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症下藥也會有誤區

對症下藥也會有誤區

對症下藥是指針對病症而用藥,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但病症和癥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癥狀既是疾病外在表現,也往往是機體自我保護的一種防禦反應。因此,如果對機體自我保護反應也對症下藥的話,則會適得其反。比如有些家庭見有咳嗽就止咳、見發燒就降溫等。卻不知有時候對症下藥也存在誤區,應注意。

見咳嗽就止咳:咳嗽常由呼吸道炎症等引起,咳嗽可將氣管內的分泌物及異物排出體外,是一種保護性反射,對炎症分泌物及異物排出有著積極作用,如果一發生咳嗽就投以止咳藥,特別是使用中樞性止咳藥,則不利於炎症分泌物的排出。

見發熱就退熱:發熱是對致熱因素的一種適應性反應,人體在發熱時,白細胞吞噬細菌機能增強,表明人體對疾病具有一定的反應能力和抵禦能力。如果在發熱一開始就投以退熱葯,則不一定合適,如患傷寒時用退熱劑,可加速及加重腸壁淋巴組織的壞死;再如流行性出血熱早期用退熱葯,可加重病情等。但是另一方面,發熱超過一定程度,就會嚴重影響人體代謝,引起消化功能、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如果體溫超過40℃還可引起臟器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除特殊病因外,一般體溫超標時,應立即採取退熱措施。

見嘔吐就止吐:某些對消化道有刺激性、有害的微生物及毒素等進入胃內時可引起嘔吐,人體藉此將有害物質排出,這時嘔吐是一種保護性反射,若此時立即服用止吐葯,則不利於有害物質排出。但若頻繁的嘔吐致人脫水、電解質紊亂時,則應投以止吐葯,並應補液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

見腹痛就止痛:腹痛很常見,但其病因有時不易確定。在許多情況下,腹痛是腹部疾病的主要或唯一癥狀,診斷則要依賴疼痛的部位、性質、部位變化和疼痛發展過程中臟器功能變化等觀察與判斷。

如果過早使用止痛藥物,疼痛會因藥物的作用而消失,最終掩蓋引起疼痛的疾病的臨床表現。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腸梗阻、膽石症、膽囊炎、闌尾炎等急症都表現為腹痛,使用止痛藥可使腹痛緩解,但炎症仍存在,隨著炎症的加重,有可能發生臟器穿孔、腹膜炎等。因此發生腹痛時必須確診後再進行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藥店 的精彩文章:

服用中藥有八忌!千萬別掉這些坑
男性肝血不足也可以吃逍遙丸

TAG:21世紀藥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