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民作家榜】閆立秀散文

【農民作家榜】閆立秀散文

【閆立秀散文作品專號】

【閆立秀創作簡介】作家、劇作家,國家二級編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黃梅戲電視藝術片《玉潔蘭香》獲文化部創作獎、上海戲劇學院二等獎;廬劇藝術片《認母》與合肥廬劇院合作,安徽電視台拍播;黃梅戲電影文學劇本《小辭店》獲安徽首屆電影劇本優秀獎;電影《大山之戀》在央視六套播放;30集電視劇本《淮河三花》獲安徽省第二屆電影劇本優秀獎;電影劇本《情系松梅嶺》獲安徽省第三屆劇本大賽二等獎。50萬字長篇紀實文學《如戲人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獲首屆中國紀實文學全國一等獎、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學獎;25萬字長篇小說《石榴樹下》由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發行並在北京大學舉辦新書發行媒體見面暨作品研討會;長篇小說《淮河作證》入選紀念建黨90周年優秀文學作品系列,被浙江影視公司買斷電視改編權。

【推薦人語】今選閻立秀先生四文,或議論,或敘述,或抒情,總也脫不了,是隱痛。痛好,尚未麻木。閻先生的人生,坎坷而戚苦。他說過,喜歡悲劇、不喜歡喜劇。他的藝術追求,恰是生命之痛。

閆立秀散文(四篇)

閆立秀

作家的文學信仰

在一些拜金主義者眼裡,文學信仰一文不值,非但與現實格格不入,還顯得那麼奇異另類。甚至在當下不少作家心中,文學也早已和市場同流,與世俗合污,唯獨與信仰無關。信仰的缺失,惜乎成為這個時代的文學之殤。由此帶來的直接後果則是,最引人關注的並非那些默默耕耘的作家,最受人矚目的並非那些思想厚重的作品。相反,一些善於製造新聞話題的作家、一批熟諳市場潛規則的作品,受到讀者盲目追捧。久而久之,炒作手段的高低、作品版稅的多寡、個人名利的大小,成為某些作家的終極追求。

失去了信仰的文學,還是文學嗎?

必須重提文學的信仰。這不是一件多麼令人尷尬的事情,恰恰相反,我認為它是一個作家之所以為作家的基本素養與品格。放眼古今中外,無論哪個時代,文學的繁榮,必定有著濃厚的文學氛圍;無論哪位作家,凡成就斐然者,必定有著虔誠的文學信仰。對每一位有志於文學的作家而言,信仰不是精神點綴,可有可無;信仰是生命食糧,貫穿始終。黯然時,信仰是一盞明燈,照亮孤寂乃至清貧的寫作之路;失意時,信仰是一抹暖陽,撫慰迷茫而又無助的困惑之心。唯有信仰的燭照,文學作品才能因此而更加深刻,文學影響才能因此而更加深遠。也唯有在信仰的指引下,作家才能為時代、為社會立言。

為時代、為社會立言,傳達的是一個作家的胸襟與氣度,彰顯的是一個作家的道義與擔當。對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作家來說,關注社會現實、關懷人生遭際、關心民族命運——這是文學最基本的責任,也是作家最基本的使命。由此,我想起了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出於道義和良知使然,他塑造了不可磨滅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俄羅斯民族深重的苦難和深沉的思索以及內心的憎恨與熱愛,藉此深深打動並喚醒他的國家和人民,從而被譽為那個時代的「精神導師」和「指路人」。

而我們今天有些作家,面對現實中的疼痛、憂傷和種種不幸,則乾脆「躲進小樓成一統」,沉湎在一己之私里,以「個人寫作」的名義遠離生存現場,這無異於另一種精神逃避。眼下有不少作家只剩下嘴頭上幾個標籤,喪失了思考和發言的能力。民眾關心的,他們不關心;民眾高興的,他們不高興。民眾都看明白了的,他們還看不明白。

必須重提作家的使命。在作家閻連科看來,「今天中國的現實樣貌,已經到了不簡單是一片柴草、莊稼和樓瓦的時候,它的複雜性、荒誕性前所未有。其豐富性,也前所未有。」然而,面對時代的豐富與複雜,多數作家卻「自願放棄心靈對某種真實的探求,不去主動讓靈魂抵達社會現實的最內部,抵達人的最真實的內心」。我完全贊同閻連科對於中國當下現實圖景的判斷,並對他提出的作家無視現實迴避問題這一弊病,深表憂慮。這個時代的複雜毋庸置疑,而比時代更為複雜的,其實是人心。無論世道如何變遷,皆因人而起,因人而終。人心的善與惡,無不是時代的鏡像與寫照。作家的真正使命,即是儘可能地褪掉個人主義的「傲慢與偏見」,深入豐富而複雜的社會現實和人心世界,揭示「存在的荒謬與奇異」,表現文學創作的深度和廣度。

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是賈平凹內心不變的文學信仰,正是這份從不言棄的信仰,成就了一個長盛不衰的賈平凹。他在採訪中還談到:「我一直認為,創作是不需要熱鬧的一個行業。作為一個作家,說到底是作品,別的都是過眼煙雲。」誠以為然。世界如此喧囂,我們的作家,又能否對此不再浮躁虛妄,而是從容淡定,沉下心來,寫出更加溫暖的作品;時代如此複雜,我們的作家,能否直面生活,寫出更加深刻的作品。

石榴樹的傳說

塗山腳下,淮河岸邊,有個天然的水潭。水潭跟青山同庚,與崖壁齊壽,聚山澗泉源,納蒼穹雪雨,吸天華地露,會窪而成。水因山而駐,物因水而腴。水潭四周青山環繞,山腳下是一望無際的石榴園。每逢初夏,榴花盛開,漫山遍野的石榴花,在蔥蘢蒼翠的綠葉掩映下,紅得似火,粉得像霞,白得如雪,這些花兒彷彿一個個小喇叭,又像一個球形的小花瓶,格外燦爛奪目,真是「五月榴花照眼明。」那蒼勁奇崛的石榴樹榦,虯枝古樸,千姿百態,如卧虎盤龍。整個石榴園,綿延數十里,像一幅長長的風情畫卷。

潭邊,有一奇觀,兩棵石榴樹,相隔一丈遠,下分上合,像一對戀人擁抱。醉人的美景,孕育著千古佳話,美麗的傳說,將人們帶進千百年前的時光隧道……

相傳古代,淮河裡有位美麗的魚精仙女,聽到附近村莊玩「花鼓燈」,動聽的鑼鼓聲傳入水宮,喜歌善舞的仙女聽到後,變成村姑去偷看,愛上了玩燈的「鼓架子」。這位後生也被魚仙的美貌迷住了,雙雙進入水宮。「魚王」見了十分生氣,勸道:「你不能為情葬送千年修行,必須放棄凡塵俗念!」魚仙說:「我不管什麼凡塵俗念,我愛他好像淮河水,水不回頭我絕不回頭!」魚王又勸鼓架子:「後生,你快走吧。不然,我要把你們處死!」鼓架子說:「我愛她好像石榴樹,生命不枯,我心不變!」

魚王大怒,將他兩驅出水宮捆在潭邊石柱上,在太陽暴晒下,不給飯吃不給水喝,每人只給一個石榴。

為追求愛情,他倆視死如歸,每人吞下一個石榴後,便被太陽活活曬死。多虧好心的「土地神」,將他兩偷偷掩埋。一年後,兩座墳丘上各長出一棵石榴樹幼苗。後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兩棵石榴樹越長越大,越長越往一起靠近,再後來竟交叉抱在一起了。人們稱這對石榴樹為龍鳳樹,水潭稱龍鳳潭。久而久之,這裡成了情人約會的好地方。他們跳著「花鼓燈」舞,牽手示愛;唱著「花鼓歌」,傳情達意,你唱我和,成了淮河兩岸的青年男女求婚的民風習俗,他們在石榴樹下定情,面對龍鳳潭許願。

千百年來,石榴樹下,龍鳳潭邊,流傳著許多許多感人的神話故事,不過都是美麗的傳說;而今,這對石榴樹下,卻真實地見證了許多青年戀人走進了幸福婚姻的殿堂……

陶樓桃花

「桃花源」,是陶淵明夢想寄託的地方;「桃花塢」,是唐伯虎喝醉酒之後的幻象;「桃花扇」,是孔尚任夢想破滅時的碎片;「桃花島」,是金庸的夢想在香港的流放……「桃花節」,卻是實實在在的、長豐縣陶樓奉獻給人們的一桌精神大餐,也給了文學家抒發詩歌的「情」源。

她,散發著桃花沁入肺腑的濃郁馨香;她,自然形態是唯美的象徵。所有寫「桃花」的詩歌,都是懷著深刻寓意、豐富內涵、睿智哲理以及社會價值的詮釋和讚美。

桃花,幻化血液的跳動;桃花,催開詩意的綻放;桃花,釀造了濃濃的詩情畫意;桃花,讓清歌妙語神采飛揚。

在溫暖和煦的春風裡抒發靈感,在多彩的情景中放飛暢想,在擁抱桃花的瞬間演繹優美的旋律,在熱吻桃花笑靨的剎那燦爛著愉悅的心情。

此刻,我陶醉在桃花敞開的心懷裡,撥動桃花的心弦,聆聽桃花的叮嚀,牽桃花的思念,沉浸在桃花的秀色芳香和春光的明媚溫馨之中,她給了我宣洩「桃花」的詩意,面對氣勢磅礴的花海,我低吟淺唱:

一簇簇的妖冶,粉紅的送來了季節的溫馨,

桃花如豐滿的女子,是那樣嫵媚多情。

從春風撫摸過的原野向我走來,

猶如進入了亦夢亦幻的仙境。

感受著古楚大地的流芳,

欣賞著楚天雲闊的美景。

是什麼讓我醉?那是陶樓的春景;

是什麼讓我流連忘返?那是桃花仙子絢麗的倩影;

是什麼讓我止步傾聽?那是粉紅開花的聲音。

葉綠春來,桃花開遍了田野、村莊,

她飽滿的笑臉,晃動著花瓣,送來如泉涌情。

桃花,滿目的嫣紅,恣意的舒展,攝人心魄,

桃花,剎那的嫵媚,莞爾的笑靨,回蕩人心。

三月的心跳,不僅是一種春季的繁花羞色;

是千畝桃花,盡情裝扮著陶樓迷人的初春。

誰燃燒了春的季節?是桃花的萬種風情。

她激情豪放地渲染著嬌羞柔和,

用張揚的艷麗把大地塗抹得燦爛迷人。

在季節的畫屏上鍍滿優雅的生動,

讓生活意境唯美如爐火純青。

活色生香的桃花,是那樣玉潔冰清。

她彌散著淡淡的花香,

彷彿諦聽到怒放桃花的心音。

聆聽春雨對桃花示愛絮絮低語,

袒露的清麗點燃了歲月的春心。

蜜蜂輕歌,唱響整個春天;

蝴蝶伴舞,在無邊的桃林。

沒有桃花的春天將是一種缺憾,

沒有情愛又將是怎樣的的人生?

桃花像燦燦悠然的姑娘,

面含羞偷窺樹下的情人。

我坐在桃花樹下,發揮詩人的才情:

想像中我登上虛幻的「陶樓」,

霧漫漫猶如身臨仙境。

桃花歌賦無盡的詩篇,

誰能讀懂桃詩的腳韻?

對桃花的愛戀,源於我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文字的深度,那是來源於生活的慧根。

桃花,因有陶樓而備受青睞,

陶樓,因有桃花而遐邇聞名!

走在大街小巷、飯店、舞廳,常常聽到《回家》這首悠揚的薩克斯獨奏曲。

也許你不會玩一件樂器,也許你根本就不懂音樂或者不知道這首曲子的曲名和作者,但你不可能在聽到這首曲子時不為之所動情。在我欣賞樂曲中,使我如痴如醉的就是薩克斯獨奏曲《回家》。

一陣微風輕輕拂過我的額頭。同樣的風,一年四季無處不在,但每一次給我的感受卻不盡相同。這一刻,我覺得自己就像一顆從天際墜落世俗的塵埃。

早上,醒得特早,這是我的習慣,整理完手上所有的稿件,隨手打開郵箱,有一段文字在第一時間映入我的眼眸:「總是情不自禁進入你的空間,可每次都是帶著一顆憂傷的心離開,看來我是不能再看你的文字了!你的文字讓人心疼,也經常在你的文字里流下我的淚。每次看完你的文字後,我總是告訴自己,下次不再來看你的文字了,但每次都是那麼的情不自禁。情不自禁地想要知道你的好,你的近況。真心希望你能開心、快樂!雖然不看你的文字,但我的祝福依然,我希望你能幸福,永遠幸福!」

這是我的一個讀者,一個曾經那麼喜歡我文字的粉絲,她在與我的文字做著訣別。雖然這是一種別離,是一種告別,但字字句句依然暖我心扉。捻指輕彈,多少溫馨的時刻,在指縫間悄然流逝。生活中,有太多的不被理解,有太多的無奈與糾結,以及那些不敢觸及的痛,唯有文字能幫我化解。

總是有那麼多人說:你的文采不錯,不要再寫憂傷的文字了,寫點開心快樂的文字吧!而我,這麼多年過去了,卻還是一味的沉溺在自己憂傷的文字里。一個懷著一顆多愁善感的心的老者,甘心在文海里就這樣沉淪?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是高官還是貧民。很多時候,總以為自己有了目標。於是,不停地向它靠攏,靠近點、想再靠近點,即便是到了死胡同,依然還在執著著當初,結果傷痕纍纍。人生,或許註定就是一場苦旅。不到窮途末路,根本就不會隨意去尋找一條新的途徑。

佛說:放下,一切皆是空!可我,終究是墜落塵世的一俗人,難以放下。佛,看到悲苦的人類,總想要拯救芸芸眾生。卻不知,眾生需要的不是拯救,因為悲苦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倘若眾生真的被拯救了,那麼眾生也就不再是眾生了。所以說,佛錯了,我也錯了,我們都錯了!

這時,我又想起那首薩克斯《回家》。

肯尼·金一首薩克斯獨奏《回家》改變了人們對薩克斯的認識,從音樂會的配角一躍成了主角,薩克斯成為近代全球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

每當深夜睡前,我總是喜歡出去走走,活動一下守在電腦前時間太久僵硬的腰肢。

我走在水湖公園,半個月亮映在水面,楊大塘像一面反照藍天的鏡子;柳枝伴隨著輕風縈繞。剛剛出門,《回家》的樂曲似乎在我心底響起,它用自己獨有的,細膩婉約的風格,如歌如訴地衝擊著我的思維。是那麼纏綿,那麼傷感。雖然我聽了無數遍,卻依然讓人怦然心動,感慨不已。一種惆悵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茫茫人海,情歸何處?何為家?

人這一生,需要經歷多少的風雨,才算是真正經受了洗禮?有人說,我所尋尋覓覓的這個家,在這個時代就是一座海市蜃樓。真的嗎?真的是那麼難嗎?我只是嚮往這樣一種愛:沒有什麼海誓山盟,也不必感天動地,只求能彼此牽手,廝守到白頭!就這麼簡單而已。難道,現實也不能為人所願嗎?這樣的情,這樣的景,塵世間真的無處可覓嗎?真愛,真的是飄渺嗎?

那個叫家的地方,它是不是每個人的根?那些用鋼筋水泥造起來的高樓大廈,它們就是現代人真正意義上的家嗎?

夜,越來越靜寂,一陣風吹過,我聽到一聲落葉嘆息,似乎從心頭傳來薩克斯演奏《回家》,回家……回家……我走在回家路上,這一刻,淚無聲落下……

註:圖片來自網路。

《皖人春秋》

一個寂靜、純粹的文學公眾號,一個雅緻、兼容的文學公眾號,一個文學至上、脫離功利的文學公眾號。

目設置

以散文為主,以編髮作家專號為主

【邂逅大家】邂逅大家,快樂讀寫。【微觀大師】微觀大師,小中見大。【大皖作家】大皖作家,大腕筆力。【皖地之履】皖地之履,行知安徽。【散文高地】散文高地,藝高一籌。【這個散文】這個散文,非同一般。【千字文】千字文,真文字。【大散文】大散文,大情懷。【人物安徽】人物安徽,安徽人物。【皖人小趣】皖人小趣,趣話皖人。【文學皖風】文學皖風,風潤江淮。【教育文薈】教育文薈,群英薈萃。【民間文藝】民間文藝,鄉風民情。(以上欄目,僅供參考。好稿,均在歡迎之列。編者在不損害原文前提下,可適當修改;如不同意,敬請來稿時註明。稿件較多,賜稿者請稍候,見諒!

歡迎惠賜佳作!

友情推送,暫無稿酬。

尊重勞動,尊重原創。歡迎微信轉發。

歡迎報刊選載!若刊,請與編者或作者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皖人春秋 的精彩文章:

張恆散文作品

TAG:皖人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