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中國古代屍體防腐秘籍:利用葬玉保存屍體

揭秘中國古代屍體防腐秘籍:利用葬玉保存屍體

古人認為人死後,魂氣升於天,而形魄歸於地。死不過是生命的又一個輪迴,在另一個世界也是像生前一樣的生活。因此他們一方面要幫助魂氣順利升入天庭,另一方面就要好好地伺候形魄。因而人們古人尤其重視屍體的防腐工作。

在揚州出土的很多漢墓里,都曾發現玉器作為隨葬品,蟬形玉琀,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西漢的蟬形玉琀長5.7cm,寬2.9cm,1988年出土於邗江縣甘泉鄉姚庄西漢木槨墓,藏於揚州博物館。

琀呈蟬形,用新疆和闐玉雕琢成,潔白無暇,光質塋潤,具有極強的透明感,蟬頭部略呈弧形,眼目突出,嘴角分明,弧線形的蟬翼復蓋著蟬身。蟬腹部刻有十二道弧形內凹的橫紋,表現出蟬的有伸縮功能的腹節。

蟬的琢磨工藝極其精良,線條洗鍊、流暢、挺拔。造型準確、逼真,反映了漢代琢玉技藝深厚的底蘊。

玉琀是死者含在口中的玉製品。《周禮·天官·玉府》載「大喪,共含玉。」西漢時期的玉琀,多數作蟬形。以玉蟬作為含玉起源很早。洛陽中州路屬於西周時期的墓中,死者的玉琀即作蟬形。西漢玉蟬的形象,有簡單的,也有較為複雜的。另外墓中出土的玉蟬都未必是口琀。作為口琀的玉蟬,一般沒有穿孔,有孔的玉蟬,可能是作為佩飾用的。當然,作為佩飾的玉蟬,有時也可能被改作為口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之瑰寶 的精彩文章:

鴛鴦蓮瓣紋金碗:唐金銀器中最華美的國寶
西漢呂雉皇后之璽 我國最早發現的皇后印璽

TAG:國之瑰寶 |