增的年輕人口比例極高。在2010年,阿拉伯世界15到24歲的年輕人口佔了總人口比重的20%。

2005-2016

增長真的兇猛

舉埃及為例,該國在1897年時人口不過900萬,到50年後卻翻一番到了1600萬。再過約30年之後的1976年,埃及的人口到達3800萬。而到去年9月,埃及的人口增長到9480萬,比2007年的數據擴大了2200萬,可以說一直處在爆炸狀態中。

埃及人口增長趨勢

與此同時,埃及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約有1/3的人口年齡在15到34歲之間,60%的人口在30歲之下,每年新增的就業人口就有80多萬。這些年輕人需要龐大的就業市場才能予以消化。

然而埃及有足夠的生態和產業空間

裝下這麼多人么?

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經驗,要維持4%左右的失業率,起碼要維持7%以上的經濟增速。然而不幸的是,中東的經濟增長長期乏力。尤其是對於埃及這種沒有石油,或者石油資源不夠豐富的國家來說,這樣的經濟增速是很難維持的。

廣場革命之後的埃及經濟增長率

一直不盡如人意

2010年

埃及超級年輕的人口結構

仍然是以埃及為例,該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因與以色列戰事的刺激而如日中天的60年代中期,也不過185美元。當時日本已經876美元,甚至墨西哥也有461美元。

而到了今天,埃及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只有2700美元。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東的經濟增長率甚至是全球最低的,因為人口大量增長,其人均GDP甚至跌到-0.1%。

引爆阿拉伯之春的突尼西亞

經濟增長率甚至要更糟一些

這樣的經濟增長率是完全不能夠滿足就業人口所需的。而如果不能維持高速的經濟增長,必然難以創造出大量的就業。

年輕人的精力

用在建設性的地方該多好

迷之國營經濟

與人們的刻板印象相反,其實中東國家,尤其是非產油國還是頗為重視工業化的。但它們選擇工業化的道路卻存在嚴重的問題。

自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中東國家就熱衷於種種阿拉伯社會主義的實踐。這一風潮從納賽爾開始,他首先提出了「阿拉伯社會主義」這一概念,進行國有化和土地改革。並很快波及到中東各國。

納賽爾 前埃及總統

後來接連興起的敘利亞社會復興黨和伊拉克社會復興黨都高舉這一旗號。納賽爾的好學生和仰慕者卡扎菲提出了伊斯蘭社會主義,突尼西亞則號稱施行了民主社會主義。還有南葉門這樣更左的直接標榜馬克思主義的政權。

阿斯旺大壩就是埃及模式

引以為傲的例子

這些國家普遍信奉政府干預和國有經濟,在上台之後往往快速國有化本地資源企業、驅逐西方資本,設立大量的國有工廠。

即使對納賽爾非常敵視的中東君主制國家,比如沙烏地阿拉伯,也普遍了進行了石油行業的國有化,將本國油井收歸國有。也許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匹配並非執政者關注的關鍵點,攫取私人經濟利益才是。

沙特油井

這些國營企業,正如人們能夠想像的那樣,普遍效率低下以至於大量虧損。它們的存在不但起不到振興經濟帶動就業的作用,反而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包袱,需要政府大量的支持與援助。本來可以用於基礎建設、招商引資的資金被用於維持舊企業的爛攤子,事實上進一步拉低了就業。

儘管到上個世紀80年代之後,這些國家被迫紛紛進行私有化改革,但國有企業依然大量存在。與此同時,私營經濟在中東卻飽受打壓,一直很難抬頭。很多投資者都表示,中東國家對於創業並不友好,創業之後要應付各種官僚機構。

有些國家

可能軍隊才是最大的企業?

在部分國家,還有特別不友好的破產法。當局關心的是這些破產企業是否能夠被清償和分發,而非解決債務問題重建企業。程序上不僅又長又貴,破產者甚至可能被認為是犯罪,而面臨失去經營公司、限制行動和被監禁的命運。

在政府的壓迫下,中東地區的創業形式往往只能轉入地下和非正規模式,例如一些街頭小販等。這些非正規經濟雖然不起眼,卻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並為當地百姓生活創造便利。可也正是這些弱勢群體頻繁遭遇政府的各種清理和干擾。2011年震驚世界的阿拉伯之春,就是從突尼西亞一個小販憤而自焚開始的。

阿拉伯之春在埃及的遊行

過分的福利與保護

在中國商人發布的《向伊朗通商指南》有這樣的指導:

「伊朗《勞動法》嚴重傾向保護僱員利益。該法不僅規定了較高的最低工資標準,要求僱員工資每年必須上漲15%以上,還對解聘僱員做出了嚴格的限制。

根據《勞動法》規定,僱主沒有充足的理由不能隨意開除僱員。要開除一名僱員,必須發出三個以上的警告,且該警告必須經僱員簽字認可。僱主也可以通過一個5人以上的委員會發布警告,這種方法無須僱員本人簽字認可,但所有5名委員必須一致對警告簽字確認。」

在摩洛哥,一些德國商人發現在與當地工人發生糾紛之後,政府往往偏袒當地人。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去當地投資。

這樣的現象在整個中東都不少見。究其原因,恐怕是在漫長的殖民時代里,這些國家政府學會了已經發達起來的西方世界嚴格保護弱勢群體的一套做法。對外國投資者的變相壓榨,大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投資不過中東關(誤

勞動法保護工人在情理之中,但過於偏向工人的勞動法卻大大限制了資方在勞動力市場自由選擇的權力,也讓沒有工作的人找工作更困難。

不過對很多產油國國民來說,找不到工作也無所謂,因為國家福利往往非常優厚。

錢,不差的

比如在沙特,求學到大學層面學費依然是全免的,甚至每個人每月還發放大約300美元的津貼。醫療開支國家全包,不在首都利雅得的人來利雅得就醫,陪同者將獲得每天80里亞爾(摺合人民幣135元)的補貼。如果出國就醫,陪護者將獲得每天160里亞爾(摺合人民幣270元)的補貼。病人出國的醫療花銷和機票都由國家財政報銷。

醫療不僅報銷,還有補貼

歸功於中東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在中東無論是產油國和非產油國都興辦了大量的大學,培養了不少畢業生。但問題在於,中東國家基本都還沒有發展到技術驅動社會生產的階段,高學歷的畢業生難以被市場消化,畢業即失業。

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

在2014年的埃及,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高達34%,而與之相對的是,文盲的失業率只有2%。

即使是參加工作的大學生,也傾向於公共部門就業,而不願意去私營部門。根據蓋洛普調查顯示,在巴林和科威特這樣的國家,大約百分之60到70的大學生願意去公共部門和國企就業,而願意去私營部門的不過百分之十幾。

石油子弟代代傳

沒有人會懷疑這個行業

如果不能去這些地方就業的話,他們很有可能選擇乾脆不就業。而且跟世界很多官本位的地區一樣,他們相信關係的重要性,相信走後門會有利於找到政府部門和國企的工作。這樣的社會氛圍實在算不上有前景。

種種福利和因石油產業而導致的畸形政策下,人們就能在中東看到一個怪相——一方面是大量的青年無業在家,而另一方面卻有大量外籍勞工在勞動。

例如發生革命前的利比亞,本國人口600萬,卻有150萬以上的外籍勞工。不能進入公務部門的高學歷年輕人躲在咖啡館裡高談闊論。而做著幫他們收拾工作的,則是來自於其他國家的勞工。

利比亞就業率幾乎一直在45%以下

整體分析下來,要解決中東國家的失業問題,尤其是年輕人失業問題,需要在這麼幾點上做出改變:

1、減少國有企業的數量。

2、培育有利於私營經濟的發展環境。

3、對非正規就業保持理解

4、減少福利,不勞動者的福利應該被大幅削減。

5、削減外籍勞工,將職位騰給本地人。

6、改革大學體制,削減不必要的專業,減少大學畢業生人數。

民族、教派、政治失序、青年人口、失業

一個都不能少

然而,這其中的每一條都並不那麼容易得到改變,執政高層對這些社會危機有多少認識也殊為可疑。

但如果問題不得到解決,中東地區就依然將長久的繼續廣場政治,並為宗教極端主義提供新的燃料。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向全世界開戰,美國政府這次玩大了,結果會好么?
中國東北是如何被日本滲透的?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