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植入心臟起搏器,還能做核磁共振檢查嗎?

植入心臟起搏器,還能做核磁共振檢查嗎?

62歲的李爺爺,因明顯心悸、頭暈、黑曚在益陽市中心醫院心內科門診就診。

經檢查發現了III度房室傳導阻滯,需要植入心臟永久起搏器。

但李爺爺4年前曾患有嚴重腦梗塞,在未來的治療中尚需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心內科吳先明主任經過慎重的評估後,決定給患者選擇植入新型的兼容核磁共振檢查心臟起搏器

(手術中)

3月28日,在吳先明主任的帶領下,心內科電生理團隊成功為患者植入抗核磁共振檢查的心臟起搏器。

術後起搏器工作良好,患者頭暈、心悸等癥狀完全消失。

(網路圖,僅供參考)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自從問世以來,挽救了大量生命,但美中不足的是起搏器採用了大量磁性元件,而且是精密的電子設備。

為避免由於磁場的干擾而影響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傳統的起搏器植入患者,是不允許行核磁共振(MRI)檢查。

其原因在於普通起搏器在MRI掃描時會因熱效應損傷心肌和臟器,且易導致起搏器的工作程序紊亂,使起搏功能受損,嚴重者造成患者意外。

目前我國起搏器患者平均年齡在65—70歲左右,這個年齡正是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骨關節疾病的高發年齡。

因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解析度高、操作簡單等優點,在診斷大腦、關節、脊髓等方面疾病的作用是很多檢查手段不可替代的。

(網路圖,僅供參考)

據調查,在我國,約有50%—70%的起搏器植入患者將來可能需要核磁共振掃描檢查。

在以往,體內有金屬或是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做MRI的。

對很多的患者,隨著年齡增加,需要接受MRI的可能越來越高。

但是常常因為曾經植入過起搏器,而被MRI「拒之門外」,延誤了診斷和治療。

抗核磁共振起搏器的問世,解決了傳統起搏器植入患者無法接受MRI檢查的難題。

相比傳統起搏器,該款起搏器具備抗核磁功能,且使用壽命更長,為相關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是一項成熟的微創手術可在局麻下操作

自益陽市中心醫院心內科開展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以來,很多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得到改善。

目前,該院心內科電生理團隊可常規開展的起搏器植入手術有:單腔起搏器(治療心動過緩)、雙腔起搏器(治療心動過緩)、三腔起搏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治療慢性心衰)及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治療心動過速)。

(編輯Eliza)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劉偉琦 心血管內科 醫師

湖南醫聊每日分享權威、有趣、實用、及時的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邵陽老人拇指長黑線,竟要「截指保命」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