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關於慢性胃炎的分類

關於慢性胃炎的分類

「慢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疾病,但是關於慢性胃炎的診斷,千奇百怪,各家不一。有的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有的診斷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有的診斷為「胃酸相關性胃炎」,有的診斷胃「慢性萎縮性胃炎」……

患者拿著胃鏡報告單,四處求醫,發出如此這般的問題:我的「胃炎」怎麼總是不好? 我的「胃炎」嚴重嗎? 「淺表性胃炎」嚴重還是「萎縮性胃炎」嚴重? 中醫說我是「胃寒」,西醫說我是「胃炎」,我到底該相信中醫還是西醫?中醫說的對還是西醫說的對?

遇到這樣的問題,臨床醫生回答起來有時也感棘手,面對患者種種問題,不能給出合適解釋,患者帶著同樣的問題,同樣的迷茫,尋尋覓覓希望找一個「好大夫」得到一個圓滿的答覆,然而說法不一,頓時疑竇頓生,又去找各種「偏方秘方」,渴望可以「根治」「胃炎」或「胃寒」。

那麼到底慢性胃炎是如何分類的呢?

其實,慢性胃炎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西醫關於慢性胃炎分類的演變歷史是這樣的:

1. 1973年,Strickland等結合胃炎發生的部位和免疫學改變將萎縮性胃炎分為A、B兩型。A型以胃體病變為主,抗壁細胞抗體陽性,血清胃泌素增高,可發生惡性貧血。B型則以胃竇粘膜病變為主。

2. 1980年,Correa結合流行病學、病因學把慢性胃炎分為自身免疫型、高酸分泌型和環境型胃炎,後者又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縮性胃炎。

3. 1982年,我國重慶胃炎會議,將慢性胃炎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但對後者是否存在尚有分歧。

4. 1990年,悉尼召開的第九屆世界胃腸病學大會上提出了一種新的胃炎分類方法,又稱為悉尼胃炎分類法。悉尼胃炎分類法根據病因學、胃鏡所見以及活檢病理形態學,將胃炎分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特殊類型胃炎三種類型。

5. 1994年,休斯頓胃炎研討會,提出新悉尼系統(Update Syndey system),將慢性胃炎分為非萎縮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兩大類。後者又分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性萎縮性胃炎。

6. 2000年5月,我國井岡山慢性胃炎會議,根據我國國情,結合新悉尼分類法,將慢性胃炎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即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特殊性胃炎三種類型。加上病因診斷,並對幽門螺桿菌、炎症、活動度、萎縮、膽汁反流和腸化分別給予程度分級。

井岡山方案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對我國慢性胃炎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所以目前診斷會出現「慢性淺表性胃炎伴幽門螺桿菌感染,或伴膽汁反流、或伴出血糜爛」等。

信息來源:鮮果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胃炎 的精彩文章:

胃腸炎怎麼進行食療?
慢性胃腸炎怎麼治

TAG: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