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子奪嫡」,只因這個原因,康熙不把皇位傳給八皇子!
眾所周知,清朝雍正時期「九王奪嫡」的局面十分慘烈,其中八阿哥胤禩雖是輸家,但他的才華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那麼這樣一個如此優秀的皇子為何沒有擁有皇位呢?我想其中有個別原因值得我們思考。俗話說:子憑母貴。胤禩的母親只是一個沒有名分的人,所以他的出身自然比不得那些 有權有勢的人。
但是先天的不足可以是通過自己的奮鬥來改變。胤禩學習成績優秀,並且知曉滿漢蒙等文化,而且也有出色的軍事才能。同時,他待人隨和,十分寬容,懂得禮賢下士, 絲毫沒有頑固子弟的架子,注重兄弟之間的友好和睦,於是贏得「八賢王」的美名。當然,康熙也對他頗為倚重、7歲時,讓他陪同出巡,拓展視野,了解民俗。17歲時,胤禩被封為貝勒,並有意培養他處理政務的能力。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貪污被廢黜。自然的,長子胤禔覺得仗著自己軍功在身,理 所當然應該成為太子,但康熙認為他不足以繼承大統,回絕了他。於是,他又向康熙舉薦胤禩,但是皇帝大怒,認為他們之間結黨覬覦皇位,意圖篡位。當然,太子之位一直懸空,各 個皇子也心懷鬼胎,不惜兄弟相殘。康熙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便有意複位太子,並多次 暗示大臣他的心思。可這些大臣卻不如他心意,都極力推舉八阿哥胤禩,這讓皇帝十分吃驚, 於是以八阿哥出身不好草草結束了立太子。 都說有能力的人才可繼承皇位,胤禩如此出色,很何況朝中大臣和他的兄弟都頗為支持。 而且康熙心裡也十分明了。那麼最後成為輸家的八阿哥到底為什麼呢?
只因為他和漢人交往 甚密。 當時滿清進駐中原,強制要求漢人「剃髮易服」,為此還進行了屠城。不得不說,當時的 漢人對大清是厭惡的,甚至有反清復明的活動。許多漢人書生也被排擠,即使有能力也無法 施展。於是雙方積怨更深。但胤禩卻和漢人相處的極好,並得到了他的老師等一派江南文人 的支持。而胤禩對文人也十分尊重,當他的老師父親去世後,他主動照顧他的女兒,於是江南文人稱讚他為「實為賢王」。
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康熙皇帝對漢人心存芥蒂,他他害怕自己的江山會被漢人奪取,所以打壓漢人,阻攔他們的仕途。當然,康熙更不願意看到有人威脅他至高無上的皇權,也擔心胤禩繼承皇位以後,提拔漢人。觸犯了康熙皇帝的底線,自然不能登上皇位。胤禩雖然在爭儲中失敗了,但他的能力無人可比。也只能說沒有順應康熙皇帝的意願, 所以最後才會淪為囚中犯。


※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四大門派,絕不是你想的那幾個!最後一個最神秘
※李蓮英用了什麼計謀,讓慈禧太后寧願違背祖訓也要給他加職陞官
TAG:藍貓孤零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