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虛!氣虛體質的調理方法
氣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氣虛,泛指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氣虛是比較抽象的一次詞語,其癥狀一般表現為少言懶語、面色五華,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氣虛?氣虛該怎麼調理?下面給你們一一介紹。
什麼可導致氣虛?
1、躺久了
站著不如坐著,坐著不如躺著,很多人都喜歡每天宅家裡躺著,但是不少人會發現,躺在床上時間長了更覺得累。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久卧傷氣!氣要暢通,一個關鍵的要點就是運動,如果總是躺著不動,氣就不能正常地舒展,氣的運行也會減慢,漸漸的氣就會受損,然後會傷脾。因為脾位於身體的中部,是氣機的轉輸站,關係著氣的上升下降。再者,「脾主四肢」,我們一直躺著不動,自然會更影響脾的運化。所以長期卧床的人食慾差,運化不好,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就降低,後天之氣的生成也就少了,自然就傷到氣了。
2、缺乏運動
簡單說就是人要活動,才會產生熱量。或者是說人體的氣和自然的大氣要不斷交流、吸納。這個能量,你老不運動就停滯,它就沒有這種生髮狀態了。
3、過度勞累
中醫認為「勞則氣耗」。疲勞會讓我們氣虛,所謂的氣是一種能量,如果我們可以合理的使用這些能量,並及時進行補充,那麼氣消耗的就慢,如果消耗過快又沒有及時補充,那麼,能量的支出與供給處於一個不平衡狀態,氣損耗的會越來越大,也會越來越少,簡單的說就是不能透支身體。
氣虛體質的調理方法
合理膳食:培養正常飲食習慣,如定食定量、盡量不用吃高脂或高鹽食物、飲料,免得吃太多吃不下。正常的作息和適當的運動,可避免氣虛病況加重。氣虛體質的人盡量不常吃冰冷寒涼或未熟食品,如西瓜、香瓜、梨、柚子、椰子、橘子、楊桃、柿子、香蕉、芒果、桑椹、奇異果、黃瓜、苦瓜、空心菜、茭白、窩筍、豆芽、紫菜、海帶、西洋菜、豆豉、荸薺、白砂糖、蛤蠣、蚌類,以免影響血液循環。當不可避免時,盡量在白天食用,因為此時外界陽氣旺盛,身體也較有抵抗寒氣入侵的能力。
補氣食材
(1)粳米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早在《別錄》中即有主益氣的記載,唐代食醫孟詵亦云:粳米溫中,益氣。清·王孟英還把粳米粥譽之為貧人之參湯,他說: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氣虛者宜常食之。
(2)牛肉性平,味甘,有益氣血、補脾胃、強筋骨的作用。名醫《別錄》中說:牛肉安中益氣,養脾胃。《韓氏醫通》還說: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足見牛肉補氣之力,故氣虛者宜常食之。
(3)人蔘性溫,味甘微苦,為中醫最常用的有力的補氣中藥,也是眾人皆知的補氣食物,它能大補元氣。《藥性論》中說它補五臟氣不足。《醫學啟源》還認為,人蔘治脾胃陽氣不足及肺氣促,短氣、少氣,補元氣。氣虛者食用人蔘,頗有功效,對氣虛兼有陽虛或脾虛或肺虛者,食之更宜。同樣的道理,党參和太子參也有人蔘相同的作用,也適宜氣虛體質服食。目前服用人蔘提取物人蔘皂苷rh2對氣虛體乏者有很直接的效果。《醫學衷中參西錄》亦云:能補助氣分,並能補益血分。故氣虛者宜食。由於西洋參性偏涼,且有養肺陰和降虛火作用,所以,對氣虛而兼有肺陰不足者更為適宜。
(4)鱔魚性溫,味甘,有補虛損、益氣力、強筋骨的作用,氣虛者宜常食之。《千金·食治》就曾說它主少氣吸吸,足不能立地。《本草衍義補遺》亦云:黃鱔善補氣。


※專家透漏:宮寒用它泡腳,驅寒暖宮,補氣補血,從此告別冰美人!
※孕媽媽分娩後氣血虛弱、精疲力盡,常吃這幾樣,補氣養血恢復快
TAG:補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