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失傳百年的養生藥酒秘方,終於找到了

失傳百年的養生藥酒秘方,終於找到了

自古以來,酒便有「百藥之長」之稱,將強身健體的中藥與酒「溶」於一體的藥酒,不僅配製方便、藥性穩定、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中藥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於其中,葯借酒力、酒助葯勢而充分發揮其效力,提高療效,因此,中國自古便有藥酒養生之說。下面推薦幾款藥酒方

(1)菊花酒

配方:甘菊花500 g,生地黃300 g,枸杞子、當歸各100g, 糯米3000 g,酒麴適量。

製法:將上4味藥物加水煎煮取濃汁,用紗布過濾。再將糯米煮半熟後瀝干,與葯汁混勻後再蒸熟,待涼後拌上酒麴,裝入瓦壇中發酵,味甜後即成。

功效:養肝明目、滋陰清熱。適用於肝腎不足之頭痛、頭昏目弦、耳鳴、腰膝酸軟、手足震顫等症。

(2)聰耳磁石酒

配方:磁石30 g,木通、石菖蒲各80 g,白酒1700 g。

製法:將磁石搗碎,用紗布包裹,石菖蒲用米泔水浸2天後切碎,微火烤乾,把3味葯裝人紗布袋裡,與白酒同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日後即可服用。

功效:通竅、聰耳。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之耳鳴、耳聾等症。

服法:早、各一次,每次飲服20~30毫升。

(3)首烏烏髮酒

配方:制首烏、生地黃各40g,白酒1000 g。

製法:先將首烏燜軟,切成1厘米見方小丁,生地黃洗凈切片,同放入酒瓶中,密封浸泡15日即可服用。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適用於肝腎虧虛所致的鬚髮早白、眩暈乏力、遺精健忘、腰酸痛、消瘦失眠等症。

服法: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飲服15~30ml

(4)讀書丸酒

配方:遠志、熟地、菟絲子、五味子各36 g,石菖蒲、川芎各24 g,地骨皮48 g,白酒1200 g。

製法:將上藥加工粗碎,裝入細紗布袋紮緊口,放入壇內,倒入白酒,加蓋封固,置陰涼處,經常搖動。7日後開封過濾即可。

功效:補益心腎,益智健腦。適用於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心悸怔忡、頭昏目眩、耳鳴、腰膝酸軟等症。

服法:早、晚各一次,每次15~30ml,

(5)還童酒

配方:熟地、秦艽、麥冬各45 g,生地、當歸、五加皮各60 g,川萆、懷牛膝、蒼朮、陳皮、川斷、枸杞子、丹皮、木瓜各30 g,羌活、獨活、小茄香、烏葯各15 g,桂皮7.5 g,陳酒5000 g。

製法:將上藥加工碎,用絹紗布袋或細紗布袋盛貯,紮緊口,放入壇中,再倒入陳酒,加蓋密封。經14日後啟封,取去葯袋,用紗布過濾一遍即成。

功效:填精補髓、強壯筋骨、祛風活絡、大補氣血。適宜於中老年肝腎虧虛兼有風濕阻絡證見腰膝疼痛、肢體麻木、兩腿痿弱無力等症。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飲服15~20ml。

中醫認為,冬季進補要辨證論治,當出現不同程度的各種虛證時,用不同的補品進補才是正確的方法。中醫所說的虛證最常見的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人們常說「久病多虛」,尤其慢性疾病,往往導致人體氣、血、陰、陽的虧損,而各種虛證,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氣血不暢、經脈澀滯,常需佐以活血通絡之藥物以增強療效。補益藥酒主要搭配具有益氣補血、滋陰溫陽的滋補藥食,故更有益於慢性疾病的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養身健康一生 的精彩文章:

春季正確養生,你真的會嗎?

TAG:天天養身健康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