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品茶該知道的那些事(一)

品茶該知道的那些事(一)

這是一個系列文章,主要講述有關茶的小知識。喝茶可以狂飲解渴,也可以細品靜心,有關茶的那些事,你真的知道嗎?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和茶文化的普及,喝茶品茶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鄰國日本,抹茶流行,在中國則是功夫茶當道。抹茶起源何處?功夫茶又是何時興起?中國的茶道變化,你知道嗎?

最早的喝茶方式並不是沖泡茶

是抹茶,抹茶(中國古時稱作末茶)起源於中國隋唐,將春天的茶葉的嫩葉,用蒸汽殺青後,做成餅茶(團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乾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日本的茶文化由日本的高僧榮西和尚從南宋帶到了日本。和禪宗文化相結合,茶道在日本得到流傳,深受日本公卿階層的喜愛。日本截然兩種不同的文化,公卿文化,武士文化,文武殊途。

織田信長與松永家竟然可以為了一隻宋朝茶葉罐而發動戰爭,可見中國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茶道與宋朝的鬥茶有很深的淵源,在宋朝,團茶製作工藝精密繁複,人工物力耗費很大,成為貴族公卿的喜愛之物,價格也自然不菲。

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說:「凡二十餅重一斤,值黃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

隋唐後開始流行喝抹茶,茶餅烘乾用石磨碾碎成粉和水一起煮,熬制後茶粉和茶湯一起喝下。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就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讚美之詞。

GIF

由於抹茶的茶粉會沉澱,所以要用茶筅(xiǎn)急速快打,使茶粉和茶湯完美的相互包容。好的作品顯現出來的顏色非常漂亮均勻,用黑底碗來盛最為漂亮,也正因如此,建盞在當時很流行。

如果茶粉先沉澱,那鬥茶就輸了,誰的茶色保持最久,那鬥茶就勝利了。鬥茶的程序在五十多道以上,所以說鬥茶是很耗費時間的,需要靜心,耐心,安心。這也是為什麼把品茶歸為四大雅事的原因之一。

那麼中國現在流行的功夫茶又是何時興起的呢?

GIF

功夫茶的興起

日月穿梭,時間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當了皇帝以後,對貴族士大夫的奢華繁瑣的生活方式表示嗤之以鼻,再加上,明朝屢遭天災,湖廣、河南、山東等地均遭災,免租、賑災加上建國初期建都等事造成的財政緊張。所以在洪武二十年(1388),朱元璋下詔,進貢不許再進貢團茶(餅茶、沱茶),只能進貢散茶。

也勒令不許再使用大壺大盞飲茶,以節省政府開支,打壓貴族的奢靡之風。所以由於茶葉及茶具形勢的轉變,需要用茶筅(xiǎn)打茶的鬥茶、抹茶文化漸漸消失,用小壺小盞的功夫茶開始誕生,並漸漸興起。

喝茶的步驟及工具也就隨之簡化,在抹茶時代,四個工具是必備之物,有:茶刷、茶壺、茶杯、鐵茶壺(今日本的鑄鐵茶壺),到了明清後期,簡化到甚至僅僅一個茶杯就可以滿足喝茶品茶的要求。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喝茶呢?

這個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氏,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曾經指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公元前約2700年,神農氏把茶葉嚼碎吞入腹中,邁出人類吃茶的第一步,被譽為「抹茶鼻祖」。

而可以肯定的是,喝茶在先秦時期是不流行的,當時的人只是吃茶,也就是把茶葉放入口中咀嚼用來提神治病。

發展到秦漢,出現煮茶,但茶葉不作為飲品而還是當做葯來治病。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階層興起喝茶。

再到唐朝,茶聖陸羽寫了《茶經》之後,飲茶開始慢慢向下層傳播。

喝茶是古人的一種禮節,可以用最好的茶來招待朋友,也可以用茶來打發客人。在清代,一個人如果去上司家裡拜訪,如果上司說請用茶,這意思就是請你離開,這便是端茶送客。

如今茶文化在中國逐漸成長,各類茶葉種類相繼流行,品茶也慢慢成為了慢生活的一種方式。再忙碌,也要靜下來,沏一壺好茶,焚一柱雅香,平和心靈,放鬆身心。

如果喜歡建議添加到微信收藏

品茶之前看一眼

在品茶閑談時聊聊茶的歷史

想了解更多茶的小知識

歡迎掃描微信公眾號、關注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岩茶的山場味、岩韻和骨鯁,是一回事嗎?
吳亦凡們席捲米蘭時裝周,奶茶、劉詩詩樸素風,張天愛酷帥很亮眼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