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面對前蘇聯軍事威脅 毛主席從哪兩篇古文得到啟示

面對前蘇聯軍事威脅 毛主席從哪兩篇古文得到啟示

核心提示:面對當時來自北方的蘇聯的軍事威脅,毛澤東還重視歷史經驗的啟示,這就是1974年6月布置的西漢政治家晁錯的兩篇文章《募民相徙以實塞下疏》和《上書言兵事》。前文主旨是說為了抗擊匈奴入侵,必須移民實邊,屯戍邊塞,「使民樂其處而有長居之心」,確保「制邊縣備敵」。這樣,既可節省國家開支,又能增強邊防能力。

毛澤東 資料圖

1973年8月5日至1974年7月為「法家著作」注釋期。這期間共選注了自先秦至近代的「法家著作」26篇,包括《商君書》、《韓非子》、《荀子》、晁錯、柳宗元、劉禹錫、王安石、李贄、王夫之、章炳麟等人的著作。

1973年8月5日,毛澤東寫了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同日就布置了《封建論》的注釋任務。以後(從1973年8月至9月底)相繼布置的章炳麟的《秦獻記》、《秦政記》,王夫之的《讀通鑒論·秦始皇》,韓愈的《石鼓歌》,柳宗元的《詠荊軻》,都是為了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歷史功績。

從1974年3月開始,到7月為止,按照毛澤東的意圖,布置點校注釋了包括東漢思想家王充所著《論衡》中的《問孔》和《刺孟》;《韓非子》中的《說難》(1974年4月4日布置)、《孤憤》(1974年4月布置)、《忠孝》和《說疑》,此外,還包括了荀子和商鞅的文章,以及柳宗元的《天說》(1974年7月布置)和劉禹錫的《天論》(時間同前)。1974年7月,毛澤東還布置印製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提倡「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精神。

面對當時來自北方的蘇聯的軍事威脅,毛澤東還重視歷史經驗的啟示,這就是1974年6月布置的西漢政治家晁錯的兩篇文章《募民相徙以實塞下疏》和《上書言兵事》。前文主旨是說為了抗擊匈奴入侵,必須移民實邊,屯戍邊塞,「使民樂其處而有長居之心」,確保「制邊縣備敵」。這樣,既可節省國家開支,又能增強邊防能力。

後文主旨是總結漢興以來同匈奴作戰的歷史經驗,具體分析了漢朝與匈奴雙方軍隊的長處與短處,認為漢朝軍隊在數量上超過匈奴,只要發揮自己長處,就有可能打敗侵略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不可思議的一個姓氏,曾為豪門貴族,改姓後鮮為人知
文玩軼事005 丨 獬豸神獸辨忠奸,赤心不泯為至善!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